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决胜九招:指导学生作文考试所向披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7:06:01 作文素材
决胜九招:指导学生作文考试所向披靡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决胜九招:指导学生作文考试所向披靡作文

习作决胜九招之三:有的放矢效率高──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考试标准王小弘(笑着说)

 

优秀的文章有没有标准?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当某一篇文章引起评价上的巨大差异的时候。这是因为,对文章的评价,个人审美水平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审美这个东西比较虚,主要看个人修养。进一步说,修养这个东西也是无从辩说的,夏虫不可以语于冰,鸡对鸭讲,讲不清。比如《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写出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遭到了12家出版社的退稿,最后只得到一个小印刷商“试一试”的结果,但现在谁会说这本书写得很糟糕呢?

 

但毫无疑问,作文还是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标准的,涵盖了主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现等方面。从考试角度来说,这些基础的标准不仅应当建立,而且需要每一个阅卷老师都能够深入理解。从教学角度来说,我们如果也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基础标准,至少在作文教学上有了一点头绪,不像现在,很多老师跟我聊天时总是诉苦:作文实在没法教,自以为想了很多办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学生该怎样还怎样,看不见什么起色;即使有的学生作文进步了,也拿不准是不是自己教得好呢,还是这孩子突然自己开了窍?这样的糊涂教学,从根本上说,标准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考试作文的评价标准,以前只有高考才有。初中考高中的中考作文标准,一般都是参考高考的。小学的作文标准,从来就是一本糊涂账,但其实还是有的,不过没有人专门研究,也没有权威部门专门来发布,所以造成一片乱象。

 

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一般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来判断,基础等级一般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把握。内容指是否切题,是否能深化题意,材料是否恰当准确地表现主题,材料是否丰富,表达的主题是否有积极向上的倾向,等等。这最后的积极向上一说,从文学艺术的意义上来讲是不成立的,不过从高考角度来说,我觉得单独提出来应该也没错,毕竟,积极向上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条,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良好的导向。表达的标准,一般指是否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是否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句式的选择是否得当,书写是否规范,等等。发展等级是在基础等级上的一个延伸拓展,从内容上讲,就是主题能够深刻、鲜明、独创,能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或者人性的内在精神特质,材料表现上能够丰富多彩,议论文的论据能充足准确,记叙文的人物形象能够丰满鲜活,抒情文章能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等等。从表达上来讲,就是语言要有文采,要有节奏美和形式美,修辞能够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用词要能传神,推理、想象能有独到之处,行文表达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等等。

 

总体看起来,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还是有普遍意义的。当然,用这样的要求来对待小学考试肯定不行,但作为小学作文的教学,如果有这样一个有着普遍意义的标准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学考试的作文评价,一般从这五个方面来把握:中心、结构、表达、标点、卷面。

 

1.中心:这是一个并不具备文学意义的词语,但对于理性逻辑思维尚在萌芽状态的小学生来说,这个提法却有着积极意义。我的意思是说:优秀的写作,不会有所谓中心的约束,但给一篇习作确立中心的思维,是有利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逻辑训练的。

 

中心也被称作中心思想,但就作文而言,作文的中心有时是一个思想,有时也可能是一种真情,比如表现对母亲的爱。所以,中心思想的提法比较僵。

 

小学作文中的中心明确,就是要求一篇习作中确定一个目标,不要太多太杂,也不能模糊不清。然后习作内容能够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安排详略,就很好了。

 

如果参考高考作文标准,这个中心也包含了积极向上的含义,俗称“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是一个很不科学的提法,一般来说,思想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大脑里产生的主观反映,如果是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应该是正确的,反之就可以认为是错误的。但正确或者错误,都是发展的过程。纵观历史进程会发现,人类的思想一直在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被作为真理追捧的思想,都有可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所以,给思想套上一个健康不健康的帽子,是对思想本身的一种侮辱。

 

但中心的积极向上还是应该倡导的。所谓积极向上,就是符合普世价值观中人性美好的倾向,比如真诚、善良、正义、诚信、尊重、仁爱、互助、勇敢等等,对于小学作文来说,就是在表现童真、童趣、童心的基础上,能够将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为中心的附加评价。

