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句不通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研究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05:01:40 高中作文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句不通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研究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句不通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研究作文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句不通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研究山东省济南市德兴街小学 艾宪晓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小学高段习作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第二学段的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上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够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种要求,是为让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表达,使写作真正成为他们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还习作的本来面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达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习作中出现语句不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决定分析这一现状的成因,探索其应对策略。

二、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针对学生的作文时常出现语句不通的现象,我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主要从学生的读书、习作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出现作文语句不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作时思维跳跃性较大,出现思维空白现象。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由其生理发展情况决定。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视觉生理也在不断发育,但是和低年级时的观察品质比较,在观察的目的性和顺序性上并无较大差异。因此,学生到了高年级,其观察的品质方面并没有较大提高,但是写作要求却做了较大提升,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顾此失彼,笔随心想,在叙事、写景的过程中思维随意跳跃,导致在作文起步阶段训练时的思维空白现象又重新出现,作文常常会前言不搭后语。

2.平时读书积累较少,词语固定搭配混乱。学生表达不清,语言出现重复啰唆的问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对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中汲取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调查表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有读书的习惯,但是读书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每天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还能有意识地主动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学会了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了“语感”。写作时,有意或无意地就将积累到的语言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作文能力也随之提高;有的学生每天只是应付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读书作业,凑够读书时间,读书时没有思考,应付了事,这样的“读”,是没有效果的读,即使是“读”了很多的好文章,到自己进行写作时,仍然不会表达,词语搭配混乱,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让人读起来匪夷所思。

3.在小学阶段并没有进行语法学习及训练,学生常出现的错句病句,问题主要集中在句子成分不全等语病上。学生在修改自己的文章时,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哪里有错,怎么改。

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讲语法,仅让学生从感性或语感上认识基本的语法常识,所以在解决学生的病句问题时常常很头疼,经常用“这个句子这样说起来不流畅,不舒服”这样的感性感受来替代语法解释,学生在习作中往往也是凭感觉,写出来的很多句子成分不全,也是造成语句不通的原因之一。

4.作文提纲形同虚设,片段之间缺少过渡。作文提纲是小学高年级进行作文指导的有利抓手,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清习作层次,梳理行文思路。虽然对于写作条理的要求已推后至第四学段,但是由于它是文章能否做到语句通顺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还是很重视它的功效,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写提纲,再完成作文。但是实际使用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程序化提纲慢慢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学生是在作文完成之后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再补提纲,使之变成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因为习作之前没有认真思考,下笔自然不能胸有成竹,这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作文语句不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件事情的发展、一处景物的变换、一个物品的展览,这些都有内在顺序的存在,因此,无论是观察还是叙述,语句通顺就是这一内在顺序能否得以展现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年级是以片段训练为主,如人物的外貌、动作;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活动的场面等。学生多只是注意细节的描写,努力把某一个局部写具体。而进入高年级后,作文直接由片段提升为整个场景、事物整体的把握,跨度较大,难度也随之提升。所以各个环节的之间的自然转换又成了学生在写作时语句不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策略

在分析了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语句不通现象的主要成因后,我们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应对这些状况,如何解决呢?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以上四种现象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改变和尝试,努力让学生在思维有序的前提下真正活跃起来,从而尽量使学生习作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一)多读积累打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说要建筑高楼大厦,首先要准备好建筑材料;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准备好语言材料,有了语言材料,就能根据构思完美、巧妙、生动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言积累,厚积薄发,为写好文章奠定语言基础;品味和感受文学语言,吸收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重视朗读背诵。

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每篇教材的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出语感。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2.大量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写作时通过自已的观察所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宽思路、丰富想象,从而在写作中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阅读课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品读欣赏课、名篇诵读课等,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3.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写阅读笔记。

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学生的积累丰厚了,话语就会如同不绝的清水从学生的心泉中哗哗地流淌出来,充满灵性的语言就会像朵朵闪亮的浪花不断跃起,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积累,只有多读、多背、多积累,好的语言才能即兴而出,运用语言才会灵活自如,才能克服平时写作文时的窘状,才能“下笔如有神”。常写阅读笔记,能够让学生更系统的读,并尝试练习表达,写的多了语感也就来了。

