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与文体意识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19:27 体裁作文
高考作文与文体意识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与文体意识作文

高考作文与文体意识

 

对于为数不可能少的国人有一个重要“节日”,一个比春节比国庆长假不知重要多少倍的“节日”:高考!高考的重头戏之一是语文,语文的重头戏非作文莫属。或登陆诺曼底,或兵败滑铁卢,大体在此一举。按理,中国人用生来就会的中国话写一篇八百字的短文——又不是要你七步成诗——本应不是难事。然而据说不少考生都写得不怎么样。据去年北京高考阅卷语文组织长漆永祥的说法,“孩子写作文,就应该是:东北的学生写出来就是黑土味儿,陕西的学生写出来就是黄土味儿,江南的学生写出来就是烟雨濛濛的。但实际情况是,我看大部分作文,八个字:不辨男女,不说人话。”

话是说得够狠的。这位重要性不亚于中央巡视组组长的组长阅卷时显然越阅越来气。是啊,“不辨男女,不说人话”,作为阅卷老师有谁能为之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呢!若是我,非把卷子一巴掌抡到地板上不可。气归气,但组长大人的意思是无可指责的: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来,写出个性来,写出特色来,写出男女来!

非我趁机显摆,我从小语文就好,作文尤好。上课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等老师发作文本,看老师批语,看字里行间那一串串如飞奔的火车轮一般的红色点赞圆圈。不瞒你说,我刚上初一不久时写的一篇作文,竟被老师拿到初三班上高声朗读。读完又被贴到教学楼中央门厅墙上展示。去年回乡,碰上一位当年初三的学长。他主动提起这桩光彩事,告诉我那篇作文的题目叫“八月十五的月饼”。经他一说——作文题目其实我自己早已忘了——半个世纪前那个中秋之夜倏然浮现在眼前: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前扶疏的树影,照着土坑矮脚桌旁我们几兄弟,我们不胜怜惜地一点一点咬着舔着月饼的红绿果丝。贫寒中一年仅有一块的月饼。那是怎样的月饼、怎样的月光啊!我甚至可以想起从本本上照抄的描写月光的语句……

是的,我有个专抄漂亮句子的32开硬壳笔记本。说来也怪,那时候看小说我就不怎么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更在意里面描写风景和人物——尤其描写女孩长相——的漂亮句子。两只眼睛在字里行间贼溜溜扫来扫去。一旦发现,赶紧抄进笔记本。小年四五年开始抄,在初一那年达到高潮,走火入魔似的。而且这个习惯断断续续差不多保持到五十年后的今天。翻阅案头读书笔记,前不久我还不知从哪里抄得漂亮得让人一见倾心的句子:“一杯香酩,半帘花影,幽林冷月,万赖息声/山衔落日,野径鸡鸣/清风十天,明月一天/读之如履晴空,四顾粲然”。如此不一而足。不仅如此,还习惯于睡前看一两篇美文或一两首宋词元曲什么的,把漂亮句子打入脑海,带进梦乡。也许你笑我幼稚,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都当上教授了,怎么还像个初中生似的?可我以为,在语言艺术面前其实我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分敬畏之情。可以断言,正是这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激情培育了我的写作能力、修辞自觉和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北京那位语文阅卷组长所说的,也可以归结为文体意识。试想,男生写的东西怎么可能和女生写的一个样呢?同是男性,五大三粗的东北汉子同文质彬彬的上海男人怎么可能用一个腔调说话作文呢?东北人就是要写出黑土味儿,上海人就是要写出黄埔江味儿,北京人就是要写出豆腐脑炸酱面味儿,山东人就要写出浓浓的煎饼卷大葱味儿!这就是文体区别,就是文体意识。

我的同代人王小波到底是聪明的。他很早就意识到了文体的至关重要,并且有个不太典雅的比喻。他说文体之于作者,就如性之于寻常人一样敏感一样重要。还说优秀的文体好比他在云南插队时看到的傣族少女极好的身段,“看到她们穿着合身的筒裙婀娜多姿地走路,我不知不觉就想跟上去。”在这个意义上,文体就是文章之体,文章的“身段”。一个是婀娜多姿的筒裙女郎,一个是王小波接着比作恶劣文体的光着上身的中老年妇女——组长也好家长也好,你说你给哪个打高分?

