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者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12:56

周易作者是谁
周易作者是谁

周易作者是谁
《周易》是谁写得,是怎样一部书?
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l
周易的作者是谁?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 选自雅虎侠客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研究它的作者将会对易学的研究带来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企盼有志于此的学者专家,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解谜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