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虽败犹荣707班邓钰垚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2:42:59 体裁作文
虽败犹荣707班邓钰垚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虽败犹荣707班邓钰垚作文


当你站在高高的领奖台,手捧着鲜花,微笑着与人合影时,那一幕幕一定是记忆深刻的。但成功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成功者必定少之又少。失败与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大多数人都经受过失败,也在失败中历练而走向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失败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欢乐的气氛渐渐在雨后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一则喜讯在校园里传播开来——金色年华体育节要召开了!就像朝水中丢了一块砖头似的,原本还算平静的校园打破了往日的沉寂,处处洋溢着一种欢欣鼓舞。同学们都忙着报名,或是在为这三天的零食做着充分的准备。本来还想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没办法,在体育委员的威逼利诱下,只得报了400米和所有的集体项目。唉,我的时光!

终于熬到了运动会!每天起床都懒懒散散的同学们一反常态,没有打铃就起来了,还主动整理了被子。我惊奇地问:“今天怎么这么勤快?”没想到有人一本正经地答道:“运动会嘛,要早起抢零食啊!”我们哈哈大笑,美好的一天就此到来。运动会准备之盛大是不用说的,总之一开始就留给我们美好的印象。第一天是零食对我们的狂轰乱炸,我们在零食里“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比赛早已落幕”,只能望而兴叹了!

午后的阳光总是轻松适意的。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身下传来的扎扎的感觉,呼吸着那厚实的泥土气息,惬意地吃着零食。这境界!不时有这样那样的同学问我所参加的项目,当我说出400米这个词的时候,“啊?”“哇!”“什么!”各种惊奇的话语纷纷向我涌来,我也深表疑惑:就跑个400米,有这么夸张吗?我赶紧四处询问,总算是弄清了情况。原来,这次400米的参赛者中,有一位大能者——黄国栋,据说小学便是这个项目的记录保持者,还打破了校记录。我顿感压力山大!

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比赛很快就来了。踏上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跑道,却又感到似乎有什么不同。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听见发令枪一响,我猛地窜了出去······只听见耳边响起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我心想,既然有如此高手,我也不用保留了,那就全力冲吧。我一路加速,一圈下来仍是遥遥领先,我在心中暗想:他似乎没有那么强大啊?我不禁往后多瞟了他几眼,他身材瘦小,皮肤黑黑的,似乎弱不禁风。我正思考之际,倏忽间,他的节奏变快了,双腿越发有力起来,风驰电掣地追上了我,然后超越了我。我大惊失色,想赶上他时,但他的身影在我眼前越来越远,我拼尽全力也还是落在了他后面,终究只是第二名。冲过终点线后,我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浑身乏力。反观他,除了呼吸有些急促外,面不改色腿不痛的,我有些惊叹于他那小身板中所蕴含的能量。高手终究是高人一等的!

比赛就此拉上帷幕,我的挑战也就戏剧性的结束了。人终归是各有千秋的,有些方面你就是赢不了对方,但我的心态出奇地好,能与高手较量,虽败犹荣嘛!

篇一: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

在安静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捧一本书,沉静,思考。

虽然阅历还没有那么深,但那种孤独似乎又感同身受。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但你从未意识到,你的孤独其实已经暴露无疑,只是没有人在意而已。无论你怎么假装潇洒,佯作镇定,心里难免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你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理解,你尝试着去对每一个人好,你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但现实中很多人会把你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当你在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你发现原来这种东西其实是单向的,并不是平等的,他们并不能如你所愿的给予帮助,你感到挫败,感到孤独,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你的感受。可是在这之后,你还是坚持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让我很欣赏你。

还没年轻,就老了;还没成功,就是败了;还没绽放,就凋谢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日子就在这样的叹息中渐渐消磨殆尽。其实这是你不认老,就会一直年轻。你不服输,就一直在战斗。你不低头,世界看你仍是挺胸绽放。你不放弃,谁也无法对你判定人生结局。所以我们就要趁着还年轻,随心去闯荡,把想做想要尝试的事情,就算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完成,这是对还年轻着的自己负责。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什么而未果,一定不要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在努力的路上犹豫了你就失败了。如果你计划做什么,就要尽快,没有机会会一直等待你,也没有人会一直等待你。不服输、不低头、不放弃。

