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如题,最好配上时间等,详细一点多一点最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6:08:36

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如题,最好配上时间等,详细一点多一点最好
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
如题,最好配上时间等,详细一点多一点最好

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如题,最好配上时间等,详细一点多一点最好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
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
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    以临濠为中都
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
1370年明太祖洪武三年 四月,徐达破元将扩廓帖木儿,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
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
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    定开中法
1374年明太祖洪武七年    定屯田法.颁《大明律》
罢市舶司.严海禁
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    正月,令乡里立社学
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
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
空印案发,诛连甚广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    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    置通政使司
1378年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改南京为京师
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胡惟庸案发,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株连三万余人
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罢御史台,废御史大夫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徐达等出塞击元,俘获甚众
是年,定赋役籍,编里甲,造黄册
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   置锦衣卫.置都察院.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1383年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遣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世守其地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改定都察院官制
颁科举取士程式
1385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   三月,郭桓案发,郭下狱死.株连者数万人
十月,颁《大诰》
1386年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福建僧彭玉琳组织白莲会,称晋王,旋被镇压
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编绘鱼鳞图册,与黄册并行
1388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 明军至捕鱼儿海,俘元皇子及妃嫔等数万人,北元主远走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 置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部落
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天下赋役黄册成
1393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蓝玉案发,凉国公蓝玉因谋反被杀,株连死者一万五千余人
1395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 颁《皇明祖训》
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   南北榜案发,开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
1398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闰五月,太祖死,皇太孙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即位后议定削藩,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
1399年明惠帝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起,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
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    六月,燕兵渡江,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即帝位,是为明成祖朱棣
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 二月,改北平为北京
1405年明成祖永乐三年    命宦官郑和与王景弘等使南洋各地,郑和下西洋自此始
1407年明成祖永乐五年    《永乐大典》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
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    置奴儿干都司
是年,乌斯藏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拉萨行大祈愿法会,黄教渐成执政教派
1410年明成祖永乐八年    成祖亲击鞑靼本雅失里,至斡难河,本雅失里兵溃
1411年明成祖永乐九年    开会通河
1414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成祖亲领步骑五十万击瓦剌马哈木,大破之
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   辽东总兵刘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埚
1420年明成祖永乐十八年   山东蒲台唐赛儿起义,同年失败
置东厂,由宦官掌管,专职缉查军民官吏
1421年明成祖永乐十九年 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1424年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 成祖第五次率师亲征鞑靼.七月还至榆木川时病死.皇太子高炽即位,是为仁宗
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 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为宣宗
1429年明宣宗宣德四年 始设钞关, 以船只大小收税,称"船料"
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    各省专设巡抚
1433年明宣宗宣德八年    郑和第七次自西洋还.郑和下西洋前后二十八年,经三十余国
1435年明宣宗宣德十年    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镇即位,是为英宗
以宦官王振掌司礼监,明代宦官乱政由此开始
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 推广"折色"之法,是为金花银
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    瓦剌部脱欢死,子也先即位
1441年明英宗正统六年    明军出征麓川,宣慰使思任发败逃
1442年明英宗正统七年    设建州右卫,建州三卫之名始此
1445年明英宗正统十年    叶宗留起义.处州人叶宗留聚众至福建开矿,被禁,遂杀官反抗
1447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 叶宗留聚众数万起义,称大王,攻建阳、建宁等地
1448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   福建沙县佃农邓茂七起义,称铲平王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 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军亲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所破,英宗被俘,明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之变.九月,祁钰即帝位.十月,也先挟英宗逼京师,于谦率军击退也先
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 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总兵官郭登、朱谦击退,乃与明约和
1454年明代宗景泰五年 也先被部下所杀,瓦剌遂衰
1457年明英宗天顺元年 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党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二月,景帝死
1458年明英宗天顺二年 诏修《大明一统志》
1460年明英宗天顺四年 鞑靼孛来率军分路南下,抵雁门.京师大乱.后鞑靼军退
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 正月,英宗死,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始以内批授官,时称传奉官
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 刘通、石龙等率荆襄流民起义于湖北房县
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   刘通旧部李原领导荆襄流民再次起义,称太平王
1471年明宪宗成化七年   是年,定漕粮长运法
1477年明宪宗成化十三年   正月,置西厂,太监汪直掌之
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八月,宪宗死.九月,太子祐樘即位,是为孝宗.遣散传奉官两千余人
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 鞑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称大元可汗(达延汗),从此屡与明通使.达延汗在位时统一漠北,蒙古复强
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   改开中盐法,废盐商赴边纳粮,改在运司纳银,领盐引
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为武宗
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以杨一清总制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命刘瑾掌司礼监,大权尽归刘瑾
1508年明武宗正德三年  置内行厂,由刘瑾领其事
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   霸州文安人刘六、刘七起义,为明中叶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佛郎机使者至中国
1519年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宁王宸濠反于南昌,南赣巡抚王守仁发兵征讨,克南昌.宸濠兵败被俘
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 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从弟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朱厚熜
大礼议起