 

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的评价标准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技术上的,二是价值观上的。

 

2.结构:小学生作文也是要讲点基本结构的,因为结构是形成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认识结构,把握结构,设计结构,运用结构,是逻辑能力的基础。这里把结构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以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理性思辩的训练尤为重要。理性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感性基础上经过恰当的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的训练,才逐渐形成的。理性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基础。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中各种材料的构成方式,是文章的框架,有很多已经成型的形式,什么横式、纵式、叠式、单线式、双线式、网状式、蒙太奇式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概念,也没有必要去一一理解。

 

来简单理解一下: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比如一张普通的课桌,桌面、抽屉、四条桌腿,这个从上到下的排列契合就是桌子的结构。一篇习作,开头、中间的内容、结尾,这个从前到后的排列就是习作的结构。

 

生活中很多结构是看得见的,比如一棵树的结构,一朵花的结构,一幢楼房的结构,一辆汽车的结构,一个人体的结构,等等。有的看上去很舒服,比如正在盛开的花朵,T型台上的时装模特;有的则觉得别扭,比如落了许多片花瓣的残花,一个断了一条腿的人,等等。当然,这里的舒服与别扭并不能和美与丑划上等号。但是,从这舒服与别扭中,可以联系感知到结构的一些初级原理:那些正常的、自然的、完整的,比那些怪异的、生硬的、残缺的,看上去要舒服一些。这样的结构原理,可以帮助理解作文的结构。

 

习作写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是用一些字,一些词,组成了一些句子;很多句子连在一起,形成一些段落,段落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篇习作。这是习作表现出来的形式上的结构。这些段落按什么顺序来排列才显得美,这就涉及到了结构的安排问题。可以看出来,这种安排的关键是对习作的美的判断,有什么样的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构出现。这种判断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循序渐进,建立习作美的概念,要从真实、自然、快乐、想象的角度出发,以孩子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契机,与认识生活美和自然美相融合,帮助孩子初步形成有明确目标的审美能力。

 

对准靶子射箭,这叫有的放矢,用来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在对习作结构的理解上,习作时如果能够形成明确的目标,习作结构就会逐步脱离“脚踩西瓜皮”的水准,渐渐形成比较清晰的结构,作者的思想也就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轨道了。需提醒的是,这里的“明确的目标”是正确的、直观的、浅显的和富有乐趣的。

 

习作的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因此,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比习作结构本身更重要。因此,这里的结构也包含了对内容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完整和新颖,这就是针对结构内容整体而言的。

 

完整结构:习作的目标需清晰,并能够有序地组织材料来完成这个目标,争取能够组织丰富的材料。从五年级开始,还应该有意识地安排详略。

 

新颖结构:能够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的结构,使内容能更准确地表达题意,使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更动人的表现效果。

 

关于结构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习作内容上来把握,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而本末倒置。

 

 

3.表达:学生作文,提倡“我手写我心”,我觉得这个提倡很有价值,是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作文的表达评价,也应该依此判断。

 

习作语言有最基本的要求:具体、生动、紧凑、完整、集中等,以后发展起来,还要求在形象、韵律、鲜明、深刻、个性等方面都有追求。这些要求看起来蛮多,其实并不难,如果真正是心有所动才有笔底篇章,表达就不是问题。很多孩子表达上出问题,基本功差到让人触目惊心,错别字连篇,句子写不连贯,辞不达意,胡说八道,大多是开始认字、开始握笔写字时的思想认识和习惯培养上就出问题了。如果能够欣赏、鼓励真心真言,基本表达应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差异在表达是否更精彩。

 

习作的语言原本来自生活口语,然后在用笔表达的过程中慢慢修正,最终形成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语言表达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在生活的磨炼下,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口语水平已经很优秀,这为习作的语言表达奠定了坚实基础。倘若无视这个基础,将习作语言完全以一种陌生的高姿态来强加给孩子,这是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一种拔苗助长,是本质上的摧残。