那么如何锻造文体亦即如何说“人话”呢?这里请姑且让我冒充一回组长,说一下我个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两点。一点上面已经说了,那就是看书多注意看别人如何说“人话”、如何遣词造句。并且把漂亮句子抄在本本上或抄在脑海里。抄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写作文时照抄,而是为了打磨语感或培养文体意识。另一点就是坚持写日记。今年春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演讲互动时,有学生问我怎样才能搞好文学翻译。我反问对方:“你写日记没有?如果日记都不写,翻译无从谈起。因为翻译实质上是特殊的母语写作,而写日记是最基本的母语写作!”翻译尚且如此,何况作文?

如果这两点你正在实行中,那么你也一定会写出“读之如履晴空四顾粲然”的文章,写出过了半个世纪都有学长记起标题的作文。须知,那才是作文。这回怕是显摆了。非我本意,幸谅之也!

篇一:依着好样儿方能画出“好葫芦”——高考作文中该加强文体意识规范文体写作

依着好样儿方能画出“好葫芦”——高考作文中该加强文体意识规

范文体写作

【摘要】许多年来高考作文中对文体的要求不高,使得中学师生对写作的文体规范意识极其薄弱,而近年来几个地市的高考作文已经开始有了文体限制,尤其是限制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两大文体,并且也逐渐形成一种考察写作能力的趋势。那么笔者根据几年来亲历高考阅卷现场与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整理出较规范典型的议论文与记叙文的样文及其要求,以供广大中学师生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意识议论文记叙文

许多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在写作的文体要求上大多是“除诗歌外”或“文体不限”,就是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也仅提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也就是说在“文体”上,高考作文基本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与限制。在这样的一种思想引导之下,整个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师生们的文体规范意识也就渐渐淡化,写作中按文体的专题训练也基本缺失了。于是,每年的高考阅卷过程中,开始出现了令阅卷老师们头疼的“四不像”作文,这些作文学生们时常美其名日“散文”或“杂文”,而实则议论文不像纯粹的议论文,记叙文又不是规范的记叙文。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四不像”的文体愈演愈烈,自然就引起了广

大语文教育教学者的关注与思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参加了几年的高考阅卷之后,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们将高考作文的“文体不限”简单地理解为可以不考虑任何文体特征,可以写毫无鲜明文体的作文,显然,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误区。笔者认为,“文体不限”的提法,应该本是为了利于考生写作内容的发挥,创新思想的喷发,方便考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考场写作,但并不能就等同于可以自创文体,甚至随性到根本就不考虑到文体的选择和运用,简直就是“不要文体”。这样下去,中学生必将陷入“文将不文”的悲哀之中。

“加强中学生的文体意识”势必重新成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一大趋势。好在20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就率先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到2010年江西卷的“‘找回童年’为题,湖南卷的“以‘早’为题,都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再到2011年江西卷的“君子三乐”、福建卷的“袁隆平的梦想”,都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可见,写作的文体意识已经悄悄地开始运用高考这支强有力的指挥棒对广大师生进行强化。

可是,中学生写作到底有哪几种规范的文体呢?几种常用的文体又如何清晰地界定呢?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种十分权威的标准来给中学一线的老师作为指导的参考。

中学教材中较常提到的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写作文体,说明文较少运用到,先暂且不说,就学生作文中常用到的议论文、

记叙文文体都还是概念模糊。主要是“散文”的这种体裁让阅卷老师无法轻易判定是属于哪类文体。在没有过多考虑文体的前提之下,历年历届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就产生了相当一部分的优作是运用较文艺性的笔调创作的散文。而“散文”的这种提法实际上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划分的它属于文学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之一。“散文”本身包含了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其中议论性散文与中学生写作中的议论文是相通的,例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不能不说是一篇有理有据的上乘议论文。而记叙性的散文又与记叙文是相通的,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完全就是一篇有人物有情节的经典记叙文。可见,文学创作中散文与中学生写作中的议论、记叙文体并不矛盾,只是抒情性较强的抒情散文就与中学写作中的“三大文体”相差甚远了。例如“秋雨体”的散文在高考阅卷中就极容易被判为文体不符。可见.当前的写作趋势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对社会、历史的思考、评价能力。

