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和沁园春.雪;两诗的主题意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词的主题意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5:25:49

浪淘沙.北戴河和沁园春.雪;两诗的主题意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词的主题意蕴
浪淘沙.北戴河和沁园春.雪;两诗的主题意蕴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词的主题意蕴

浪淘沙.北戴河和沁园春.雪;两诗的主题意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词的主题意蕴
浪淘沙.北戴河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主要是情景交融,整首诗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赞颂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代.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大雨落幽燕],这里用古语幽燕显得庄重典雅,同时表明大雨降落的面积之大;并写下阕对于[往事]的回忆相呼应,既壮眼前之景,又含怀古之意.[白浪滔天],表面上似乎只写波浪,但含蓄地写了大风;营造出一种风雨齐来,波涛汹涌以至[滔天]的壮观、气势磅礴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今天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为全词末句埋下了伏笔.[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此情此景,诗人很自然地想到海上的打鱼船.从而表达了诗人的关切人民的情怀,并由此引发对过去的回忆.这里的一个[都]字,表明了打鱼船之多,也表达了感情的急切,由见到[不见],可以看出作者强烈地注视和关争之情.
词的下阕借史抒情.当作者置身于海面上关注渔民时,作为诗人、革命家,思想上便很自然地从北戴河的今天想到了北戴河的昨天和历史上的人物所留下的事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三国时期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文学家曹操,为了制服作为袁绍父子割据后盾的乌桓贵族,在公元二百0七年(建安十二年)曾骑马挥鞭,带领人马北征乌桓,于秋天班师凯旋时曾经路过北戴河一带的碣石山,并曾登临观海,写下了他的《观沧海》一诗,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所谓[遗篇],指的就是曹操这首遗留下来的诗篇.这首诗写到了他[东临碣石],同时诗中对北戴河一带的海的形势作了生动的刻画,是一首比较好的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结尾这两句画龙点睛,点出了全篇的主旨,词语简练,含义无穷.曹操登临碣石山,一千多年已经过去了.如今萧瑟的秋风又吹起来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转入了人民的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所谓[萧瑟秋风]本来不是夏季的景色,毛泽东在这里借用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自成古今对比:气候不变[人间]变,这就把[换了人间]更鲜明地突出出来了.
除此之外,本诗叙事形象化,娓娓动听.写曹操北征乌桓,东临碣石写诗一事,用[挥鞭]使所叙的事如在眼前;十分简练生动,末句用一[换]字既准确又有动态感,全现了诗人在遗词造句方面高超的造诣.
沁园春.雪
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