我想还有一种孤独是,想说的太多,却不知如何表述出来,心里满满的言语,想出来了便憋住,憋住了又想出来,反反复复。

最后只能在别人的文字里找到你自己,然后你发现,原来那样失落过难受过的不止是你,竟然有个人在陪着你。尽管你不知晓对方的经历,却为有这样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获得安慰。

他33岁,书里写了33种孤独,有关友情的,有关爱情的,

有关亲情的,亦有关梦想是否被理解的孤独,但更多是关乎自己内心的。虽然觉得里面的一些故事看进去是看进去了,却无关过深的孤独,但我想他或许只是想说给有类似经历的人听,有太多的篇章看似只是叙事,或许说出来总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刻的东西。

“其实我们都一样,偶尔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孤单。”

刘同曾在微博上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所理解的孤独是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放置在评论之中。而说起这个话题,总觉得自己亦有太多话想吐诉,也许是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觉得不能用太过简略的一句话去表达。孤独是遇见新浪之后才放在心里的词语,估计之前只是不了解它的深意,之后才知道这或许是自己一直在历经的,从出生到现在。小时候总想:为什么朋友那么少,他们在玩些什么都不带我玩,是自己不懂得交流还是被别人隔离。后来也断断续续和鲜少的人做过一段时间的朋友:为什么想说话却不知道说些什么?不想两个人在一起玩的时候突然冷场,又可是为什么朋友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的开心,感觉会有说不完的话。这些问题我至今耿耿于怀。哈,原来这些都是孤独啊。

即便从小就个性较孤僻,无人交流,可有一只渴望热切交谈的心至今没有让我变成淡然、享受孤独的人,然而生活至今也没有给我太过可以交流的平台。长时间待在家中,没有太多的所谓人际交往,遇见的一些新朋友也是通过新浪都置身远方。我也不知道这几年的光景是怎么被一个不喜孤独的人度过的。或许是因为这些朋友吧。而有时最冷清不过热闹之后发现自己面对的不过是突然不再跳动的屏幕,以及身边实则无人的寂寞。这种孤独感也会在与家人聚会与朋友相见过后呈现出来。是不是应该庆幸那些温暖不是幻觉,就像书中说的:“少数人的温暖,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孤独。”觉得再寂寥也应该会有种安慰感。可为什么却感觉到了更深更浓的寂寥。我想起了那句话:“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说话,说的多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未来,

在故事里我可是有许多朋友的人啊。偶尔被父母发现骂我太神经,我也没有改掉不好不坏的习惯。可时间长了,突然发觉某一刻世界是那样的安静,再大的音乐声也无法打破这可怕的安静,终于你发现自己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只有你的言语在空气中传播着,你感觉到尴尬,可笑,你不再说话,亦不知所措的不知怎么办才好。那应该也是孤独吧。很多个晚上,有时低沉的音乐让我感觉自己在梦游,有时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有时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有解的事情郁闷着。那种时刻只是在不断的刷新刷新,我总想找一个人说说话让自己心情平静,却无人可找,而心情越发低落。这应该也是孤独吧。

“孤独就是自己都忘记了与自己对话;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个世界。”

孤独不止是人,是所有生灵。住在邻镇的姨妈亦在这个厂里上班,每天在两个小镇之间穿梭。每次到这总爱说起来富,那是她家养了不够一年的小狗。她说,每次过来的时候它总是在后面追着跑,跑到岔路口才回头;在家的时候老是跟在自己身后,一刻也不愿离开;以前没它的时候感觉生活得蛮孤寂,现在好多了等等??说着说着我能感觉到她心酸极了,她在家的时候自个不再那么孤独,因为有它陪着;而她过来上班之后,它却孤独的守在家里。

