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2015年01月19日战友新老冷又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23:58:16 体裁作文
2015年01月19日战友新老冷又热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2015年01月19日战友新老冷又热作文

四十三年入东北

战友新老冷又热

今日得遇真朋友

喜看青松顶白雪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这顿盛宴好,丰收双份了。意外得书看,争看争着要……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战友新老冷又热" TITLE="2015年01月19日  战友新老冷又热" />





篇一:2015年中考必读作文

2015年中考考前必读之记叙文(10篇)1.阅读,曾让我感动

徐州一考生

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

快乐是什么?就是谁少吃一口东西,让谁多吃一口东西。

——题记

爸爸和妈妈的心中都有一个小九九,为了他们所爱的人,计算着一道又一道加减法。

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本来快快乐乐的。可家里多了两桶好米,爸妈间竟少了一份宁静。

爸爸的战友来我家串门,带来一箱大米。他说,虽然大米只有10斤,但这不是一般的大米。它不但是绿色食品,还经过了精细加工,市面上10块钱一斤。

战友走后,爸爸打开彩色的纸箱子,里面是两个精致的铁桶,封闭严密,设计得十分讲究,每个铁桶里装了5斤大米。

爸爸想了想对妈妈说:“这么贵的大米,自己吃有些舍不得,不如送人。”妈妈白了他一眼说:“一共就10斤大米,送人太少了。再说,咱们平常也不可能花钱买这么贵的大米吃,有人送,就应该尝尝。”爸爸摇摇头说:“送人能换个人情,交个朋友。自己吃了能得啥?”妈妈点了他脑门一下:“就你会打算,连好大米都舍不得吃,天天把朋友挂在嘴边,朋友好不好也不差这点大米。”爸爸说妈妈不明事理,告诉她,古时候讲的“八拜之交”都是从穷的时候结交下的。妈妈说爸爸读书读傻了,“醒醒吧,这又不是古代。古时候好,找古人过去吧!”

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最后还是我提议:“你们俩一人一份,自己随便处理。”

其实爸爸早就留了个心眼儿。晚上,趁妈妈不在家,他让我把大米给爷爷送去。“你爷爷辛苦一辈子,也没吃过这么贵的大米,让他老人家尝尝吧。”

少了一桶大米,妈妈连问都没问,爸爸还挺佩服她的守信。

过了两天,姥姥叫我们一家去吃饭。爸爸无意间竟发现姥姥家有一桶精装大米,他明白了,妈妈说自己尝尝,但最后也没舍得吃。他俩的心中都有深深惦记着的人。

家里少了两桶米,爱的港湾又恢复了宁静。

两桶米,在爸爸妈妈算来算去,加加减减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温情!

【评点】这是一篇传递真善美的考场佳作。考生通过家里两桶米引起的风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的孝心。有趣的是,或许是东西少了不好分,爸爸和妈妈都藏着一点私心,但是这私心显得很可爱。人物语言描写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3.为拾荒人画上一个家

重庆一考生

2

为他画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他受惊吓的时候,他才不会害怕。

——题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当这首歌萦绕耳边,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拾荒人的身影,我想为他画上一个家。

去年寒假,妈妈带我去吉林市的姥爷家度假。姥爷刚退休,用东北话说“闲得五脊六兽”。看到我可乐坏了,他领我瞎逛,去哪儿随便说,吃啥任意点。

在桃源路北侧绿化带里,我们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拾荒人。他在两株柳树之间,用广告布南北方向扯起一面两米长的挡风墙,旁边堆放着废纸壳,还有几块估计是做饭支锅用的黑砖头。他躺在一块苯板上,没有铺的,没有盖的,真正的风餐露宿。

姥爷心肠又热又软,看不得可怜的人,所以忍不住停下脚步。攀谈中得知他是乌拉街人,姓胡。聊过几句,他就开始云山雾罩地说什么“天主教堂有地道,直通乌拉街白花点将台??”发现他的精神不正常后,姥爷觉得没法聊了。想给他留10元钱,他却说啥不要:“你这么大岁数,我怎么能收你的钱?大哥,你再这样,以后我可不搭理你了!”没办法,姥爷示意我把钱悄悄放进他装烟叶的铝饭盒里。

过了几天,姥爷带我“路过”去看他。他正在吃饭——带着冰碴儿的大豆腐就白酒。姥爷皱着眉说:“你这样吃喝能受得了吗?”他说:“我是一般人吗?”“你是神人。”姥爷也开始调侃了。眼下已到三九天,他在野外如何过冬?姥爷提出要送他去市救助站,他不肯,说去那儿不自在。我说要不给他买车票送他去重庆,他也不愿意:“那里我认识谁?”