(二)细写提纲理思路

古人云:“胸有成竹”。写作之前如果没有缜密的思考,纵然下笔千言,也将是破绽百出。写提纲,就是理清思路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

平时我们在习作教学时,作文提纲列得都比较简略,学生真正习作时,这样的提纲往往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于是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将提纲细化,下面就以记叙文为例,具体说说提纲的写法:

1.理清层次。首先思考:本次习作我主要想写什么内容?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在提纲中,分层次写清楚。

2.补充六要素。再次审视提纲,在提纲中补充记叙文六要素的关键词,并用着重号加以标注。

3.深化细节。思考:我在文章各个部分主要想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用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下来。

4.整合练说。按补充好的提纲将习作的大概先说一说;再次理清思路。

这样写出来的提纲,思路清楚,内容提示明确,在习作时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这是我班第四组习作的提纲。

  

(铅笔部分是深化提纲的补充部分)。

与原来我们的简单提纲相比,这样的提纲才更能体现其在习作中的辅助作用。

(三)整合片段勤训练

    在现行教材的单元习作中,对于针对文章各环节之间如何过渡的针对性训练没有专门设计,我们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也没有特意进行训练,所以高年级学生在习作各个环节的自由转换中经常出现语句不通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从中年级开始就可以在片断训练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过渡训练,将高年级的片断整合提前。高年级的作文训练内容会更为充实,高年级的谋篇布局训练也就更为鲜明。纵观中年级的四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作文训练还是有序列性的,中年级的作文训练不但应该关注本次习作训练的本身,也要体现其在整个年段训练要求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明确编者意图,落实训练内容。也可以利用平时的周记、片断练笔机会让学生进行整合练习,从小处着手,让习作衔接语言更加流畅。

这是我班冯佳骏同学《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的片段续写:

被小胖墩这么一摔,小嘎子真有些不服气,立马跳了起来:“我不服,咱们三决两胜,你肯定得输。”

小胖墩被小嘎子说得不耐烦了,说:“得了,就依你,让你心服口服! 

较量又开始了,这次小嘎子学聪明了,知道不能硬拼。只见小胖墩双手掐腰,扎马步似的半蹲在一片空地上,大声说:“你先来!”

小嘎子猛地一上前靠,又猛地一下子退回来,并在小胖墩周围打转,想尽量扰乱对方重心。小胖墩也没有因为先前的胜利而大意,他的眼睛深深地盯着小嘎子,一刻也不放松。这时,小嘎子瞧准时机,跨到了胖墩的背上,任凭对方如何摆动,也不会下来。小胖墩有些气愤,只顾用手往头上乱舞,没有一点技术性。舞够了,胖墩的力气也没了大半,小嘎子就是在等这个时机,他猛地一个下窜,用手抓住了小胖墩的肩,准备来一个大摔。可是没想到,小胖墩已经把他举起来了。小嘎子没想到对方还有这么多的力气,只得掐着他的脖子,憋得对方的脸又红又涨,开始放松了,准备再使个绊子把对手绊倒。可就在小嘎子放松思考的这一刻,小胖墩用尽全部力气,猛地一下,又把小嘎子摔了个四脚朝天,不能动弹了。

(四)大声修改找感觉

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个“改”,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习作解决语句不通的问题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反映自己找不到语病,觉得自己的作文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作文一交给老师,就会出现很多的病句,学生自己也很苦恼。其实在习作修改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有时更能够发现习作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思考自己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不清楚,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地删、增、改。所以习作完成之后大声朗读找感觉就很有必要了。

第一,习作完成之后,自己先大声地读几遍,很容易就能找到病句错句。在大声朗读的同时再让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做上记号;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写作点,可点出自己的创意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而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认真修改。

第二,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互评互改,定期地组织学生同桌或同小组互读、互评,对优秀习作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或直接进入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练习后,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自己习作中语句不通的问题,会出现“不知道怎么着就有感觉了”。这和学英语要多说、多听、多练、培养语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实验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又对本班学生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中,学生习作中病句出现率降低,阅读兴趣提高,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阅读时间主动增加,阅读内容更加广泛,作文提纲优质率提高,习作的语句通顺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项目