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 定大礼议,群臣力争,下狱者一百数十人
1542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宫婢杨金英等谋杀世宗未遂,史称嘉靖宫婢之变
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严嵩升任首辅
1549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海盗王直、陈东与倭连结,劫掠浙东,沿海倭患大炽
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庚戌之变.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师
1551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应俺答请,开马市
1555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以戚继光任参将调浙江,防倭
1556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 命胡宗宪总督沿海军务
1563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 巡抚谭纶率戚继光、俞大猷、刘显三将大破倭寇,收复兴化,浙、闽倭寇渐平
1566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载垕即位,是为穆宗
1567年明穆宗隆庆元年 张居正入阁
李成梁御土蛮有功升副总兵,守辽阳
1569年明穆宗隆庆三年   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贪官污吏不敢作恶
戚继光任总兵官,镇守蓟州等地
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 冬,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
应天巡抚海瑞疏浚吴淞江,浚白茆河,并抑制豪强,被劾离职
1571年明穆宗隆庆五年  封俺答为顺义王,开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静无事
戚继光修成蓟镇长城,又调浙兵加强边军训练
1572年明穆宗隆庆六年  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任首辅
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张居正请行"考成法",以整顿吏治
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 诏清丈天下田亩,限三年完成
俺答汗尊乌斯藏喇嘛领袖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是为达赖三世
张居正举潘季驯总理河漕
1579年明神宗万历七年 诏毁天下书院,凡毁六十四所
1581年明神宗万历九年  张居正进行赋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条鞭法
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起兵攻尼堪外兰
1587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 明政府封索南嘉措为"朵只儿唱达赖喇嘛"
海瑞死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为之罢市致哀
1588年明神宗万历十六年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
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   以大理评事雒于仁谏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自是章奏留中遂成为例
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   宁夏之役起.二月,哱拜据城反,后命李如松讨平
朝鲜之役起.五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朝鲜.明兵赴援,大败.乃任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
1593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进攻王京,日军弃王京,退据釜山.明撤主力回国
1594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吏部郎中顾宪成被责革职,遂回无锡修东林书院,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讲学,讽议朝政评论人物,东林党议始于此
1596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征税,从此税使继矿使四出
1597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日本再侵朝鲜
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 明军再次赴援.丰臣秀吉死,日军撤走
159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 遣宦官至各地征税、办矿.临清、沙市、武昌、汉阳等地民变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播州杨应龙作乱多年,明军平乱,史称播州之役
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到京,神宗允许在京师建教堂传教
1604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发生"楚宗之乱".宗室数百人大肆抢掠
1615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梃击案发,杀张差结案
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后金天命元年 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1618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
后金天命三年 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毁抚顺,拔清河堡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后金天命四年 明经略杨镐率四路军攻后金,大败.萨尔浒之战,西路军被歼
后金灭叶赫,至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均亡
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后金天命五年 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光宗病,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九月朔,光宗死.时人疑下毒致死, 是为红丸案.廷臣恐光宗选侍李氏操纵朝政,迫令迁宫,是为移宫案.皇长子由校即位,是为熹宗
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
后金天命六年 后金攻陷沈阳,又陷辽阳.后金迁都辽阳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后金天命七年    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在山东起义,称中兴福烈帝.不久败死
1623年明熹宗天启三年
后金天命八年 阉党顾秉谦、魏广微入阁.魏忠贤提督东厂
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
后金天命十年 魏忠贤兴大狱,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杨、左、魏受刑死.杀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罢孙承宗.命放弃关外各城
三月,后金迁都沈阳,是为盛京
1626年明熹宗天启六年
后金天命十一年 苏州居民因反对滥捕东林党人,发生民变.后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杀,葬于虎丘,称五人墓
八月,努尔哈赤死.九月,皇太极即位,是为清太宗皇太极
后金制订严禁八旗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
后金天聪元年    皇太极攻宁远、锦州,被袁崇焕击退,时称宁锦大捷
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朱由检.十一月,宣布魏忠贤罪状,魏自缢死
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
后金天聪二年 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
陕西连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义,明末农民战争开始
张溥、孙淳等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
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
后金天聪三年 后金大举攻明,袁崇焕入援.
崇祯帝中后金反间计,将袁下狱
开历局,以徐光启监督
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
后金天聪四年    李自成参加起义
张献忠起义于陕西米脂
1633年明思宗崇祯六年
后金天聪七年 冬,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渡黄河南下,进入豫西
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
后金天聪九年 高迎祥、张献忠东进,破凤阳.明廷因战区扩大,命卢象升总督山、陕
张献忠率部西入陕西,与李自成合
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
清崇德元年 高迎祥为孙传庭所败,被俘牺牲.李自成代为闯王
四月,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
1637年明思宗崇祯十年
清崇德二年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刊行
1638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 明廷推行招抚政策,张献忠据谷城受抚,但拒绝解甲.李自成屡为明军所败,兵力微弱,起义军入商雒山中
清多尔衮大举攻明.高阳失守,孙承宗殉难.卢象升奉命督天下兵.十二月,卢象升在巨鹿阵亡
清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
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
清崇德四年 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杨嗣昌出京督师
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 张献忠、罗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绵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1641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清崇德六年 张献忠东进.正月,破明军于川东开县黄陵城.二月,破襄阳,进破光州等地.是年,李自成攻入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
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清崇德七年 清军攻陷松山 
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
清崇德八年 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福临.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亲王多尔衮辅政
九月,李自成进兵汝州,大败孙传庭.十月,破潼关
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清顺治元年 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为长安,号西京.并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
三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死,明亡