姥爷领我“路过”那儿的次数多起来。那一天,风狂雪大。我们发现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身边空荡荡的。原来,他的东西被拉走了,因为影响市容。听人说,他多次被驱逐,可就是不离开那“风水宝地”。从此,姥爷不再闲了,在楼下垃圾箱旁发现被丢弃的木门,也想着送给他挡挡寒风。只是不再给钱,怕他生气。姥爷说,虽然他饥寒交迫,但也有做人的尊严。

从东北回来后,我对那拾荒人竟也有点放不下。如果我有马良的神笔,真想为他画一个家。要问为什么,为了姥爷,为了我,为了我们大家。

【评点】这是一篇取材与众不同的考场佳作。小作者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关注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拾荒人,向弱者伸出温暖的手,表达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没有切身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不出本文的。本文叙述明白晓畅,描写真实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真情,读罢令人击节赞叹。

4.为门卫老杨点赞

3

老杨是学校的门卫,接触三年了,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如果套用一个时髦用语来评价这位老同志,我会用两个字:点赞!

我是通勤生,每天进出校门都能看到老杨。老杨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骨瘦如柴,脸上的皱纹似一道道沟壑。

一天晚自习结束后,我因为有点事耽误了。我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开始担心校门锁了,出不去。来到校门,我隐约看见微弱的灯光下站着一个人,是老杨。他会不会骂我呢?我心里忐忑不安,突然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那可是冬天呀,这么冷的天气,谁会在室外站着呀!我加快脚步急匆匆地走过去,伸手拿出学生证,默默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可老杨却和蔼地对我说:“小姑娘,我发现你没有回去,就在这等你。现在这么冷的天,要多穿些衣服,可别着凉了。”当我回过神来时,老杨已经锁好校门进屋了。我感激地“嗯”了一声,刚才那股寒意,已然化成了一股暖流??

我发现老杨人缘很好,平时也很友善。在课外活动时间,我班的一些象棋积极分子,总要去和他切磋一番,这时,传达室这个小屋子就会热闹非凡。老杨下棋很认真,而且会叮嘱象棋迷们,学习和下棋一样,都要认真,才能取得好成绩。

一天晚自习,突然停电了,教室里一片漆黑。老师便叫我去请老杨来修理。我还没出门,老杨瘦小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了。他扛着人字梯,几乎是用头顶着,一步一步地小心前行。

老杨来到教室里,小心翼翼地搭好人字梯,慢慢地爬上去。透过手电光,我看到了老杨分外瘦小的身影。老杨嘴里衔着手电,双手麻利地操作着:测电、接线、安灯??灯终于亮了,老杨满意地爬下梯子,说:“没什么,只是线断了,现在已经弄好了。”我们感激地为老杨鼓掌。他离开教室时,还不忘对我们报以微笑。

看着老杨远去的身影,我忽然觉得这个瘦小的身影竟是如此的高大,需要仰视才行。以后的日子,我就更加关注老杨,我发现他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除了守门,学校里修电灯,抽水等,他样样都干得很出色。每当我看见学校优秀教职工栏中他的照片时,都会在心里热情地为他点赞。

【评点】

角度多样,人物丰满。文章选材很有特点,既有直接与主人公的交流和接触,也有通过别人的介绍进行侧面描写,多角度将老杨热心、善良、老当益壮的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选材精当,详略得当。文章写了三件事,详写了老杨为“我”留门和老杨来教室修理电灯两件事,而略写了老杨与学生下象棋的事,详略得当,既使人物形象丰满,又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5.红衣·思念

4

时光好像在须臾间倒退,一片艳丽的红色映着她唇边绽开的笑容。

——题记

又到了一年花开的时节,推开窗子,便可嗅到一阵阵扑鼻的清香,外婆坐在树下的椅子上,闭了眼,风吹乱了她的白发,吹皱了她红色的衣衫。

外婆总是着红衣,这是我打记事起就知晓的一件事情。每次我问她缘由,外婆便不由自主地移开目光,望向永远的天际沙哑着嗓子淡淡开口:“就因为你外公呀!”