病句出现

阅读兴趣

阅读时间大于半小时

主动列提纲

主动修改作文

实验前

90.5%

51.3%

42.5%

15.5%

18.6%

实验后

43.5%

75.2%

70.6%

80.7%

83.8%

今后在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把握课标精神,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语句不通的难关,为写优秀习作打好基础。

2015-01-08  人教网

篇一: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1]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

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事实依据

(1)名家眼中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2)名家手中的修改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

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像他的《醉翁亭记》的开头,越改越精练,最后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字。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现状及作文的类型,确定了以下高段作文自我修改的研究内容。

1、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原则的研究

2、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训练途径的研究

3、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古今国内外与学生习作修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用于我们的作文修改教学指导之中。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

1、先大后小的原则

所谓先大后小,即是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能明确的表达中心等,再去看文章的结体顺序,争取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个人计划

时间:2011-12-0511:03来源:石岛实验小学作者:孔华云点击:

372次

“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个人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

二、现状分析:

为增加研究的针对性,我们首先对学生作文学习状况和目前作文教学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的状况分析:

1.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心态。

“怕写作文”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天敌”。一写作文许多学生就叫苦连天,感觉握笔千钧,笔管中难以挤出片言只字。

2.思维不活跃,思路狭窄。

由于学业负担重,自由活动和社会实践时间偏少,作文的材料贫乏,写作难有新意。再者,多年的应试作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3.结构技巧程式化。

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他们经常把注意力多放在写作结构技巧上,用统一的写作模式以满足统一的作文要求。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特别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写考场作文时务必严格规范。如此训练大有“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观念滞后严重阻

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写作效率低下。

写作效率低下,体现在质量和速度的低下。“速度低下”是学生作文过程耗时多,教师批改周期长。这些都不利于及时反馈调控,导致作文教学效益低下。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探索“新课标”理念下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关注学生表达的真实性和个体感受,鼓励学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话,让学生习作尽显个性,让习作教学真正回归儿童本真。

通过研究实验,努力使教师的作文教学达到科学性、创造性的要求,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效率,以此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最终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

(2)探索小学习作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

(4)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四、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保持一种鲜明的教学风格,但又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知识。

2、民主性原则。在作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既是学生写作的设计师,又是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则拥有相应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空间,可以随意地捕捉流动于生活的事物。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3、科学性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科学施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勾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可操作性原则。在于能够积极吸收作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钻研教材、编制教案、组织教学到安排活动、质疑问难等,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习和借鉴。

5、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教学的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课题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五、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研究措施:

1、营造校园生活的良好环境。

A创设课堂练笔的良好氛围。将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实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B创设大阅读的良好氛围。学校长期开放图书室,班级成立小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览资源。

C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2、利用开发生活资源。

A让学生走进生活。

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B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C让学生走进书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研究步骤:

1、理论研究阶段:

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主要任务是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2、实践研究阶段:

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研究,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总结交流阶段: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主要任务是是进行成果的汇报,档案的装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形成一批体验研究成果的录像课、优质课和论文。

(责任编辑:石岛实验小学)

课题研究优秀教学案例赏析

推荐

溧阳市文化小学“读写结合,快乐习作学习活动设计”

课题研究优秀教学案例赏析

马兰

下页

篇三: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有效策略探究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20年了,如何进行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扰着我的一大难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一般的做法是:重指导,重行文,也重讲评,但对于批改这一环节则不够重视,即使批改,也由于所教班级学生多,作文数量大,学校查得紧,又不得不在作文评语上打点儿折扣。大家都知道作文的批改不到位,会造成许多缺陷。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和评价,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

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写完作文了事,认为剩下的是老师的责任,教师批改习作花费大量的精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很少看老师的批阅与评语,甚至视而不见,有的学生即使是做了修改也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老师的辛苦批阅形同虚设,可谓高耗低效,评改就渐渐失去了作用。

新课改强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习作评改基础,根据目前学生的习作现状,个人提出了《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有效策略探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使作文教学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的,有效而又易行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增

强学生习作信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使广大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习作批改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过程:

(一)转变教育观念

有人说,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学生自学能力,是新教育观念的切实表现。

叶圣陶先生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感叹。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那种不放心让学生修改作文,不相信学生能修改好作文,总不肯大胆放手的错误想法和做法。改变学生的依赖性,认为作文反正有老师改,根本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作文评改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他们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评改学生作文的过程即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评改方法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强调的,小学生的习作更是如此。改革传统作文评改方法,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