那么,不管高考有没有文体的要求与限制,我们心中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标准,也就是首先自己心里必须先要有个清晰的“葫芦样”,才能照着样儿画出个颇有自己特色的瓢,否则,也将只能画出阿Q式的圈来。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多次参加高考阅卷的体会,经过思考,做了一些梳理发现,学生考场之中运用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进行写作的比例还是较高,那么,我们极有必要将这两种常用的写作文体的规范类型搞清楚,而这两种文体还是有它们自己特有的写作要求。在此,就这两种文体,本人借助一些较典型的高考作文列

举一些较典型的“葫芦样”,以供广大考生参照。

议论文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首先,下笔之前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是什么?而这个论点须从原来就提供的材料或命题中来。再则,论点须有据,就是选择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这个论据可人物事例,可社会现象,也可名言警句,只要典型有说服力的。对于这些论据的表述还必须注意适当地加以剪裁、概括而非以记叙文的形式来展开论据事例,否则,又变成了“四不像”。并且几个论据的编排最好要考虑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的罗列,也可以更严谨些采用正反对比式或层层深入式。引述完论据,还要做到“不止于例证”,应该能够对事例进一步展开充分的“论证说理”。例如,2011年福建省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小作者的标题就是他最最鲜明的论点,这个论点来源于对材料的深入解剖;再则,由袁隆平的创造精神而推及到对无数热爱创造的人的礼赞,有外国的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梭罗、贝多芬、梵高、牛顿,还有本国的王选、钱学森等,这些丰富的事例论据足以显示其深厚的知识积累;紧接着,紧扣观点的论证论述无不体现了较强的思辨能力与深邃的思想逻辑,再加之结构的安排上正反对比又层层深入,实属难得!

记叙文写作也须先清楚掌握三要素:情节、人物、构思。许多成功记叙文首先都要有一个为主题服务的较完整的故事(或历史故事或身边的故事),然后精心地去刻画其中的人物(有语言、动作、心理、

细节等各种刻画),巧妙地去设置其中的情节,安排构思(有伏笔、悬念、铺垫等手段)。例如06年福建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箭锋上的友情》,选择了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的历史假设,制造了周瑜杀不杀诸葛亮的悬念,精心地刻画了环境及人物心理等,成功塑造了丰满鲜活的周瑜形象,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也有一些记叙文是选用几个故事片段进行串联成文的,但它不能等同于议论文对材料片段需要剪辑、概括,它必须有对人物情节的刻画描写,也必须讲求完整的故事情节,才算规范成功。例如:2009年湖南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作者选取了“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四个人生阶段,找寻其中具有母亲踮起脚尖这一细节的生活片段,每个片段之中都借助了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来表现人物及“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这一主题。这样的记叙文如何不打动阅卷老师?

高考作文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我们无法预知以后中国的高考作文将会如何变革,但不管怎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自己先搞清几种典型的文体特征,自己心中先要有一个清晰像样的“葫芦样儿”,切不可“以其昏昏”却要“使人昭昭”。再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清晰的文体意识传授给学生,再给他们一些典型的文体范文,让他们有章可循,有样可学,有效地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十几年学习生涯里最重要的一场高考写作中,画出自己最成功最美妙的一个“葫芦瓜”来。

篇二:高考作文要强化文体意识论文

高考作文要强化文体意识

【摘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历经数变: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到今天的新材料作文。从对考生要求的角度来讲,高考作文逐步放宽限制,目的是让每个考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但伴随而来的“四不像”文章也随之出现,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突出,因此,强化考生的文体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考作文强化文体规范文体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大都采用了“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目的是给考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拓宽考生的写作思路,使考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从而能够在考场中充分展示自已的写作才华。但“文体不限”是不是意味着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呢?非也。许多考生没有文体意识,结果是写出的文章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有的老师称这样的文章叫“四不像”。针对这种写作误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本人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一、考场上要快速确定一种合适的文体