 

习作语言不同于口语,主要在表现形式上。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转化,是优秀语言风格形成的第一步。由于口语表达受时间局限,语言组织上随机性很强,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有许多语气助词,跳跃性也很强,转化成书面语的时候,就要修正这些问题,使之符合书面语言的特点。这种修正,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调整,是语文基本功修炼的结果。

 

语言是依附在具体内容上的,这个内容是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因此语言的表达会受到具体生活事件、不同情感体验和习作情绪的影响。顺着内容去自然表达,语言与内容融为一体,才是尊重语言表达规律、顺理成章提升语言能力的最佳方法,生硬做作地编造语言,或者无可奈何地套用语言,对孩子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云顺风而行,水随势而流,行云流水用来形容文章时,是指自然不拘执,其实也道出了习作语言表达的规律。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只要习作初始阶段的语言表达方法正确,再按照写作发展的客观规律踏实前进,每一个人都可能步入个性鲜明、文采飞扬的语言殿堂。

 

按照这样的原理来做习作的表达评价,就找到窍门了。

 

表达的基本评价是准确、有条理。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要说什么,能够说清楚,不散乱,不堆砌,这就是作文的好语言。

 

表达的第二步评价是完整,就句子本身来说,一句话说完整,是说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完整了,这需要明确自己写的目的,理解自己写的内容。在习作中,争取将每一句话写完整,也是意思可以表达得更准确的基本要求。

 

表达的第三步评价是具体细致,这是一个相对的要求,是相对不同的内容而言的。并非只要具体细致就一定是好的语言。从习作的内容表现来看,语言的具体无非包括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动态,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神态、对话、心理活动等。不过在习作实践中,按照这些要求一点一点来写具体,不仅是一件乏味的事情,而且基本无法实现语言具体的目标,因为这些要求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却是需要比较敏感的判断和相对理性的分析理解,对生活基本是非判断和情感的是非判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可能写出相对准确的具体,写出合情合理的具体。这样的具体已经是一种语言表现的艺术。

 

表达的进一步评价是生动,语言具有活力,能感动人。语言的活力来自真诚的写作态度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习作的内容是生活,不是谎言,是坦然,不是掩盖,真诚地写作,才能写出最动人的文字;不过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倘若病句连篇,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必然看得人心烦意乱,再好的内容也难以打动人了。当然,如果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还能运用一些修辞方法,选择一些新奇的角度,那是更优秀的表达。

 

表达的紧凑与集中可以作为更高的评价要求,这是相对整篇习作来说的。做到语言集中,需要一点基本逻辑能力,能够清晰地判断出习作中的句子与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之间的关系,关系越密切,语言就越显紧凑、越集中。这个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端的,可能只有少数小学生能做得到,所以在小学生考试中并不会有这个要求的,不过任课老师自己要了解,可以对作文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做点对应的辅导。

 

4.标点:在小学阶段,将标点符号的正确表达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很有必要。因为汉语中的标点符号虽然不是文字,却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合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传神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这种基本功,在小学阶段就学扎实了,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这个评价比较简单,只要能准确运用即可。如果有创造性地运用标点符号来传情达意的,也不能死抱标准不放,还是要结合内容来灵活判断。

 

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如果孩子本来基本功还可以,却因为标点符号的乱七八糟造成了表达的不流畅,就亏大了。

 

5.卷面:这是一个不需解释的评价标准,相信所有的老师都心中有数。不过实际评卷中会有这样的误区:有的孩子练过书法,字开始出现“体”的味道,可能会出现一点不规范的书写,但老师常常以“工整”为唯一评价标准,因此扣了孩子的分,这是很冤枉的。可以针对性地告诉孩子,考试时的书写要力求工整。到了高考,如果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展现在考卷上,还是很占便宜的。

 

以上这两个评价标准虽然不是考试作文的主要评价标准,但因为是评价标准的构成,所以这里也顺带提出。

 

补充一点:

 