“有一种孤独是你需要依靠的时候,发现四周黑暗无人,只剩自己,只能被迫拔节的成长。”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是必须的,每个人都逃不开,你所感觉到的那些寂寥的不知所措,其实是每个生灵都在经历的。也许不该再继续以为是所有人遗忘了你,其实是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对着一个人的时光。即便是想要挣脱这牢笼之地,也总有一天会学着静静享受这分分秒秒,学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接受孤独。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博客,博主写道:懂得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我们这样的孤独,这样的相似。以这样的方式静默相伴。

篇二: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

刘亚楠

我无法否认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起走很久的朋友。她可以陪你闹,陪你疯;你伤心她比你还难过,你高兴她比你还开心。她了解你的小性子,习惯你时不时的耍赖。她见过你成功时开心地笑,也目睹过你难过时的狼狈不堪。她接受你所有的不好,也喜欢你所有的好。她会当面数落你的不对,但却不允许别人说你半句不是。或许你们已经习惯了生命中有彼此的存在。

但是,无论怎样,你依旧要学会并且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车,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你曾经那么害怕自己会是孤单的一个人,但是在未来的某段时间里你必须要经历一个人的生活。对,是一个人的生活,身边没有那些可以一直陪在你身边的她们。那时你将不再害怕孤单,因为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是你整个世界。你还说什么孤单?你还有你在。

或许,那也不算孤单,它还有个漂亮的名字叫做成长。你开始接受孤单,也开始接受周围的变化。当人,也包括你自己的变化。以前你伤心难过的要死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找人依靠。你渴望也很享受那种被人安慰、被人保护的感觉。但现在,你已经可以自己给自己疗伤,你会躲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地为自己清洗所有的伤口。即使那么痛,也不曾开口提起。之后的你,又可以微笑的面对生活,站在阳光下,带着被包扎好的伤口。那些你曾经以为再也过不去的事情,都会在这成长中,变得云淡风轻。

在青春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走过,你要承受的太多;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疏远;你要接受的也太多:周围人越来越少,自己也快变成那种自己曾经万般讨厌的人。你会因为这些迷茫、彷徨、难过、哭泣,但是又无可奈何。也就是这样,慢慢地长大,带着痛的、但又无法抗拒的长大。

我不知道你所理解的孤独是什么,也不清楚成长在你那里拥有什么样的色彩,但孤独和成长是刻在你骨子里的东西,你无法背弃它们。它们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带给你孤独的同时,又送给你一些成长的小惊喜。

我并不想一味的告诉你:你是孤独的。但事实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孤单的人是不会存在的,无论是谁,我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着不同的孤独,只是时间久了,也就视孤独为朋友了。

不经历孤独、不经历痛苦、不经历流泪的日子,怎么叫做青春,怎么学会成长。在这样痛的青春里,学会孤独和成长,这算不算是一种虽败犹荣?

篇三:虽败犹荣的项羽

虽败犹荣的项羽

【项羽与刘邦其实是老乡。项羽的老家是宿迁(秦时称下相),刘邦的老家是沛县,都属于江苏。等到项羽唱完了《垓下歌》,刘邦才得意洋洋地唱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如果没有项羽的失败,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如果没有项羽的失策,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得手。项羽有家难回,有家不回,使得刘邦可以放心大胆地衣锦还乡了。《垓下歌》是失败者的浩叹。《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凯旋。】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愿回江东?

洪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唱罢《垓下歌》,浴血突围,退至乌江西岸,身边只剩二十六名保镖。十万楚兵皆作烟消云散。

在对岸守望的乌江亭长,特意驾小船来接应,劝说项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位忠心耿耿的“基层干部”,用充满感情的乡音呼唤项羽回家:江东虽是小地方,也还有地千里、有民百万可供大王养精蓄锐、东山再起。他还让项羽放心,父老乡亲已把乌江上的渡船全凿沉了,只留下这一条,专门营救大王,即使汉军追来,也无法渡江。

二十六名保镖准备誓死断后,催促项羽快走。可项羽却舍不得抛下他们逃生。

范金山著《霸王项羽》一书,把项羽的临终遗言翻译成白话,是笑着对乌江亭长说的:“天要亡我,我就是渡过了乌江又有什么用了呢?我能逃出天意吗?何况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进,灭暴秦打天下,威震长江两岸。可如今他们全都战死沙场,没有一个能回去,唯独我自己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我怜我,仍旧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们呢?虽然江东父老不说什么,可我项羽问心有愧啊!”