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我们清楚地知道,命题人既然提出“文体不限”的要求,那么命题所给出的话题作文,一定能用各种文体来写,并且用任何一种文体来写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所以,面对考场的作文话题,每个考生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已的特长,快速选择一种自已平时最擅长的文体。比如有的考生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故事,就可以选择记叙文、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有的考生理性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等。总之,面对一个话题,要快速确定适合自已写作的一种文体。

二、写作过程中要凸现文体特征

这里所说的文体特征,主要是就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言,判断一篇作文的文体,主要是看哪种表达方式占主要地位。因此,要想在写作中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就必须先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考生在写作中最常用的有三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

对于记叙文,要从以下几点来突出文体特征:

要对事实做适当的分析,使论点与材料能融为一体;要恰当地运用论征方法;语言要缜密而有逻辑性。

对于散文,要紧扣“形散而神聚”这一特点。不管取材有多广泛,表达方式如何多变,但主题一定要明确集中,线索要清晰,要充分利用题记、段首语、结尾随时突出主题。

三、写文章要有创新意识,讲究推陈出新,避免“从众”文体有些话题作文,虽然要求上是“文体不限”,但它隐藏着一定的倾向性,考生看后,马上会侧重于写某一种文体,这样,往往会使多数考生都写成了同一类文体,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回避,因为,同一种文体写的太多了,其中又没有超人之处,就会显的太大众化,往往得不到较高的分数。相反,有些考生则能推陈出新,有所创新。写一些如申请书、诊断书、电子邮件之类的应用文体,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四、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明确话题范围

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的“话题”都很宽泛,写作空间非常大,有时甚至比较抽象,会让考生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就需要考生巧妙的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明确话题的范围。让大而空的话题变得小而具体,让写作角度变小,可操作性强。一般情况下,可在话题的中心词前面或后面添加上一定的限制成分,如话题“幸福”,可以通过添加限制词变成“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幸福时刻”等题目,这样通过话题的缩小,考生写作的题

材就明确了。

当然,要想在考场上有出色的发挥,避免由“文体不限”而导致的“四不像”作文,关键还在于平时扎实的写作训练。只有在训练中重视文体,规范文体,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高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三: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自选文体”,落笔成文。这样的“松绑”政策,当然不是降低了高考对文体的要求,而是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允许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文体行文,从而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自选文体”也要符合“文体规范”,也要符合“文体要求”

例如:

2005年山西卷,当年的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文章的题目是“心理测试”,文中设计了4个问题:阅卷老师你现在在想什么,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阅卷之后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针对上述问题,这位考生又别出心裁分别拟出ABCD四个选项,要求阅卷教师作出回答。

“符合文体要求”,指的是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并用这种文体来写,就必须按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在等级评分标准中已经明确做出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

一:强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记叙文篇

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三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潜力和优势?

提示几点供考生参考。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评价:

《路是月的痕》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记叙文。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它不要求推理十分复杂,也不要求抽象地表现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只要能表现出一个主导性的主题思想就行了。重要的是要看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是否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

文章所写,集中于“我”对父亲吹出的笛声的认识:儿时感觉“最美”,少年时将父亲吹笛视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后又与笛声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原本没有大的变化,“我”的认知发生巨变皆因“我”受感情(即对父亲本人的感情)的支配!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非常准确、非常形象地诠释了“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

作者调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写逼真而感人,如“日暮听笛”、“月下路景”等,其悠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挚的浓情,无不留给读者美好的回味。

二:强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议论文篇

议论文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观点

(二)要有分论点

(三)要有恰当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事例、演绎法、反证法、类比法、对比论证、因果互证法、比喻论证、归谬法

议论文的几个快速入题的技巧

一、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二、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三、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四、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六、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七、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十、由现实人生入题,发人深省

十一、由追问历史入题,心怀人文

十二、由材料直接入题,简洁明了

三、强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散文篇

散文写作上有以下六个特点:

