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在习作教学中化“指”为“导”(陈朝霞)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20:43:39 作文素材
在习作教学中化“指”为“导”(陈朝霞)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在习作教学中化“指”为“导”(陈朝霞)作文

在习作教学中化“指”为“导”

群力小学 陈朝霞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一大重点,当然,也是一大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

运用能力。”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且要求逐步提高,顺应孩子的学习规律。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功底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加上缺乏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完成作文时不是下笔无话可写,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好不容易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了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所以,习作教学就成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成了大部分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

而且,进入中年级后,习作成了语文测试的一个重头戏,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自然而然地越拔越高,真恨不能让每个孩子都一下子变成一个作家。这样,“恨铁不成钢”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会让老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求越提越多,习作指导更多的成了“指”:

一是指示。孩子还没动笔,先提出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如内容、字数、主题……,教师的喋喋不休,惊走了孩子美好的想象;

二是指责。面对孩子的习作,总不称意,批评学生这儿不好那儿不对:这个句子不具体,那个词语不恰当……,让孩子备受打击;

三是指手划脚。批评过后,忙于提醒他应该这样那样:这儿要补上,那儿要删去,要不,干脆重写……,这让孩子失去了习作的信心和兴趣,变得无所适从,慢慢开始厌恶写作。

我记得二年级时,我偶尔会在周末没有其他书面作业时,布置学生根据周末的活动自己写日记,不限内容,不限字数,星期一来了做一下粗线条的检查批阅,以表扬与激励为主,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小红花。当时,学生一听到布置这样的作业,就会齐声欢呼“耶——”,进入三年级后,我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只能去怀念那一声欢呼。静静反思,正是因为自己的急躁心理,扼杀了孩子习作的信心和乐趣。我明白了,今后应该在习作教学仍以鼓励为主,并努力在习作过程中化“指”为“导”——多给学生一些具体而有实效的指导,消除他们对习作的困惑和畏惧,保护孩子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以观察为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避免无米之炊。其实,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遗憾的是,多数孩子没有观察与发现的习惯。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时,尤其是写游记,写景点,孩子们的笔下往往是一篇纯粹的游览记录:什么时间出发,坐什么车前往,带了什么吃的,几个人吃,吃完做了什么……令我们哭笑不得,通篇作文里,难得找到的几个真正写景的句子,也没有什么美感可言,部分还是套用现成的句子。面对这种情况,指责不会有多少效果,只有耐心地培养,引导他们关注并发现美,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问题。例如,在四年级上学期写校园风景线的作文时,我利用早上第二节课把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西面的小花园前,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了照壁、草坪、榕树、小路、长廊等景物,置身与宁静美丽的校园中,学生对美有了切身的感受,大部分孩子的习作也就不太空洞了。

(二)以阅读为指导

“人生聪明读书始”。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量的阅读,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所以,要尽量让学生早一点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积累,在阅读中积淀升华,增加情感体验。“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对习作有困难的学习,更是如此。

(三)以问题为指导

有时,还可以把习作指导变成若干问题,让孩子把内容写具体。例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百花园五的习作要求孩子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在明确要求后,为了让孩子们把内容写具体些,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板书在黑板左边:

1、当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2、那时你的心情怎样?

3、你尝试怎样解决?效果怎么样?

4、谁帮了你的忙?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5、解决困难以后,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黑板右边,与之对应的,是自己帮助别人的事,问题变成了这几个:

1、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你看到他当时有什么反应?你怎么想的?

3、你是怎样帮他的?

4、解决问题之后他和你各有什么反应?

结果,有了问题为依托,孩子们以往作文简单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很多同学都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完整、具体,还有了一些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比起空洞的说教和指示,这几个问题要更有效一些。

(四)以儿歌为指导

在指导学生写应用文时,从最早的请假条、留言条到复杂一点的书信,撇开内容指导的困难不说,仅仅格式问题就让我伤透了脑筋。黑板上示范,没用;理解记忆,没用;对照范文,还是没用……总是错了又错。后来,我突然想到了几句顺口溜,于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边看例文边理解边总结,师生一起写了下来:

书信格式要记牢,有些小诀窍:

称呼记住顶格写,冒号在后面;

你好写在下一行,前面空两格;

正文记住分段写,内容具体些;

祝福前面空两格,情感真诚些;

姓名写在右下角,日期最后写。

学生很快读熟并背了下来,以后,除了存心偷懒的几名同学外,大部分同学按照儿歌去安排,格式出错的同学极少了。

(五)以行动为指导

对于活动游戏类的作文,可以用行动作指导。带着学生亲历游戏的过程,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语无伦次。大部分孩子还是有记录过程的能力的。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让活动过程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六)以评价为指导

兴趣是决定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除了在指导上激发孩子的兴趣之外,评价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应该有容错的意识,努力挖掘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孩子找到自信。教师可以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长处,指出改进的方向。也可以用班级内约定的符号,表示我们的赞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改正存在的问题。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就坚持发展性原则,为学生的进步指明方向,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写作教学是教学中最困扰我的一个难题,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又无法回避。所以,才有了这点滴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实践,努力在习作教学化“指”为“导”,让习作“指导”不再“指”多“导”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