小学考试中一般是命题作文,但也可能会出现半命题作文和自命题作文,这种时候的命题,一般应该努力表现出明确的作文目的,或能概括内容。比如要求写一件有趣的事,自由命题,如果只写成《一件有趣的事》,虽然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明确所指,就不够精彩。如果写成《动物园历险记》《泡泡飞呀飞》之类题目,显然更能获得读者(阅卷老师)喜欢,同时也能促使自己的作文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篇一:习作决胜九招之一:指导学生作文考试所向披靡──

4.排兵布阵

习作素材的积累与知识积累有很大的区别。知识积累是习作积累的基础,知识积累依靠记忆和经验,习作素材的积累依靠思考和感悟。没有知识,想写好习作是空想,有了知识,没有思考和感悟的习惯,想写好习作还是空想。因为习作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自己的情感表达、思想抒发,只有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认识生活、感悟世界的能力的人,才能真正积累习作素材,写出好的习作来。

2.看见了与体会了的区别

生活中各种事情,各种现象,在身边发生的时候,一定会引起我们注意。比如走在路上,阳光投下的树荫,迎面吹来的凉风,有一个人在大声喊叫,一只白色塑料袋在风中翻滚,等等,是我们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但是事过之后,基本上就被忘记了。有些突发事件,让人吓了一大跳,或让人笑得肚子疼,总之是那些特别刺激的,就会给人留下一些印象,比如一个人走路摔了一跤,一条虫子突然掉在脖子上,等等。留下印象的事情,往往过一段时间还会想起来,但时间久了,也会忘记的。还有一些事情,别人好像没怎么留意,可是自己印象深刻,事情过后,还要跟自己的好朋友说起。这样的事情,往往印象更加深刻一些,保存在记忆里的时间更久一些,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自己留意了,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并且思考过的缘故。

平时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探求一些事情和现象的起因和发展方向,让各种事物和现象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更深的印象,就可以说是在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了。当然,如果勤于动笔,将自己思考的内容都记下来,就实现了更有效的积累。

不论知识的积累,还是习作素材的积累,都是一个逐渐聚积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积累不起来的。并且,人的脑袋瓜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和感悟,才会越来越聪明,懒得思考的人,就会慢慢地变成笨蛋。

3.从神奇的名词开始

名词是一个事物的名称。每个名词后面都有一个神奇的世界,在直感中,这个世界是静态的,特别利于培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直观感觉中的静态世界,是构成生活环境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孩子观察条理性与逻辑性的最佳内容。不论看图写话,还是现实场景,传统作文教学中讲究观察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顺序,都是对培养观察基本条理的积极探索,可惜只停留在顺序本身,生硬的观察方法让孩子们感觉索然无味,自然就无心观察,导致了只有培养形式,没有培养效果。需要扬长避短,融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将对世界的认识变成了一种紧密结合生活的快乐。

身边的静态世界,是一个无声的神奇世界,城市有城市的心事,乡村有乡村的想法,山有山的理想,湖有湖的愿望。身边的每一幢楼房,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每一株草,它们静静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相望,共同感受着大地传递的信息。因为它们不会到处乱跑,以一种相对稳定的顺序构成我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影响了人们很多生活习惯,到学校读书,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家里吃饭,到床上睡觉,等等,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可见,这个静态世界其实与生活融为了一体,聆听心跳,感受呼吸,偷听梦呓,陪伴成长,对我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心。这样的世界,怎么可以忽略?

不过静态世界虽然相对稳定,却是非常复杂的,不单构成的事物繁多,而且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颜色,谁也不会屈从于谁,所以乍眼一看,实在是乱得很。怎样从这看似乱糟糟的世界中整理出一些条理和逻辑来,是习作素材积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逻辑是一种思维上的规律,是合理的基本保障。

静态世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能否顺利建立完整的概念,决定了对静态世界的顺序与逻辑的把握程度。完整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每个年龄段需要达到的要求不一样,是从身边生活和自身体验开始,最终达到可以容纳整个世界的胸怀。所以,完整不仅是习作素材积累的方法、习作表达的技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培养和追求。