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②思想警辟,诗意盎然

③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④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⑤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⑥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例文:

月下独酌话追求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是一度月圆。我一个人独倚窗边,望着宁静的夜空,心中茫然,似是柳絮又如寒烟的心在这样的夜空中飘荡着。

曾奋笔疾书、发奋图强,但成绩不好,使我忧心忡忡、黯然失色,自己没有找到快乐,或者与快乐失之交臂,但这仍无济于事。

也许我拼搏过,也许我狂欢过,可快乐终不能和我同在。于是,我感喟不已,不知所措。可后来又仔细思量,把脑海换作一个发酵的酿罐,之后,我明白:人生不能活在感喟的世界中。

从此,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这样便会寻到更大的快乐。

岁月无声,时序更迭……

然而,无限的思绪萦绕心头,撩拨着我的心扉,去想想那些在艰难的时代里,仍能韦编三绝、焚膏继晷的人们,在岁月的涤荡中,使他们终将一举成名、独占鳌头,轰轰烈烈,有的甚至永垂丹青、彪炳史册,找到自己的快乐。

可是,我并不灰心,也不是一蹶不振,而是重振旗鼓,在困境与失败中,尽可能地破浪前进,在前进中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有时,甚至把不是快乐的转化为最大的快乐。

在这样的岁月冲涤中,我咬紧牙,携着追求去奋追快乐。因为追求,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也因为追求,我们甘于九天揽月去,五洋捉鳖回;更因为追求,我甘于淡泊宁日,风餐露宿。

这一切的一切,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追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你见过那手执金戈、驰骋沙场的将士吗?他一生厮杀沙场,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即便是战死疆场,青山埋忠骨,他仍大勇无畏,大义凛然,可他觉得快乐无比。因为他想这就是他一生的快乐。如此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他毫不顾忌,只带着追求与思想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我伫立着,思索着。帘外的月色愈显明晰了。远远望去,山川相连,含着微笑,它们这似乎是快乐的微笑。

而我呢?也从中明白了……

在岁月的涤荡中,我将带着追求,携着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去追求快乐。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作文重要性,文体意识,文章结构

议论文写作专题(一)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寓言、童话、科幻故事、书信、日记、说明书、报告、演讲辞、辩论辞等。)

(1.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罗列故事;2.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罗列事例;3.实验报告、数学证明题、“实话实说”实录等。)

1、基础等级D(40分)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20分)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将所给材料扩展成故事。

?中心不明确,出现多(无)主题现象。

?缺乏整体构思,结构层次不清,段落设置不合理。

?语言不够规范,幼稚语言、病句错字、不得体现象(尤其是调侃语言)较多。

?漏写标题,字数不够,卷面不整洁,标点不规范现象严重。

?文体创新但格式错误,弄巧成拙。

?严重偏离主旨,另起炉灶,与考题材料无关。

?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或误把结尾当作中心论点。

?立意太低,或过于低幼化,或不能透过材料看到问题的本质。

?格调太低,思想不健康,看法偏激,玩世不恭。

?内容空洞,或堆砌事例,没有分析;或没有事例,笼统说理。

?感情虚假,胡编乱造,随意拼凑。

提示:针对以上内容,回忆思考自己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考纲》中对写作的要求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也就是说能写出符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要求的文章,“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寓言、童话、科幻故事、书信、日记、说明书、报告、演讲辞、辩论辞等。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是给予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应注意不要写成四不像。

既然高考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应该为扩大“自选”进行广泛的文体训练,从中发现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为考场上展示才华做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就可以左右逢源。

每年考场上写诗歌、戏剧、对话采访等类文章体裁的作文是有一些,但写得好、得高分的却是凤毛麟角。因为这类体裁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难写好的,除非有特殊的爱好并在平时下了很大的工夫,否则,应尽量避免写诗歌、戏剧类体裁的作文。

另有一些考生喜欢写科幻类文章,切忌穿越时空,星球大战等对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东西,科学幻想应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题,让人觉得可望而又可及。