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习作评改方法。

首先,示范批改,典型引路。每次评改,我都针对习作要求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一种评改方法。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投影习作,学生先自由朗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口头评议,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等,最后,由老师用红笔对文章作示范批改。欠佳的习作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在示范批改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修改标准,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了修改方法。当然,每学期,学生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其次,分组评改,集思广益。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中有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选出小组长。据习作要求把评改步骤写在黑板上,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圈画优美的词句等。评改时,每人发一篇他人的习作,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找出优缺点,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老师巡视指导,了解评改情况,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评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优秀作品、精彩片段全班欣赏。

再次,自我评改,深化理解。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时,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改自己的”。当大部分同学明确评改重点,掌握评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让

学生自我评改。学生通过诵读、推敲等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再修改,谈体会,知道怎样修改,从而提高自改作文的水平。

另外,评语新颖,激励成功。每次改完习作,根据习作要求,写出恰当的评语,这是评改的难点。指导学生针对习作的具体内容,评语要灵活多变,克服俗套,多用鼓励、幽默的语言,多角度地评价同学的习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总之,评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或侧重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在评改过程中,尝试“读改结合,以读促改”,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而已。在评改中,引导学生针对评改重点提出评改的意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评改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乐意修改。

(三)提高评改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作文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参与评改的实践,才能全面提高评改的能力。

1.注重分工合作。每组推选一位责任心强、语文素质较高的同学做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评改,检查本组成员所写的评语,多鼓励,用情感,注意签名,把评改中出现的问题、亮点和建议提出来,推荐出优秀习作,供大家欣赏。

2.学生学会自评。学会欣赏自己的习作,是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小学何永梅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存在题材单一、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句不通以及写作技能差等问题。其成因有教师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却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实践而形成了无话可说的烦恼,二是写作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实践中丰富素材储备、以学促写,迁移写法、鼓励为主纠正为辅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成因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农村孩子在习作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显得尤为明显。按理说,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笔下作文中的内容贫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批阅孩子们的习作时,有时让你啼笑皆非,有时又让你味同嚼蜡,总之,很难找到几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困惑学生的难题。特

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更多。在农村学校执教的十余年间,我发现了问题,也摸索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就此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常见的问题

(一)题材单一,缺少“鲜”味儿

读孩子们的文章,总觉得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写人大多都写爸爸妈妈,内容则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是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的;写景则多是家乡的小山坡一年四季景色的变换;写事就是和小伙伴捉鱼、钓龙虾??题材极为类似。在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中要写一篇游记所有的同学都是写村子旁边的长官司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一个样子,我批改作文时真不知该如何下手。

(二)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

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是一脸的痛苦状。“哎呀!又写作文了,写什么好呢?”“老师还要求写四百字,天哪!”真可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作文交上来了,仔细一看,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作文,能有什么精彩可言呢?

(三)结构混乱,不懂得布局

很多学生对“总分”“总分总”“并列”等结构形式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作文时却往往结构混乱。有的事例太多,详略不当;有的事例太少,一笔带过;有的段落之间分得不明确,没有突出文章主题。例如,一个学生在写《春天的小山坡》时,先写了小山坡上的桃花、梨

花等各种花的鲜艳多姿,接着写坡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作文诀窍”时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批改学生文章时,老师的要求高,给学生的作文分数低,红色的批语中,总是批评的话多,鼓励的话少,在平时单元检测时,更是压低分数,把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

(二)学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单调,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实践,因而脑中一片空白。而且,经调查了解,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两本《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学生作文时,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一种坏习惯——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只有感知了的事物,才能出现再造想象,没有感知或感知模糊、没有体会,就不能再现、再造想象,更不能形成鲜明的观点,因而就有了无话可说的烦恼。我还了解到有近60%的学生时常为有话写不出、不知怎样写而烦恼。这是因为在调动平时一切积蓄写作成文时,不只是对贮存信息提取的思考,还有对信息形成表象的想象、分析、辐射和聚合。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它给小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

三、对策研究

(一)观察实践,丰富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

字。”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