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个体,角色,群体三种心理特征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17:56

如何理解个体,角色,群体三种心理特征的关系?
如何理解个体,角色,群体三种心理特征的关系?

如何理解个体,角色,群体三种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体与群体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范畴.个体指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作用上有区别
  的有生命的个人.群体则指一定数量的个人通过一定的
  社会关系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小至二人以上组成的家
  庭,大至民族、阶级,都是群体.个体与群体处于不可分割
  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之中.每个人都以个体而存在,同
  时又以群体中的成员而存在.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
  个体,就没有群体;而个体又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它要
  受到群体的制约.任何个体都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人
  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因此个体之间必然以各种社会关
  系为纽带,组成各种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原始群、氏族、部
  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团体,不同
  的机构、部门、单位的人们,不同的身份、职业以至不同的
  年龄、性别,等等,都可以构成不同的群体.每一个体可以
  成为多种群体的成员.同一群体中的个体之间,总是具有
  若干共同点,如进行某种共同的活动,或有某种共同的利
  益和要求,或受着某种共同的组织形式的约束.一般地
  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有一
  定的分工协作和一定的依赖关系.不同的群体,其性质、
  特点、范围、作用以及对其个体的影响,均不相同.如阶级
  群体不同于民族群体;阶级群体,指的是与特定的生产关
  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而民族
  群体,则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
  稳定的共同体.群体由个体所构成,但群体并不是个体的
  简单堆积或机械相加,群体所产生的集体力量远远大于
  个体力量的机械的总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矛盾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存在着
  某种程度的对立.如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是一致的,同时
  又可能存在着不一致的以至对立的方面.个体与群体的
  联系和差异,还表现在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上.个
  体意识,是单个人的观点、思想、情感、兴趣等意识的总
  和,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
  以及个人的特殊环境的反映.群体意识,则是一定的集体
  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个体意识与群
  体意识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
  互联系.一方面,群体意识存在于个体意识之中,并往往
  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体意识又总是和群
  体意识相联系而存在.个体意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
  社会的影响,受到群体意识的制约,尤其是受到阶级意识
  的制约.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某一特殊位置以及被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讲,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例如,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意味着他在家里占有一家之主的地位,因而就有一套被习惯和制度规定好了的父亲应该具备的行为,他要参加工作,抚养和教育孩子,计划家庭生活等,他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像个父亲的样子.又如,一个售货员的角色,他在商店出卖货物,应当具有耐心、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掌握一套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符合售货员的角色要求.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角色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影响是让人震惊的.
  1973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津巴多做了一个经典的模拟实验.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角色的密切关系.在这个实验里,津巴多首先录取了一批志愿者,他们都是大学生,愿意担任某种角色两周.随后,他随机地把这些志愿者分成“犯人”组和“看守”(警察)组.
  然后开始正式实验.一切都是模拟正常的监狱里的情境.“看守”给“犯人”们戴上手铐后,把他们押回“警察局”.签字画押,验明正身后,“犯人”们便被蒙住了双眼,带到一个地下室的“监狱”里.在这里,“犯人”们会一一经历真正的犯人才会碰到的事情,如戴着脚镣手铐、全身喷消毒剂、脱去平常的衣服换上统一制作的“布袋衣”、“犯人”不再有姓名只用号码称呼、每名“犯人”分别关入只有一张床、一个门洞的单人牢房.而“看守”们也装备得与真的一样:身着警服,手拿警棍,轮流在里面值勤.“监狱”里一共有三个“看守”监视“犯人”们的行动.
  结果,仅过几天,“看守”和“犯人”们的表现越来越“专业化”:
  “看守”们渐渐学会了从侮辱、恐吓以及非人性地对待那些“犯人”中获得乐趣,不时地命令他们做俯卧撑,拒绝他们上厕所的要求,以及各种虐待狂似的行为;而“囚犯”们最初会进行反抗,但很快就变得被动、情绪低落,并陷入了无能为力和极度沮丧的地步,他们的脾气变得像个火药桶,一碰就着.这个实验原计划进行两周,可六天后,有一半的“囚犯”被试要求释放,因为他们的感情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津巴多被迫停止了已进行了六天的实验.
  学会站在他人所处的社会角色来理解别人的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转换
  实验前行为正常,适应良好的大学生在实验中变成了“恶魔”或出现了抑郁症状,这样的实验在今天理所当然是被禁止的,因为它摧残人的身心,违背了人道和伦理的准则.这一实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人的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如以上实验中的“看守”和“犯人”的角色)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人的社会角色影响着他的心理和行为.
  现在你明白了,你有朋友在功成名就或社会地位变得显赫之后,开始与你疏远,他往日待人和蔼可亲,如今却变得盛气凌人;他以前很尊重你的意见,现在却对你的话不屑一顾……不同的角色赋予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同的,人们对他的期待也必定不同,这些无形的东西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促成他的变化.
  因此,我们理解一个平常言行、他(她)对人对事的态度或一些人格测验来了解他,还可以站在他所处的社会角色来理解他的行为.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当我们在社会地位或社会角色有较大变化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防止或减轻其向不好的方向变化.在不同的角色人生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这场好戏,因为人生不能像戏剧一样演坏了可以重来.所以我们应当珍惜机会,成功扮演各种角色,既满足社会的期望,也满足个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