那一年,经人介绍,外婆与外公相识并相爱了。外婆说,那时她的衣服是红色的,外公喜欢她穿红色的衣服,说是像盛夏的花朵一样艳丽动人。那一年,外公怀揣着一个青年人特有的激情澎湃,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手握钢枪,走向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也就从那时起,村头的大树下,总站立着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她就是外婆,她站立在那里,目光直望向远方,那是外公走时的方向。“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就像杜牧诗歌里所描述的那样,外婆的望眼欲穿,闪烁着无尽的思念与期盼。

外公一去就是八年,除了金光闪闪的军功章,还带回了伤残、不能自理的身躯;外婆苦苦地等了八年,母亲已经长大。外婆一声不响地开始了伺候外公的日子,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

外公是幸福着走的,出殡的那一天,外婆不顾习俗,执意以一袭红装送外公离别。事情发生得太过匆忙,年幼的我一脸茫然地站在母亲身后,看着外婆的眼泪不住地落下,和她与外公紧紧地相握的手??外婆身着的那抹红在漫天的黑白中显得那么单薄,又是那般醒目。

阳光映得我脸颊发烫,照得回忆泛黄,我静静地聆听回忆如潮而至的声音,似乎也泛起一层红光。

从回忆中抽身,外婆满布皱纹的眼角落下一滴清泪,在她的红衣上氤氲开一片小渍。我轻身离开,不想打扰她的思念。

怀念是最强大的情愫,回忆是最刺痛人生的往事,也许外婆正处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中,在那里,时光在须臾中倒退,阳光依旧温煦,她的发依旧乌黑浓密,梳成长长的麻花辫。不远处跌倒的少年满脸紫红,样子狼狈,却痴痴地移不开眼。路旁花开得正好,那鲜艳的红色衣装,映着她年轻姣好的面容,映着她唇边绽开的那抹微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几十年相濡以沫,几十年相敬如宾,任由时间的打磨,历经岁月的考验,依然坚贞如磐。那一袭红衣见证了外公与外婆的爱,那爱,深沉而厚重,淳朴而热烈。

【评点】

5

下页

篇二:2015年中考考前必读之记叙文

2015年中考考前必读之记叙文(10篇)

1.阅读,曾让我感动

徐州一考生

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

计得十分讲究,每个铁桶里装了5斤大米。

爸爸想了想对妈妈说:“这么贵的大米,自己吃有些舍不得,不如送人。”妈妈白了他一眼说:“一共就10斤大米,送人太少了。再说,咱们平常也不可能花钱买这么贵的大米吃,有人送,就应该尝尝。”爸爸摇摇头说:“送人能换个人情,交个朋友。自己吃了能得啥?”妈妈点了他脑门一下:“就你会打算,连好大米都舍不得吃,天天把朋友挂在嘴边,朋友好不好也不差这点大米。”爸爸说妈妈不明事理,告诉她,古时候讲的“八拜之交”都是从穷的时候结交下的。妈妈说爸爸读书读傻了,“醒醒吧,这又不是古代。古时候好,找古人过去吧!”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最后还是我提议:“你们俩一人一份,自己随便处理。”

其实爸爸早就留了个心眼儿。晚上,趁妈妈不在家,他让我把大米给爷爷送去。“你爷爷辛苦一辈子,也没吃过这么贵的大米,让他老人家尝尝吧。”少了一桶大米,妈妈连问都没问,爸爸还挺佩服她的守信。

过了两天,姥姥叫我们一家去吃饭。爸爸无意间竟发现姥姥家有一桶精装大米,他明白了,妈妈说自己尝尝,但最后也没舍得吃。他俩的心中都有深深惦记着的人。

家里少了两桶米,爱的港湾又恢复了宁静。

两桶米,在爸爸妈妈算来算去,加加减减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温情!