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原文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打定主意,要和走不掉的最后二十六名子弟兵一起死在家门口。他不忍让那匹乌骓马成为自己的牺牲品,托付给亭长:“这匹乌骓马已经伴随我八年了,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我不忍心它和我一块儿归天。我知道你是个忠厚的老者,就请你把它送回江东吧!”

乌骓马也通人性,留恋主人,屹立不走。项羽帮助亭长把马硬拉上船:“请亭长把它送到对岸,让它回吴中吧!我在吴中得到它,在吴中起兵,吴中人会善待它的。”

《霸王项羽》一书里还写道:船刚离岸,乌骓马望着留在岸上的主人长啸三声,就跳进江里,被波涛卷走。

看来这匹宝马也跟虞姬一样的性格,跟项羽一样的性格。宁愿死在家门外,也不愿空手而归。

虞姬自刎了。乌骓马自沉了。最后的二十六名壮士也战死了。项羽不愿死在敌人的刀下,用沾满敌人的血的龙泉宝剑,对准自己……用这一个动作,给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画上了句号。

是的,他的爱情已结束了,他的战争已结束了,他的梦想也结束了。可这结束了的梦想,至今仍是滚烫的。

项羽与刘邦其实是老乡。项羽的老家是宿迁(秦时称下相),刘邦的老家是沛县,都属于江苏。等到项羽唱完了《垓下歌》,刘邦才得意洋洋地唱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没有项羽的失败,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如果没有项羽的失策,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得手。项羽有家难回,有家不回,使得刘邦可以放心大胆地衣锦还乡了。

《垓下歌》是失败者的浩叹。《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凯旋。

但跟趾高气扬的《大风歌》相比,我更加容易为《垓下歌》而感动,那里面有血有泪,有伤有痛,有情有义,有愤怒也有迷惘……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末路英雄的身影。堪称楚霸王的临终遗照,而且是最真实的自画像。

谁说刘项不读书?他们都会写诗呢。诗写得不同凡响。《垓下歌》与《大风歌》,一个是霸气盖世,一个是王气逼人。一个是悲从中来,一个是喜出望外。一个是问鼎者与机遇擦肩而过的叹息,一个是逐鹿者如获至宝的吆喝。一个失意,一个得意,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象征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只是,不管前者的大悲,还是后者的大喜,都非站在岸上的小诗人小才子所能想像。

也许,刘项确实不读书的。因为读书人恰恰写不出这种最最原生态的诗。这不是靠笔墨写出来的,而是靠雄心推动的,靠刀剑代笔的。

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不仅以剑代笔,还以血为墨,是蘸着自己的热血写下来的。那种天崩地裂的疼痛,打倒了一个英雄,却也使他在瞬间成为诗人。这样的诗是不可能多写的。这样的诗,有一首就够了。它不是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它不是唱出来的,是哭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才使写这首诗的人也显得可歌可泣。使他的人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

古人云“诗穷而后工”,指人在穷途末路时感受最复杂,诗人受点生活的刺激不是坏事,更有感而发。但好作品不见得非要穷得叮当响才写得出。项羽的《垓下歌》固然来自十面埋伏,刘邦的《大风歌》则出于春风得意时雄视海内外的霸气,是草根诗人难以模仿的。不管诗人是贫困还是富贵,关键是志不能穷,精神世界越丰富越好。

胜则为王败则寇,是中国的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堪称历史的真理。项羽却打破了这条无情的定理。项羽,使无情的历史变得有情了。