这种完整的意识,就是从一个一个简单的名词开始的。

4.围绕习惯去想象

生活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养成的行为,有的是由生活规律决定的,有的是追求个人爱好形成的,有的是由生活环境影响的。吃饭、睡觉、上学、写作业、走路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是自己最熟悉的行为,什么时候,到哪里,做什么事情,怎样做,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往往都因为熟悉而胸有成竹。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去认识身边的静态世界,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条理。在这些习惯性的行为中,会有很多情感体验,产生很多想法,这就有了一点最基本的逻辑。这些条理和逻辑是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在理解的时候就变得很容易了。比如写作业,有的同学就有这样的习惯:到自己的小房间写作业,要看一会儿无关紧要的书,再来写。写的时候,总是喜欢另一只手里攥个东西,橡皮、尺子或者废纸团什么的。每写完一题,喜欢起身去喝口水,找点东西吃吃,或者在书上、草稿纸上画点什么,或者看着窗外发一阵子呆。所有作业写完之后,把笔一扔,走人,总不爱收拾。当然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我们写作业不能这样。这个习惯行为是在小房间里发生的,涉及的静态素材很多,也很乱。习作的时候,只把写作业的过程写下来,写得再细致,也不见得能吸引人。或者只把小房间作为写作业的地点介绍,也没有多少意思。但如果按这个习惯行为过程,将涉及到的静态素材做一些观察,用前面学习过的拟人化思考等方法思考一下,那么,小房间、无关紧要的书、笔、作业本、橡皮、尺子、废纸团、杯子、水、吃的东西、草稿纸、窗外等等乱七八糟的事物或现象,都会成为表现这个习惯行为的元素,并可以帮助表现出对这个习惯的认识和态度。这不仅丰富了习作的内容,还将自己的直观感受直接融入到了习惯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习作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更多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实施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自己生活习惯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围绕这种认识和理解去观察、表现生活中的静态世界。

就是说,以一种习惯作为线,可以把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却总是被我们忽略的事物串接起来,这样的观察既有利于积累材料的丰富,又有利于培养逻辑的秩序。

举个例子。

一个同学上课总是很认真,认真是他的一种习惯了。用上面的方法来积累材料后来再表现这个习惯:

一个同学上课总是很认真,认真是他的一种习惯了。用上面的方法来积累材料后来再表现这个习惯:

只要上课预备铃一响,你看谭立的桌子,书本和文具盒就像准备出征的士兵一样,肯定已经排列得整整齐齐了。上课的时候,谭立坐得端端正正的,两手交叉着搭在桌子上,背挺得直直的,好像照在他背上那一片阳光是一块平展展的板子,把他固定住了。老师一讲课,他的目光就跟着老师走,不管教室里飞进一只苍蝇,正停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挑逗他,还是外面的梧桐树间突然传来两声鸟鸣,都不会吸引他一点点目光。老师一提问,他总是

下页

关于对九年级学生模拟考试作文的一点思考

关于对九年级学生模拟考试作文的几点思考

前不久,九年级学生举行了二模考试。作文是给出两段材料,任选其一作文:①父母的呵护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其中的亲情无价;老师的教诲需要咀嚼,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良苦用心;同伴的交往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情厚谊;成功的过程需要咀嚼,你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失败的教训需要咀嚼,你才能获取人生的启示??请以“咀嚼——”为题,先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字数600以上,文体不限。②“另类”一词出道已相当一段时间了。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另类是年轻人的事,是率意直为,是想穿什么穿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是酷毙了,帅呆了,是靓,是爽,是怪,是现代的新潮和荒诞,是传统的否定和背叛。另类的生活冲满自由和诱惑,有时感觉,另类是对人生自由的一种呐喊;有时感觉,另类是对人生前景和秩序的一种破坏和践踏。请以“我看另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

作为此次考试的作文阅卷老师,自己感触良多:农村中学生作文除少数优秀生外,整体水平不算太高,表现在:审题立意不清,议论和叙事主旨不明;缺乏文采和新意,语句枯燥直白;缺乏真情实感,模式化较重;语言表达不流畅完整,病句错字太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等。