【评点】这是一篇传递真善美的考场佳作。考生通过家里两桶米引起的风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的孝心。有趣的是,或许是东西少了不好分,爸爸和妈妈都藏着一点私心,但是这私心显得很可爱。人物语言描写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3.为拾荒人画上一个家

重庆一考生

为他画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他受惊吓的时候,他才不会害怕。

——题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当这首歌萦绕耳边,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拾荒人的身影,我想为他画上一个家。

去年寒假,妈妈带我去吉林市的姥爷家度假。姥爷刚退休,用东北话说“闲得五脊六兽”。看到我可乐坏了,他领我瞎逛,去哪儿随便说,吃啥任意点。

在桃源路北侧绿化带里,我们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拾荒人。他在两株柳树之间,用广告布南北方向扯起一面两米长的挡风墙,旁边堆放着废纸壳,还有几块估计是做饭支锅用的黑砖头。他躺在一块苯板上,没有铺的,没有盖的,真正的风餐露宿。

姥爷心肠又热又软,看不得可怜的人,所以忍不住停下脚步。攀谈中得知他是乌拉街人,姓胡。聊过几句,他就开始云山雾罩地说什么“天主教堂有地道,直通乌拉街白花点将台??”发现他的精神不正常后,姥爷觉得没法聊了。想给他留10元钱,他却说啥不要:“你这么大岁数,我怎么能收你的钱?大哥,你再这样,以后我可不搭理你了!”没办法,姥爷示意我把钱悄悄放进他装烟叶的铝饭盒里。

过了几天,姥爷带我“路过”去看他。他正在吃饭——带着冰碴儿的大豆腐就白酒。姥爷皱着眉说:“你这样吃喝能受得了吗?”他说:“我是一般人吗?”“你是神人。”姥爷也开始调侃了。眼下已到三九天,他在野外如何过冬?姥爷提出要送他去市救助站,他不肯,说去那儿不自在。我说要不给他买车票送他去重庆,他也不愿意:“那里我认识谁?”

姥爷领我“路过”那儿的次数多起来。那一天,风狂雪大。我们发现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身边空荡荡的。原来,他的东西被拉走了,因为影响市容。听人说,他多次被驱逐,可就是不离开那“风水宝地”。从此,姥爷不再闲了,在楼下垃圾箱旁发现被丢弃的木门,也想着送给他挡挡寒风。只是不再给钱,怕他生气。姥爷说,虽然他饥寒交迫,但也有做人的尊严。

从东北回来后,我对那拾荒人竟也有点放不下。如果我有马良的神笔,真想为他画一个家。要问为什么,为了姥爷,为了我,为了我们大家。

【评点】这是一篇取材与众不同的考场佳作。小作者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关注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拾荒人,向弱者伸出温暖的手,表达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没有切身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思考,是写不出本文的。本文叙述明白晓畅,描写真实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真情,读罢令人击节赞叹。

4.为门卫老杨点赞

绥化一考生

老杨是学校的门卫,接触三年了,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如果套用一个时髦用语来评价这位老同志,我会用两个字:点赞!

我是通勤生,每天进出校门都能看到老杨。老杨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骨瘦如柴,脸上的皱纹似一道道沟壑。

一天晚自习结束后,我因为有点事耽误了。我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开始担心校门锁了,出不去。来到校门,我隐约看见微弱的灯光下站着一个人,是老杨。他会不会骂我呢?我心里忐忑不安,突然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那可是冬天呀,这么冷的天气,谁会在室外站着呀!我加快脚步急匆匆地走过去,伸手拿出学生证,默默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可老杨却和蔼地对我说:“小姑娘,我发现你没有回去,就在这等你。现在这么冷的天,要多穿些衣服,可别着凉了。”当我回过神来时,老杨已经锁好校门进屋了。我感激地“嗯”了一声,刚才那股寒意,已然化成了一股暖流??

我发现老杨人缘很好,平时也很友善。在课外活动时间,我班的一些象棋积极分子,总要去和他切磋一番,这时,传达室这个小屋子就会热闹非凡。老杨下棋很认真,而且会叮嘱象棋迷们,学习和下棋一样,都要认真,才能取得好成绩。

一天晚自习,突然停电了,教室里一片漆黑。老师便叫我去请老杨来修理。我还没出门,老杨瘦小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了。他扛着人字梯,几乎是用头顶着,一步一步地小心前行。

老杨来到教室里,小心翼翼地搭好人字梯,慢慢地爬上去。透过手电光,我看到了老杨分外瘦小的身影。老杨嘴里衔着手电,双手麻利地操作着:测电、接线、安灯??灯终于亮了,老杨满意地爬下梯子,说:“没什么,只是线断了,现在已经弄好了。”我们感激地为老杨鼓掌。他离开教室时,还不忘对我们报以微笑。

看着老杨远去的身影,我忽然觉得这个瘦小的身影竟是如此的高大,需要仰视才行。以后的日子,我就更加关注老杨,我发现他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很

