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执子与通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8 02:47:36 初中作文
执子与通子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执子与通子作文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

 

福建2005高考满分作文:

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图形吧!

篇一:执子与通子材料作文思维点拨以及例析

作文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掎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阅读以上文字,分析执子与通子的表现,写一篇议论文。

思路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剑、是非不巧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

"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

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八"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的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八",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

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八"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腐、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

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

和谐地统一。

分析:

一、审题立意:大多同学都能围绕这三个角度写,大多

写的是变通。

题目(观点):

1.题目是关系型的,而文章却只论述一面:拘泥与变通;执著与圆通

2.观点(题目)提法错误:执着甚时须变通,导致论证难以自圆其说。

3.观点太愤激:中国缺“执子”

4.观点太大:试探执着与变通的关系

优秀示例:

我们要学会变通

我需要执着的精神、变通的智慧

成功需要态度,也需要方法,因此我们要执着,懂变通(周雨薇)

二、分论点的展开

A.是什么(可以是对概念的阐述,也可以是对论点的阐述)

优秀示例:

1.变通不是退却不是投机取巧。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始终如一的目标固然是重要的。但在必要时刻,转个弯,变个观念,或许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行。变通遍是这所谓的“转弯”、“变观念”,它能反映人们的思维活跃度,处理事情的智慧。(陈歆玺)

2.变通是一种智慧:

变通是换种角度思考问题;

变通是换条道路实现梦想。(徐雨葭)

3.变通不是放弃最初的梦想,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变通不是没有原则,随波逐流,而是寻找更适合的方式;变通不是没有方向的横冲乱撞,而是基于一定了解上的深掘(徐佳玲)

B.为什么

我们不妨学会变通:

懂得变通,不是可耻、可悲的生活方式,而是自己求得生存空间的一着妙棋;

懂得变通,不是失去自己的原则,而是收敛锋芒,低调完成自己的梦想;

懂得变通,不是与现实媾和,而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朱嘉涵)

C.怎么办

学会变通,首先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学会变通,要学会审时度势。(龚思远)

问题:分论点与分论点间没有串联(三个分论点就像三篇文章)

建议:要有提示性的语句,让人一眼看清你的层次。

1.可以有引起下文的话: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学会变通都是尤为重要的。

2.承上启下的话:变通对于个人的成功是如此重要,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变通也是不可或缺的。

3.结尾的总结:因此,变通无论是对于个人的生活,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

优秀示例:

1.知要变不能算本事,而知如何变才算大智。(王靓靓)

2.做事需要变通,做人更需要变通。(章倚玲)

3.成事须变通,此至理非独于治国济世也,于日常生活,亦如此矣。(张子豪)

三、论证

1.提出了分论点,却不去论证:

(两种情况:例子本身不能体现分论点;举例子过程中,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执子与通子材料作文思维点拨以及例析

作文题: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掎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阅读以上文字,分析执子与通子的表现,写一篇议论文。

思路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剑、是非不巧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

"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

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八"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的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八",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

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八"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腐、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

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和谐地统一。

分析:

审题立意:大多同学都能围绕这三个角度写,大多写的是变通。

题目(观点):

1.题目是关系型的,而文章却只论述一面:拘泥与变通;执著与圆通

2.观点(题目)提法错误:执着甚时须变通,导致论证难以自圆其说。

3.观点太愤激:中国缺“执子”

4.观点太大:试探执着与变通的关系

优秀示例:

我们要学会变通

我需要执着的精神、变通的智慧

成功需要态度,也需要方法,因此我们要执着,懂变通(周雨薇)

分论点的展开

A.是什么(可以是对概念的阐述,也可以是对论点的阐述)

优秀示例:

1.变通不是退却不是投机取巧。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始终如一的目标固然是重要的。但在必要时刻,转个弯,变个观念,或许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行。变通遍是这所谓的“转弯”、“变观念”,它能反映人们的思维活跃度,处理事情的智慧。(陈歆玺)

2.变通是一种智慧:

变通是换种角度思考问题;

变通是换条道路实现梦想。(徐雨葭)

3.变通不是放弃最初的梦想,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

变通不是没有原则,随波逐流,而是寻找更适合的方式;

变通不是没有方向的横冲乱撞,而是基于一定了解上的深掘(徐佳玲)

B.为什么

我们不妨学会变通:

懂得变通,不是可耻、可悲的生活方式,而是自己求得生存空间的一着妙棋;

懂得变通,不是失去自己的原则,而是收敛锋芒,低调完成自己的梦想;

懂得变通,不是与现实媾和,而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朱嘉涵)

C.怎么办

学会变通,首先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学会变通,要学会审时度势。(龚思远)

问题:分论点与分论点间没有串联(三个分论点就像三篇文章)

建议:要有提示性的语句,让人一眼看清你的层次。

1.可以有引起下文的话: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学会变通都是尤为重要的。

2.承上启下的话:变通对于个人的成功是如此重要,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变通也是不可或缺的。

3.结尾的总结:因此,变通无论是对于个人的生活,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

优秀示例:

知要变不能算本事,而知如何变才算大智。(王靓靓)

做事需要变通,做人更需要变通。(章倚玲)

成事须变通,此至理非独于治国济世也,于日常生活,亦如此矣。(张子豪)

三、论证

1.提出了分论点,却不去论证:

(两种情况:例子本身不能体现分论点;举例子过程中,没有恰到好处地去点分论点)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当初司马迁不幸入狱,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受宫刑还是死?对于一个抱负满怀的青年来说,宫刑实在是屈辱,即使留下生命也是遭人耻笑,尊严尽失。但司马迁没有固执于传统的观念,为了父亲的遗志,更为了他的梦想,他果断变通,选择了宫刑,保留了生命,从而最终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高民)

变通让我们走出困境:曹冲,草船借箭

2.只举例,不论证

3.论证太绝对:所以说,只有变通了,才能成功。

论据

1.直接用材料作大段的论据

2.论据不适合

3.论据过于陈旧,用的人太多

4.论据太长

精彩语段:

倘若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上,他一定会东碰西撞,只因他不懂得何时转弯、何处转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亦是如此,而变通就是让我们学会转弯,绕过障碍物,顺利地通向成功。(徐雨葭)

当我们“踏破铁鞋”之时,懂得变通,或许就会发现原来成功“得来全不费工夫”;“山重水复”之时,懂得变通,又是“柳暗花明”;“千金散尽”之时,懂得变通,又能“还复来”。(季业)

不要认为变通总是比执着可耻。布鲁诺敢于为科学献身,那为什么他就不能隐忍一下,向更多的人传播他的学说,从而加速人们对教皇信仰的崩塌?不懂变通的布鲁诺,死得可惜!同样的,勾践在面对是大义凛然地死还是隐忍地活这一抉择时,若是选择了前者,我们的后代还能听到“卧薪尝胆”的故事吗?懂得变通的勾践,活得精彩!(朱嘉涵)

山,沉稳,是一种执着;水,灵动,是一种变通。山环水绕,方为桃源。(宋晨)

变通,变通,“通而变”。人首先要想通,才会变通。“举一反三”是一种变通,但如果人不知道“一”的实质,又如何能“反三”呢?学会变通,就要深刻地分析形势局面,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徐涵笑)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有不测风云,朝霞、晚霞俱为霞也,然须变通处之:见朝霞者,须未雨绸缪也,见晚霞者,方可日行千里而无所忌惮也;人有旦夕祸福,红事、白事俱为喜事,然须变通处之:于白事者,先尽哀而后畅饮,于红事者,方可肆意开怀。人不知变通,必难久矣。遂曰:成事须变通。(张子豪)

篇三: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终押题专家解读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七执子与通子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七:执子与通子

摘要:高考作文确实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加上时间环境等的限制,要想写好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平时的积累就比较重要啦,什么素材啊,例文啊,预测啊,分析啊这时候就可以多看看了。正如这篇所示,希望能让你们在考场上灵感一现!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明?陆灼《艾子后语》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某一个方面切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入’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得到现实利益又时常以放弃原则为代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入”,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

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入”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阔、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

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和谐地统一。

【例文】

执子与通子

艾子得美酒而赞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静静品味这个颇有雅趣的小故事,只觉其妙不可言。短短数语,竟使两种人生的哲学突出于纸上,兀立于我的面前——“执”和“通”!由此,我便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执”与“通”

之争,想到这悠悠千载中的执子们和通子们。

执子们具有的是不屈的精神,他们固守,他们追求,他们选择的是苦涩、壮烈而又凄美的人生。而通子们拥有的却是通达、超然的智慧,他们洞察,他们解脱,他们选择的是淡远恬静而又平和的日子。大约正是因为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执子们的执着,有通子们的通达,中国的历史才被牵扯得如此摇曳多姿,演绎得这般精彩纷呈。

执子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抱定自己的理想,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天真得可爱又执着得令人心酸。他们如雄鹰,在理想的天空里翱翔,又重重地撞在现实的绝壁上。头撞破了,热血飞溅出来,可心却还是向着九万里的重霄。瘦骨嶙峋,槁项黄馘的执子们不顾楚狂的凤歌之笑,不顾渔夫的好言相劝,他们不顾世俗之讥、小人之谤,他们“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执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他们痴到了“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地步。宁可痛苦也不甘放弃;明知路长,却依旧求索。直到铁鞋踏破,沈腰潘鬓消磨;功业未建,独怆然而泣下。是他们的热情点燃了历史天空中的云霞,是他们的血泪染红了文化车辙中的紫杜鹃。因此,这样的执子们总是使我们感于心,伤于怀,然后禁不住潸然落下千行泪。

而通子们呢,则是令人叹服的。那样的智慧,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气度。他们也许又有点狡猾:既然冷眼看穿了这个世界,就怀揣着一副热肠去用一种通达的态度来生活。于是潇洒是属于他们的,闲雅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垂钓于濮水,采菊于东篱,幽居于竹林,泛舟于赤壁。他们行吟高歌,他们临风长啸。他们之中有的也曾是执子,或许是不堪一勺水也不得吞,或许是在某个瞬间悟出了什么,于是他们就成了通子。通子们以为:宠辱何必看得那么重,凡事何必去认那个真?他们曳尾于途中,他们委心任去留。他们有“且乐生前酒一杯,何须生后千载名”的豪放,他们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情,他们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因此,通子们总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愉悦,感到这个世界还有宁静和美好。是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闲看花开花落,淡观云卷云舒的超脱,是他们让我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的所在。

我敬慕执子,我也喜欢通子。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这是不一样的选择,却是一样的美。朋友,你是愿意做执子,还是愿意做通子呢?不过,我暗暗地想:如果用执子的执着来追求美好的梦想,而用通子的通达来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那一定又是另一种境界的美吧。

执子,通子。执耶?通耶?此间有多少世间的玄奥,人生的哲思啊!

篇四:执子与通子

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主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

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谓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润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会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粱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图形吧!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