有的学生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在选择“我看另类”一文时直接写成了记叙文;在写“咀嚼——”时,有的学生居然写成了“咀嚼食物”,而且废话连篇,离题万里;80%的学生记叙上平白直叙,很少使用所

学过的各种修辞方法,文章语句干巴枯燥,毫无生气;文章缺少新意,套话、空话、假话很多,不能在情感上打动读者;比如写到“咀嚼母爱”时,很多同学都是母亲冒雨送她去医院、摔了一跤;要不就是父母残疾,有个同学写到父爱时,说父亲腿脚残疾,为了鼓励他练习篮球,不惜在篮球场上来回奔跑??让人看了十分虚假;40%以上的学生病句错字很多,笔画潦草,让人无法看清楚,可谓是典型的“急就章”,5%的学生存在字数不够的问题,达不到考试的要求。

反思上述问题,我们觉得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针对上述现象,我觉得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缺乏足够的训练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

很熟悉的食物却看不出它的特点,很熟知的人看不出他的个性,比如说父母爱孩子,大家都有体会,但是在学生笔下却反映不出感人的情愫,说明学生对父母的爱感觉不敏锐。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贫寒的孩子对父母的恩情往往体会深刻,思想上、感情上的触觉较敏感,观察也细致,体会也深刻,写出文章来往往在不经意处就能打动读者的心。

三、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导

作文需要技巧,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学会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学习了上百篇优秀的文章,可是为什么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我们的教师为了对付考试、为了得高分,以往采取过赌题、押题做法,甚至向学生硬性规定写记叙文应该采取“总-分-总”的格式,写议论文既要有事实论据又要有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最好要有数字说明等等。使学生的作文向固定化和程式化方向上发展,自然形式单一化,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因为忙学基础知识教学,常常忽略作文评讲,在评语上常常也是“语言流畅、行文自然,注意把字迹写好”千篇一律的评语,学生又怎么能够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呢?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至少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开阔视野,不断积累素材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1、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中优秀经典篇目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在书的海洋里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打开眼界,丰富知识。“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的阅读,加上自己深刻的思考,学生的知识贮备就会不断增加,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2、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睁开眼,多观察,深体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我们学生的生活圈子也许缺乏“血染的风采”,也许难觅“改革的风流”,但绝不缺乏“平凡的风情”。我们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平凡生活的价值。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蜜蜂的采花酿蜜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执着;“常回家看看”是平凡的,但它蕴含的人世间的亲情却是感人至深的;“一技之长”未必都是吹拉弹唱才高雅,摸鱼捉虾、溜冰爬树也是有意义的……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3、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篇二: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如何写信

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如何写信

语文是各门功课的基础,作文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应。一个同学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一篇文章基本上就可以反应出来了。

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评价。你的语文知识学的如何,你的语文能力如何,在作文中大都能反应出来。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都素质教育啦,还考作文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中的一条,“能说会跳,能写会画”就很重要。这里的“能说”和“能写”就是相对于写作而言的。试想一下,一个不会写作的小朋友,能够出口成章吗?

一个人的认识水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考作文,就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考试。

只要你是学生,你就要参加考试。只要有语文考试,就会考写作。考写作,当然是考写作文了。

在小学里,只要你上到三年级,考作文是常有的事儿。除了平时的考试之外,有时候还有作文大赛什么的,那比考试还重要呢!

考试,有谁不希望得高分呢?考作文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在作文考试中得高分,那你就应该读一读这本小册子了。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只要我会写作文,还能考不高分吗?

武老师告诉你,不一定。读了下面的这些内容,你就会明白。考高分,还有一些窍门和方法呢!