出色,除了守门,学校里修电灯,抽水等,他样样都干得很出色。每当我看见学校优秀教职工栏中他的照片时,都会在心里热情地为他点赞。

【评点】

角度多样,人物丰满。文章选材很有特点,既有直接与主人公的交流和接触,也有通过别人的介绍进行侧面描写,多角度将老杨热心、善良、老当益壮的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选材精当,详略得当。文章写了三件事,详写了老杨为“我”留门和老杨来教室修理电灯两件事,而略写了老杨与学生下象棋的事,详略得当,既使人物形象丰满,又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5.红衣·思念

河北一考生

时光好像在须臾间倒退,一片艳丽的红色映着她唇边绽开的笑容。

——题记

又到了一年花开的时节,推开窗子,便可嗅到一阵阵扑鼻的清香,外婆坐在树下的椅子上,闭了眼,风吹乱了她的白发,吹皱了她红色的衣衫。

外婆总是着红衣,这是我打记事起就知晓的一件事情。每次我问她缘由,外婆便不由自主地移开目光,望向永远的天际沙哑着嗓子淡淡开口:“就因为你外公呀!”

那一年,经人介绍,外婆与外公相识并相爱了。外婆说,那时她的衣服是红色的,外公喜欢她穿红色的衣服,说是像盛夏的花朵一样艳丽动人。那一年,外公怀揣着一个青年人特有的激情澎湃,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手握钢枪,走向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也就从那时起,村头的大树下,总站立着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她就是外婆,她站立在那里,目光直望向远方,那是外公走时的方向。“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就像杜牧诗歌里所描述的那样,外婆的望眼欲穿,闪烁着无尽的思念与期盼。

外公一去就是八年,除了金光闪闪的军功章,还带回了伤残、不能自理的身躯;外婆苦苦地等了八年,母亲已经长大。外婆一声不响地开始了伺候外公的日子,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

外公是幸福着走的,出殡的那一天,外婆不顾习俗,执意以一袭红装送外公离别。事情发生得太过匆忙,年幼的我一脸茫然地站在母亲身后,看着外婆的眼泪不住地落下,和她与外公紧紧地相握的手??外婆身着的那抹红在漫天的黑白中显得那么单薄,又是那般醒目。

阳光映得我脸颊发烫,照得回忆泛黄,我静静地聆听回忆如潮而至的声音,似乎也泛起一层红光。

从回忆中抽身,外婆满布皱纹的眼角落下一滴清泪,在她的红衣上氤氲开一片小渍。我轻身离开,不想打扰她的思念。

怀念是最强大的情愫,回忆是最刺痛人生的往事,也许外婆正处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中,在那里,时光在须臾中倒退,阳光依旧温煦,她的发依旧乌黑浓密,梳成长长的麻花辫。不远处跌倒的少年满脸紫红,样子狼狈,却痴痴地移不开眼。路旁花开得正好,那鲜艳的红色衣装,映着她年轻姣好的面容,映着她唇边绽开的那抹微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几十年相濡以沫,几十年相敬如宾,任由时间的打磨,历经岁月的考验,依然坚贞如磐。那一袭红衣见证了外公与外婆的爱,那爱,深沉而厚重,淳朴而热烈。

【评点】

本文中两处古诗词的运用,不仅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也更加突出了小作者的感情与文章的主旨。一袭红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隽永的记忆。考生用回忆的笔法,展示了外公与外婆间特定时代的那段难忘的爱情岁月,表达了对恒远坚贞爱情的热烈讴歌。题记简洁明快,深富蕴涵;红衣贯穿全篇,结构清晰有致;语言生动形象,空灵而富有意韵。

6.圣诞节的礼物

嘉兴一考生

太阳给了小草温暖,于是小草便慢慢地充满绿意;亲人给了我温暖,于是我快乐地成长。

——题记

每个孩子都喜欢礼物,当圣诞节的夜晚来临时,无数孩子怀着对那个派送礼物的大胡子老头的期盼,幸福地进入梦乡。十一岁前的我一直相信会有一辆驯鹿拉着满载礼物的雪橇停在我家屋顶,在我睡梦时往袜子里放一份礼物。

五岁时,在圣诞节的早上,我总会更加乖一点儿,听话一点儿,因为我相信圣诞老人会光顾每一个乖小孩的家。那时,幼稚的我总爱望着天空,幻想蓝天后面的世界,会不会真的像童话王国里一样:飘着白雪,四处摆满礼物,一个大胡子老头坐着雪橇在天空滑翔。

