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名为《停与行》的800字议论文,没有文章的话素材也行!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7:53:01

求一篇名为《停与行》的800字议论文,没有文章的话素材也行!急!
求一篇名为《停与行》的800字议论文,没有文章的话素材也行!急!

求一篇名为《停与行》的800字议论文,没有文章的话素材也行!急!
停与行
盛唐之时,终南山下,常有一人独自散步.他一路停停走走,遍赏风景.他写了很多诗来记述自己的游览.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之处,无路可走,那就停下来休息,坐在水边,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这是对人生有相当了悟之后的超然脱俗的心态,很少人能拥有.这个人叫王维.
而和王维一样历经坎坷的中国古代的士人们,常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却不知如何面对.
先王维四百年,有阮籍.
阮籍是魏晋时的名士,竹林里的七贤之一.听说他很有风度,而其中的一则表现便是——穷途之哭.阮籍闲来无事时,常自驾车出行.每至穷途,必痛哭而返.
没有路可走,为什么要哭呢?因为他不愿意停下来.他太想给自己的人生找一条出路了.但他找不着,尤其是在魏晋时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就只能常常停下来叹息.
这样的“停”,是停顿,是停滞,是进不得退不下的无奈和伤心.而魏晋名士所谓的风度,常有此情感蕴含在内.
与阮籍同时的刘伶,放荡不羁,沉溺酒乡,实乃被迫而已.时代昏暗,知己难遇,无可寄托,那就只有喝酒唱歌聊舒性情罢了.
刘伶也爱散步.他常乘一辆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跟随,说:“死便埋我.”
人生总在行走的路上,行走的终点便是死地.但死,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刘伶的言行,固然是性情使然,但这样的性情,是不自由的停与行.
魏晋的士人,找不到出路,停在原地,彷徨无依,偏做出潇洒的样子.
相比之下,唐朝的士人,才真正地表现出潇洒的风度.
如李白.
李白一生漂泊,两遭贬放,四海为家,几乎从未停下行走的脚步.他就如一头被放还的白鹿,行走在青崖碧水之傍,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李白的一生,是一段漫长的行程,是一行潇洒不羁的浪迹.
但李白也会停下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一个人独自坐在敬亭山的一个小亭子里,看山看鸟看孤云.这样的“停”,是停歇,是闲坐,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寂寞,更多的则是内心的安宁和适意.
又如王维.
王维仕途坎坷,便转身向佛,寄心山林.他一个人在山林里走走停停,忘路之远近.人生本来就无常,没有一定,那又何必拘束于停走之间.要停便停,要走便走,不必吝情去留.
因此,王维停下来,坐在水边,看云看山.然后,他说:“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之间,遇到一个陌生的老人,和他谈笑畅快,竟又忘了归期.
这里的“遇”,是人生中无数偶遇之一.这“遇”,也是“对待”之意.我们一辈子匆促行走,应如何对待所遇之偶然与必然?
可以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也就忘了回到世俗的那份急迫的心情.也就真正回到了我们自由自在的本心.
我们生而为人,自由与自在,才是我们真正的身份.无论停与行,都莫拘束了我们的心灵.
想到苏轼的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一生所遇,多坎坷荦确.他却常能从困顿束缚中走脱出来,四海为家,到处安居,不嫌荦确,自爱此生.停足处,便是安心处;奔行时,也无怨怼言.
想我们人生在世,短暂仓促,真如一朵云,漂泊不定,走走停停,不知来路,忘了归期.乃赋《停云》数言以自慰藉.诗云:
千山风叶定,百鸟自投林.浮云来还去,逐我停又停.朝暮绕山间,山深束我形.愿结无情游,在此人间行.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