项羽失败了,未受到亲人责怪,也未遭敌人嘲笑,不管亲人还是敌人,对这个失败者都是敬重的。为什么呢?就因为项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义,大恨大爱。或者说,与城府很深的刘邦相比,项羽彻底是透明的。

项羽不只是敢想敢干的浪子,更是敢作敢当的赤子啊。他表面上强硬,心其实很软的,譬如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对手刘邦,譬如誓死也不愿过江东。他的失败乃至他的死,都是由于心太软(即所谓“妇人之仁”)而造成的。至少,心太软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即使这样,他也不后悔。不仅不回头,也不后悔。他宁愿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责怪自己的心软,也不检讨因为心软而犯下的错误。他觉得就该那么做。宁愿承受心太软造成损失,也不希罕无情无义所能获得的利益。用现代的话来说:项羽有点认死理,项羽有点一根筋。

可中国人还是喜欢这个心太软的男人,喜欢这个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项羽偏偏做不到。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项羽偏偏能做到。如果没有一点超人的品质、另类的精神,即使胜利了,成为王者,人们也不见得真把他当成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要让人歌颂,让人哭泣。

项羽心很软,骨头却很硬的。项羽重情义,甚至置之于生死之上。项羽爱宝马、爱虞姬、爱故乡,乃至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护自己的形象,都说明他内心有阳光,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很阳光的失败者。他信守诺言、遵照道义,讲究规则,不仅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心里就有一道关。

凡此种种,注定了他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会成为牺牲品,他却无怨无悔。用一句“天要亡我”来轻描淡写,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软,也不责怪别人心太硬。他失败了,却认命。他输了,却输得起,输得光明磊落。输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比赢得起的人更配称作英雄啊。因为赢得起的人不见得输得起呢。不信就试试?

项羽爱面子,总比不要脸要好吧?

项羽的心软或“妇人之仁”,总比无情无义、铁石心肠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项羽遵守游戏规则,总比把人生与政治彻底当作无规则游戏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乱了吗?那不是在给乱了的天下添乱吗?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故乡人,总比“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要好吧?项羽的心太软,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没有良心的胜利者,或者说靠出卖良心、抛弃良心获得的胜利,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光荣,顶多是制造了一个假英雄。离可歌可泣相距十万八千里。

项羽的心软,不仅让他的故乡人心软,更让后人心软。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真假英雄中,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霸王别姬,那场生死离别似乎至今也未结束。人们不只为项羽的失败叹息,更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于是,中国又多了一个俗话,简直像为项羽量身订做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他就不是项羽了。项羽要是无情无义,哪会有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为他的生离死别而伤心?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人们顶多会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来看待,怎么可能把他视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为英雄的人要记住啰,胜负乃兵家常事,而情义无价,情义才决定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成败。

在不敢回家的人里面,项羽是最著名的。他不怕死,偏偏在故乡面前流露出胆怯。没有谁挡住他回家的路,他自己把自己挡住了:“无颜见江东父老。”失败的英雄,在敌人面前没有脸红,偏偏在故乡的亲人面前脸红了。正因为如此,他失败了,仍然是英雄。失败可以跟胜利一样伟大,一样感人。

那伟大的失败,使我记住了项羽,并且记住了项羽的故乡。项羽的故乡是江东。他与故乡只隔着一条乌江,他没有跨过去,而选择了背对故乡死去,在最后一次冲锋之后倒下。谁说项羽输得一干二净,他直到死,心里还是有故乡的。再也不愿后退半步。以失败的形象还乡,简直比死还难受。项羽不想给故乡带去耻辱。在故乡面前的胆怯,其实也是一种勇敢,项羽勇敢地死在家门外,死在与故乡一江之隔的战场,独自承担失败的代价。这反而增加了故乡的光荣:江东,江东,培养出的果然是一个视死如归的英雄。

项羽此举,不仅让天下的男人敬仰,也使女人佩服。女诗人李清照专门写过一首赞美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一遍又一遍念着。念起来真过瘾啊。