七岁时,我总爱拿着那一小卷泡泡糖,或一小包薯片,四处炫耀,边吃还边对着小伙伴们欢呼道:看!圣诞老人送我糖果了!你们有没有收到礼物?那时,我爱幻想糖果里有什么样的魔法。

九岁时,在圣诞节的夜晚,我在弟弟家过夜,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5年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年级:

高三()班学生姓名:

学号:高中语文作文素材——00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移民

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5、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

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

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

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

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

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

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

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7、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

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

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

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本年度“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9、科学先驱师昌绪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

10、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

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

(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

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

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11、援非医疗队获2014“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在接近尾声时,现场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特别致敬环节,致敬的对象,就是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现场,当屏幕上播放完近2分钟关于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工作情况后和对治愈者的采访视频后,主持人宣布:“感动中国2014年度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随后,屏幕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张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的面孔。“这些都是远渡重洋到非洲大路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成铜墙铁壁,我们以这座奖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时,屏幕中间也出现了5个字:“流芳布天涯”。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

篇四:2015年辽宁高考满分选读作文(8篇合集)

2015年辽宁高考满分选读作文(8篇合集)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分析】

三个不同的人分别有着不同的人生,抛开他们不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其实在我认为这个的命题本就是比较难的,考验的是考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倘若考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那么便会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切入点,让考生有足够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只要不太偏离,应该也不会跑题,所以获得满分作文的机率也就更大了。从价值的角度来论证生命的高度、力度和深度,平实自然,议论有道,说理深刻便能够取得高分了。

01、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1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尽管,大李潜心钻研学术,可能无暇修饰外貌,难以兼顾家庭,但他极为丰富的内涵尤为珍贵;尽管,高端的学术研究看似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甚微,但我们的生活定会因为大李们的付出得到积极的改变,而我们的后代,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受益。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02、各领风骚人生精彩

个体生命之于广大的自然界是渺小的,然而,个体生命从不会因为体量的大小决定其意义之有无。我们无力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作为万物之灵2

的人,我们可以凭借努力掌握自身的命运。从事创新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将自己的焊接工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是有意义的,用自己的镜头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样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拘形式,人生的精彩始终来自坚持。

“人贵有恒”,古往今来,有多少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达光辉顶点”的故事:苏武持节,牧羊北海19年归汉而不辱使命;甘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终其一生无怨无悔;陈景润钻研数学,呕心沥血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当然,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普通人而言,也许注定要度过平凡的一生,但是,只要保持热情与专注,我们同样可以让平凡的生命显现光彩。我们知道有那样一些身处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辛苦育人而自得其乐;我们知道有那样一些井下作业的矿山工人,于黑暗中发掘光明而毫无怨言;我们知道有那样一些出海航行的水手,凭借礁石一般的意志面对与爱人的别离。是的,绚丽多彩的世界不正是来自于这些散在色彩的集合吗?诚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从事创新研究工作,带领创新团队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要大于焊接工艺,但是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美丽绝不是仅仅由鲜花构成的,绿叶的作用同样重要。人类需要凭借灵魂交流获得精神愉悦,艺术产品的功用往往大过食粮,人们渴望通过艺术再现现实,从而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这也许正是艺术产品往往具有更高价值的原因。

一个阳光健康,心态向上的儿子,便是父亲眼中“最有风采的人”;一个独立聪慧,大方善良的女子,便是男友眼中“最有风采的人”;一个刚强勇敢,无畏牺牲的战士,便是战友眼中“最有风采的人”。如果要问我,谁是“最有风采的人”?答案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03、如他,风采无限

3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尽管,大李潜心钻研学术,可能无暇修饰外貌,难以兼顾家庭,但他极为丰富的内涵尤为珍贵;尽管,高端的学术研究看似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甚微,但我们的生活定会因为大李们的付出得到积极的改变,而我们的后代,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受益。

4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04、最具风采的小李

看到小李、老王和小刘的经历,他们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成功,他们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普世真理。他们的成功都值得世人尊重。但若是非要三选一,说他们谁最具有风采的话,笔者认为小李最具风采!

有人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说小李最具有风采呢?其实笔者人认为小李最具有风采,不是因为其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不是因为他们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而是小李是率领一个团队取得的成就。

当今社会,不是一个孤军奋战、孤胆英雄的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俗语谚语,都是在强调团队的力量。

5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