1、要有细节、场景的描写。

2、人物形象要鲜明突出,符合人物特点。

3、要有合理的环境、氛围描写。

4、要有精当的抒情议论。

5、一定是真情实感,不可牵强。

6、最好是个性经历,避免落入俗套。

1、中心论点明确,开门见山。

2、分论点得当,紧贴中心论点。

3、事例精当、典型、新颖。

4、论证充分、严密。

5、具有辩证思维,理论色彩。

现实-----联想-----现实

记叙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报春花》

路过花店,檐头底下见到一盆报春花,不觉拿上手里来欣赏。这不是因为在东京这样的闹市里,见到报春花,觉得真稀罕,而为的是我怀恋起很久以前,孩子时候,在家乡的山野里见惯的报春花。花店老板娘以为我要买,出来招呼,我只得道歉说,回来买吧,就走开了;可是索回着报春花,追慕我母亲的声容,往事有如泉水一般涌上心头来。

母亲有时背着柴禾,有时背着茅草,老是在傍晚的山路里,迈着急步回家。现在我才领悟到:看来总是那么轻快的脚步,全是为了惦记家里等着吃奶的婴孩。母亲这样在山路上奔走,直到她累得倒下来的前一天。

每天母亲从山上或是地里回来,我总哄着饿得哭闹的小妹妹,在半路迎上来。刚到地藏仙跟前,母亲就“哦,哦”喊着,加快一步赶过来了。有时妹妹哭得厉害,母亲等不及到家,就把背子往地边石帮上一靠,急忙解开胸襟。她舔湿了指头,一揉那饱胀的乳房,就像水枪似地滋出奶来,娘儿俩都乐得欢笑起来。母亲的皮肤真白,通年脸色晒得像小麦,却这么肌理细腻,柔软得好像糯米饽饽。也许只是乳房,我怎么也不信母亲全身都是这样的。因为母亲的奶水尽管足得像水枪似地滋出来,但她背子里老插有一株报春花;而村里人叫它作荷克理的报春花,乃是治皴裂口子的灵药,母亲也爱用它。

不仅是我母亲,所有穷苦的山农渔户人家的主妇们,每逢好天,一年里多一半日子都在山里地里过。只是偶然去拉个大网,才吃上一口有蛋白质的东西,全靠身体做本钱的主妇们,一个劲儿光是消耗着肉体。我那生孩子过多的母亲,更是瘦得油枯脂干的,一过夏天,就常年价闹起手脚裂口子来。尽管奶足得像水枪似地滋出来,但凉风一起,就得防护脚心,从冬月、腊月,直到正月、二月,四十岁的母亲便痛得直喊阿唷哇。用什么治呢?便是这报春花。把报春花的球根捣烂、剔去筋,和饭粒儿捏,捏到发粘,填进裂口里。

“瞧,有娃娃嘴的那么大呀!”

母亲常这么夸张她的皱裂口。她用荷克理填满手脚上张开的好些“娃娃嘴”,从纸拉门上撕下一小块、一小块的纸来贴在上面,母亲的脚跟就成了纸糊的了。

披裂口也是个预报气候冷暖的东西。

“说不定要下雪啦,今儿晚上裂口痛得厉害哩。”母亲这样说。

操劳,操劳,一辈子非得辛辛苦苦操劳不能生活过来的穷苦母亲,尽管手脚上的裂口里渗出血来,母亲的乳房还是光滑的,难道所谓母性就是这样的么?母亲得了脑充血躺下来的时候,她的

母亲躺得日子多了,她的手脚也变得好看了,好像贵族小姐似的,她从此倒不再同荷克理打交道了。

如今,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我偶然在东京大街上发现了报春花,不由回忆起把它叫作荷克理的往日,想到母亲在抚养十个孩子的岁月里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报春花的生命,而我正如面对了我那穷苦的母亲,不禁对报春花发生了亲密的情感。

总(中心论点)

分(分论点-----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总(中心论点)

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从几个平行的角度分头论证中心论点。并列结构的每个层次的开头常用两种方式表述:用句式相同的话,用序数。

并列法要学会分解分论点。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分解法: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阐述法: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便用一组平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含义,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利弊法: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

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选择诚信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