知道大家为什么忘不掉项羽了吧?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赞赏一个失败者吧?因为这个失败者直到死,心里还是有爱的。这个失败者已经不爱自己了,却还是爱故乡的。爱故乡的人,必定会赢得故乡的爱。项羽确实输了,输给了刘邦,但项羽分明又赢了。

项羽失去了江山,并没有失去故乡,失去故乡的爱。项羽没有得到胜利,这并不可耻,他不愿自己的挫败连累故乡,把苦果一个人吞下了,虽败犹荣。家门口的那条乌江,就是因项羽而出名的。

项羽骑着故乡的马,带着故乡的子弟兵,打天下,原本想给故乡争光的,原本为了衣锦还乡的。可惜,回不去了。回去了也没多大意思。他只能告别。告别从故乡带来的乌骓马,是在告别故乡。告别从故乡带来的女人虞姬,是在告别故乡。

霸王别姬,很经典的戏剧场面,其实也是在跟故乡依依惜别啊。虞姬之死,象征着故乡有多么伤心,其实,更伤心的还是回天无力的霸王啊。作为项羽情有独钟的女人,作为项羽从故乡带出来的女人,虞姬相当于项羽精神上的

虞姬的自杀,多多少少是为了减免项羽的羞愧。连美人都不忍目睹他的败局。

项羽,先是告别了虞姬,继而告别了乌骓马,这是他的两大爱物。他的世界已所剩无几了。甚至比任何一个男人都要贫穷。

然而虞姬本身,并不是从属于男人的仅供观赏的花瓶。她也有着烈性的灵魂。

如果说霸王的形象是一幅泼墨山水的话,虞姬之死,则是留在空白处的血染的私章。

她的温柔,甚至使霸王的力量都相形见绌。虞姬死在霸王的怀里。而霸王,则死无葬身之地,只能发出一声叹息:“非战不利也,是天亡我也。”男人最终战胜不了命运,如同女人永远臣服于爱情。虞姬死了,霸王也死了,能活下来的都是一些认输的人。死与生,哪种更加绝望?

据说虞姬临死前已哭成了泪人,泣不成声地吟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她只能引颈成为爱的牺牲品。

可惜,甚至她的死,都无法激发项羽的力量了。

美人的泪,英雄的血,最终混合成一杯鸡尾酒。看来,命运真称得上是身怀绝技的调酒师。

这杯酒的名称,叫做悲剧。

虞姬是为悲剧而生,也为悲剧而死。她真是一个不幸的美人啊。她把手伸向剑,又把剑对着自己,是什么给了她最后的勇气?

从古至今,英雄美人的故事是说不尽的。前者是征服世界,后者是征服心灵,我说不清那种更为伟大——正如无法占卜谁是最后的征服者。

同情虞姬的人,肯定比同情霸王的人要多。没有比她更无辜的了,也没有比她更无奈的了。她爱过霸王,可这并不是她的错呀。当然,如果虞姬不死,我们就无法意识到这份爱的惨烈。

多年的楚汉战争,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恨,而是虞姬与项羽之间的爱。女人的爱,使男人们的厮杀显得苍白与空虚。

下页

篇四:《你的孤独,虽败犹》读后感

享受孤独的人生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感到内心的孤独。当自己做一件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时,没人理解;往返于图书馆或自习室的路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步伐;当遇到痛苦的事情想找人诉说,抑或想找一个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的人,拿起电话之后,却不知道要打给谁。我也会时常感到孤独,自己一个人在校园散步没有人陪伴,在全身心做一项很困难的任务,而宿舍的同学却在打游戏,并不能帮上什么忙。慢慢地,自己就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乘坐公交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图书馆学习。不去依赖他人,一个人的路虽然孤独,但也能走得非常好。

在2014年的5月份,我在微博上无意看到了对《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本书的宣传,紧接着我就被这本书名和它的简介深深吸引住了,在内心中产生了共鸣。6月份,这本书送到了我的手中,我也就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这本书,之后花了一周的时间将这本书读完,收获颇丰。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描述了33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来表达各种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孤独,让我们知道孤独并不是失败,他是自己与自己相处和对话的最好时光,希望我们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日后谈起时会被自己感动。

