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遗忘也是爱的诠释(3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8 17:29:27 体裁作文
遗忘也是爱的诠释(3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遗忘也是爱的诠释(300字)作文

  一次一次的出现

  呼吸紧促又缓慢

  你那可爱笑脸

  回家后就全不见

  哦

  我疼爱的永远

  一次一次更模糊

  心痛心痛更明显

  你突然消失不见

  害我找的好可怜

  哦

  我疼爱的永远

  你的声音

  你的嘴脸

  还有我未说出口的抱歉

  你曾是否在抱怨

  你的智慧

  你的可怜

  漆黑下的冰冷

  生命尽头的黯淡

  你消失在永远

  我的难过

  我的自责

  留下永生的遗憾

  哦

  我疼爱的永远

  那不能呼吸的痛

  谁又能懂

  你那熟悉的背影

  黑黑的天空

  天上有颗小星星

  也许你在放心声

  可我永远也听不清

  哦

  我疼爱的你

  记忆在

  痛就在

  也许遗忘也是爱的诠释。

    高一:脉搏跳动着高傲

篇一:爱的诠释

爱的诠释

——2015暑期师德体会 沈文芳

为期3天的暑假师德培训,与往年一样,由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我来谈谈在学习师德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核心

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师德的最根本体现是爱学生,这是对教育对象的关爱,对所教学科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摆正职业关系

教师的工作很难用一把尺子精确的测量,更多的是凭着教师对学生责任心。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应该摆正付出与所得的关系,工作中遵循:“工作求其上,得其中”的原则,细细品味付出时的快慰,这样就会对个人所得看得淡一些,就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所与付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嘴巴念着这句人人尽知的格言,但我其实对“身正为范”的理解还是很浅薄。何谓“身正”? “欲先育人,必先正己身”。

三、常规教学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努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渠道进行学习。随着传播媒体的多样和丰富,知识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宽,教师只有如饥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教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是一门艺术与艰辛结合的工作。要在辛苦中寻找快乐!这是作为教师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篇二: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

“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下页 余下全文

篇四:初中作文教学指导——这也是一种爱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辅导)

【辅导】

导言: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一个多么温馨而神圣的字眼——如春风轻吻大地,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骨肉情深——催人泪下的爱;有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有义结金兰——感天动地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我们蓦然发现:这也是一种爱。那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吧。

审题: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这里特别提醒并强调。“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这”属于近指,暗示你所写的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因此文中要有你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作为代词,“这”可以代替材料中所表现的某一种爱,由此及彼,以此类推:A是爱,B是爱,则 C也是爱。二是“也”字承接上文表示频度,即同样的事情再度出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经过个体不断的感悟、认识和升华,最终才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因此,这个“也”字提醒作者,要有写自己认识的转变,要有思辨性,即这个

事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它就是一种爱的诠释。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之笔。

立意: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尤其是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作文时,可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从舍弃、磨难、严厉、放手等角度来把握“这也是一种爱”,使文章立意新颖且高屋建瓴。

选材: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就本题而言,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的资源非常多,可以写父母、老师、朋友、邻居、兄弟姐妹等等,甚至可以写陌生人。在众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可以写,但鉴于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提醒同学们最好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对象确立后,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尝试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越多越好。

表达:(略)

【例文】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磐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 ,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

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点评】

文章通过父子共进晚餐的一个场景,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而且将父子之间那种内敛、沉默的爱渲染得富有张力。书包里静静躺地着的79分的卷子,使得儿子面对父亲时先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再是小心回答父亲的疑问,面无表情、水波不兴的父亲着实让儿子有些失望、神伤。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插叙”进行对比,但是点到为止,耐人寻味;接着文章又兴波澜,父亲忽然放下碗筷的细微动作被儿子敏感地捕捉到了,可惜,惊喜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茫然的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也终于顿悟、理解:这也是一种爱!

贯穿全文的语言、心理、动作、环境描写将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表现得张力十足,波澜起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