不读不知道,一读就开窍。

篇三:作文指导及例文点点滴滴都是爱

点点滴滴都是爱》作文指导

一、审题要清楚: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点点滴滴”涉及选材,所选择的现象,应该是小而多;“爱”则涉及要表现的主旨,要明确要表现的是怎样的爱,爱什么,怎么爱;“是”表判断,即你要写的点点滴滴一定要能表现爱。

二、选材。

本来,如果没有提示语的话,那么在选材立意上可以选取间接材料。比如写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可以选取所学过的课文中或者阅读的作品里的一些感人细节来表现爱的主旨。但这次的提示要求了只能选择直接材料,即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你从生活中感受到的爱的小事,把它一件件写出来。

三、优秀示例:

点点滴滴都是爱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这个傍晚,浓香的排骨,金色的夕阳,父母的笑容,交织出亲情小夜曲。那感觉,余音绕梁,缠绕我心,催我泪下??

“妈,今天晚上吃什么?”从学校回来的我,一进家门我就兴奋地对妈妈喊道。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抬起头,喜出望外地说:“儿子回来啦!是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话语中流淌着见到我的阵阵欣喜。妈妈赶忙关了火走了过来,眼角含笑,接过我手上的书包,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小子,快洗手,准备吃饭。”妈妈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叮咚流淌着的小溪,流淌过我的耳畔。

阳光从窗棂的缝隙溜进来,在桌面上曼舞,金色的光线点缀了素纹的桌面。桌子上那碟热气腾腾的排骨,嫩白的骨头上挂着褐色的糖浆,霞光下如一块块褐红色的水晶,晶莹剔透。淡淡的清香在屋中弥漫开来,馋得我直流口水。排骨的香在金色阳光下越发浓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伸手朝着排骨夹去。妈妈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说话间,眼眉弯弯的,双眸神采奕奕,眼角的皱纹也舒展来开,脸上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我已顾不得那么多,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

刚进门的爸爸,像是被我的吃相传染了,三步并作两步坐到桌前,与我一起大块朵颐。我,美味的排骨堵不住嘴,反倒打开了我的话匣子,边吃便给爸爸妈妈讲学校的新鲜事儿。爸爸妈妈静静地听着,不时见缝插针地给我的碗中夹一块排骨,不知不觉,一盘排骨见了底。我擦擦油腻的嘴,无意间瞥见爸爸妈妈面前也和我面前一样有一座高高的“骨山”。可是,爸爸妈妈面前都是没什么肉的大脊骨,我面前是一根根光滑的小排。顿时,我的脸倏地红了,

一种莫名的情愫涌上心头,眼里涌上了泪珠,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抬起头,我看见爸爸妈妈那微笑的脸上染上了金灿灿的阳光,倍加美丽;再一看,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棱射到爸爸妈妈的鬓角上,反射出丝丝银光。转过头去,厅堂那边,一朵鲜艳明媚的黄菊正披着晚霞绽放,细嫩可爱的黄花盖过了深绿的茎杆,盖过了黝黑的花根。又转回头,再次打量爸爸和妈妈,便觉得,虽然辛苦了半辈子,青春的岁月虽早已从他们身边悄然滑过,但他们的眼神依旧明亮,容颜依旧焕发??

我努力噙住泪水,望着窗外那轮金色的夕阳??眼睛有些酸涩,大概是阳光太强了吧。爸爸妈妈对我点点滴滴的爱融进点点滴滴的金光中,尽撒在我的心头。

点点滴滴都是爱

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我还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便是母亲对孩子点点滴滴的爱。

书包装满爱

每当放学,我来到路队口,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那里徘徊——妈妈。她之所又站在那里,是因为要帮我背书包。

妈妈看到了我,疾步走过来。我毫不含糊地把书包递给妈妈,妈妈接过重重的书包,背在她那瘦小的肩上。这时我看到她显得很吃力,便急忙去拿回书包,妈妈却万分阻拦:“别别别!你现在是长身高的时候,可别压坏了身体!”

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让我感到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亲子共读读出爱

吃完午饭或写完作业后的时间,都是我和妈妈亲子共读时间。亲子共读时,我和妈妈各拿一本书,每当读到精彩段落,我们都会互相交流,并指画好词好句,为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况且,每次阅读,我和妈妈都把它当作一种享受。

记得有一次,我读一个段落怎么读也读不懂,妈妈就认真地给我讲解,可是我还是理解不了,妈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终于,我明白了这个段落的含义,但我也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爱。

一言一语都是爱

我的妈妈是个爱唠叨的人,我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她的唠叨中度度过的。

早晨,妈妈会提醒我:“儿子呀,快起床洗脸刷牙,然后去厨房拿一瓶奶,热热再喝,记住

别剩下一滴奶,最后??”