在我XX岁时,我理解的孤独是即使我用尽全力挽留,而他再也没有回来。在我小的时候姥爷就对我特别关心疼爱无微不至得照顾我,给我最好的呵护,甚至在他之后的生病期间,还总是时刻想着我,陪我一起玩耍。直到后来,姥爷病重住进了医院,当我看望姥爷时,看到他在吸着氧,脸色有些苍白,身体比以前消瘦了许多。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也很难过,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对姥爷说,希望快点好起来。然而,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的是,那竟然是我见到姥爷的最后一面,连对姥爷说一句最后的话都没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了姥爷对我的关爱,没有了他对我的呵护,没有了和我一起做游戏的时光。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才渐渐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慢慢的不再渴望那种关怀,慢慢地长大。

在19岁那年,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每一天从早上的六点一直到

在20岁时,由于四级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当时听力没几个听懂,新改革后的翻译难度也很大,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了两个月时间的英语。心情很是烦闷,看电影看不进去,听音乐也静不下心去听。当时想找个人陪我出去说说话,但当我拿出手机打开通讯录后,竟然不知道要将这个电话打给谁,没有一个可以随叫随到的人。叹了口气,同时将手机扔到了床上。静下心来后,自己一步一步的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避免在下一次备考中出现。因此,我顺利的通过了下一次的考试。

21岁,我曾经听到这样的这样一句话,关于孤独: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从大二的这一年开始,宿舍里有好多的同学都在玩“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一传二,二传四,就这么都开始玩了。同学们也叫我一起玩,开始我欣然同意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学习的时间,虽然每一次都和同学玩的很高兴,但是之后自己内心就不断地自责,时间都浪费在了游戏上,一点都没有学习,产生了愧疚的心理。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就放弃了大部分的游戏时间,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学习。这样做虽然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但是自己的内心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充实,不再自责和愧疚。

我今年22岁,每天去图书馆的时候不用和谁约好时间一起去,也不用给同学占座。自己饿了就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不需要刻意去找同学一起。自己去看自己想看的电影,也不用和同学关于看什么电影而商量好久。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有人愿意听,我就向他们诉说,没有人想听,就自己一个人来承受,笑和哭,都是自己一个人。享受自己的孤独。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孤独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有一种孤独是,曾经不懂事的时候因为恋爱的问题和父母大吵一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网吧里呆了一夜,父母因此一晚上没有睡觉。当之后我认识到自己那愚蠢的行为向父母道歉时,父母却一直对我说没关系,连弥补的机会都不给。有一种孤独是,手机里的照片除了风景就是手机截屏下来的英语单词,几乎没有给朋友拍摄的照片以及自拍。有一种孤独是,在我每一次出去旅行的时候,虽然总会好朋友在身边,但我仍然希望,如果你在就好了。有一种孤独是,为了小组的课程设计报告和PPT,对着电脑一连忙了好几个晚上,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趴在电脑前睡了半个小时都不知道。然而其他人都打完游戏,看完视频,入睡了好长时间了。有一种孤独是,独自一人去了你的城市,走你曾经走过的路,看你曾经看过的风景,看一眼你所在的学校,却没有对你说我来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切合自身实际的想了好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让我更加明白了孤独的深刻含义:孤独,不一定是孤单,不一定是寂寞,有时候,我觉得孤独的人都是很美的,感谢生命中那些孤独,让我了解了自己是谁,让我知道了生命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如此安静。

就像刘同所说的:“曾以为,孤独是别人不理自己。后觉得,孤独是别人不懂自己。再觉得,孤独是自己不懂自己。到现在却认为,孤独是自己终于开始了解了自己。其实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的,所以不必依附他人,不必获得所有理解,孤独是生命的影子,有影子才有眼前的阳光。”孤独是自己终于开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而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愿每个人都能享受孤独的人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