中午,妈妈也会提醒我:“儿子呀,好好吃饭,别挑肥拣瘦的,这个有营养多吃点,还有那个少吃点??”

傍晚,妈妈还会提醒我:“儿子呀,写作业的时候身子要挺直;一会儿睡觉前洗洗脚,睡觉的时候别踢被子??”

虽然,我听唠叨就像听天书一样,但是,我知道,这一言一语都是爱。

妈妈对我点点滴滴的爱能汇聚成大海,我对妈妈的爱就像小溪。感恩妈妈的爱??

点点滴滴都是爱

我相信,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更是对我的爱的诠释。

——题记

一杯清茶,几句叮咛,几句唠叨,不觉厌烦,对我来说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充满了爱的味道。

清茶·茉莉

夜晚,稀疏的星星挂在黑色的幕布上,月朗星稀,暗黄的灯光缠绕在墨香弥散的书盏上。此时,已是深夜。你轻轻地来到我的书房,递给我一杯提神的清茶,缀着几朵茉莉,淡淡的茶香、清新的花香和浓郁的墨香融合在一起,说不出的温馨。轻抿一口茶水,你又开始了你的唠叨,“作业怎么还没有写完?还有多少?”“都十点了,作业快写完了吗?”轻声中透着一丝着急,责问中又透着一些关心。“哦,快了,快了,马上就写完了。”“好,记得喝茶”。虽然听着你的唠叨有些厌烦,但我却感到一丝丝暖意。你轻轻地走出去,关上门,留给了我满室的温馨。或许,唠叨也是一种爱。

睡觉·叮咛

常枕着一席月光入睡,伴着你的叮咛去梦周公,睡得无比踏实,无比甜蜜。“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乱踢。”“踢掉被子,小心肚子着凉。”“嗯,好。”我总喜欢用一两个字来回应你的唠叨。你总是听着我的呼吸逐渐均匀,看着我缓缓睡着,才肯离去。直到有一天,你出差,晚上不回家。我睡觉时,才发现,早已习惯了你的唠叨,习惯了这唠叨声中包含着的你对我点点滴滴的爱。没有了你的唠叨,我都无法入睡。原来,唠叨也是一种爱。

上学·嘱咐

推开窗棂,当清晨的

的早餐,感到格外惬意。背上书包,准备挥手向你告别。你再三嘱咐,不厌其烦地唠叨起来,“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东西都带好了吗?”耐心听完你的唠叨,走出家门。在路上数着一缕缕的阳光,阳光披在身上暖暖的,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不知不觉中,你的唠叨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于,我感受到了,你的唠叨是如此的美好。

你的唠叨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只因里面浸注了你对我那点点滴滴的爱。

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每一件事里都倾注了她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她的唠叨则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

——后记

点点滴滴都是爱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十四年的光阴弹指一挥,女儿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回首十四年的过往,有风有雨也有晴,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一、

行,我们让女儿独自准备行囊,一路上诸如买票、卖东西的事情也鼓励她去做。慢慢地,她的胆子变大了,社交能力也增强了。

2009年8月,我们要去庐山。因为她爸爸临时有事去不了,临行前他叮嘱女儿:“妈妈晕车,一路上你要照顾好她。”女儿看爸爸拿自己当大人看,很兴奋,高兴地满口答应。到庐山那天,已是中午,我晕车晕的厉害,午饭没吃就躺下了。导游来看我,问我们下午能不能出游,我告诉他能去。导游走后,女儿担心地问我:“妈妈,你能行吗?”我告诉她:“能行,晕车的人就得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好得更快。”女儿这才释然,她让我休息,独自准备了下午出游的东西。下午

下页余下全文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