1368 洪武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同年灭元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
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

全部展开

1368 洪武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同年灭元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
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
1385 徐达(1332-1385)逝
1387 《鱼鳞图册》问世
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1399 建文
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
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
1402 方孝儒( -1402)被杀
1403 永乐
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
1407 《永乐大典》问世
1420 北京设东厂
1421 迁都北京
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1425 洪熙
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
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35 宦官专政开始
1436 正统
1444 甲子年
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
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450 景泰
1457 天顺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
1464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1465 成化
1487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1488 弘治
1502 《大明会典》问世
1504 甲子年
1505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1506 正德
1506 王阳明(1472-1529)贬贵州
1509 画家沈周(1427-1509)逝
1510 宦官刘瑾( -1510)逝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1567 隆庆
1570 缔约承认蒙古对西藏宗主权
1570 李攀龙(1514-1557)逝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𨮁,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 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收起

明朝著作《天变邸抄》中记载了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在北京西南隅王恭厂发生的一次神秘爆炸。据后人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TNT,然而当时王恭厂存放的火药总数不过数万斤。那么这场爆炸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这要从明朝张居正推行新政说起,在军事方面张居正启用戚继光进行军事改革,并设立专门机构对火器进行研制,负责对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弗朗机等火器进行改良,此神秘机构一直延续到天启四年...

全部展开

明朝著作《天变邸抄》中记载了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在北京西南隅王恭厂发生的一次神秘爆炸。据后人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TNT,然而当时王恭厂存放的火药总数不过数万斤。那么这场爆炸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这要从明朝张居正推行新政说起,在军事方面张居正启用戚继光进行军事改革,并设立专门机构对火器进行研制,负责对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弗朗机等火器进行改良,此神秘机构一直延续到天启四年,因为东林党人杨涟入狱,此机构失去支持,并入锦衣卫,由魏忠贤管辖。
该机构一直进行一项秘密研究,便是核试验,实验地区设立在山西大同附近。当蒙古俺答被明朝封为顺义王,明蒙之间缔结“隆庆和议”后,结束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大同地区没有了蒙古人的骚扰,并且矿产丰富,其中也包括铀矿,明朝称其为雷石,据传是几个戍边的将士发现了这种石头,以为是金矿,在进行溶质时发生爆炸,此次事件被当作地震记载下来,但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其实这并非鼠疫,而是核爆炸后的核辐射所导致的现象,朝廷开始重视此事,并派人调查,后来发现了“铀”这种物质。此机构便一直在大同附近开采铀矿并进行秘密核试验。
此机构一直由兵部支持,在天启元年(1621)后金破沈阳,熊廷弼被召入京并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后,次机构也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天启四年杨涟参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魏忠贤逮捕入狱,与左光斗遭酷法拷讯,五日后,惨死狱中。此机构也因失去东林党支持彻底并入锦衣卫。
锦衣卫北镇抚使许显纯令该机构上报研究成果,并将所发现的雷石(即铀)代到京城,在王恭厂密室中查看雷石时,发生了爆炸,好在所上缴的雷石很少,刚刚达到爆炸极限,所以并为引起极大损失,但知道这一秘密研究的人都在这场爆炸中丧命,使得该技术没能流传下来。不然,中国可能会提早300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但显然原子弹的威力不是当时人类可以控制的,如果明朝真的研制成功,用来对付蒙古,后金和倭寇,恐怕并非是一件幸事,到时候可能全人类都会受到威胁,王恭厂所发生的大爆炸,使得明朝核技术也付之一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这爆炸是幸运才对……
附:
北京西南隅王恭厂大爆炸
明代自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驻守京城的京军所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中神机营是明军主力部队,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6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可见王恭厂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王恭厂所在位置是:(见[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卷胡同集》)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这部著作是最早记述王恭厂灾变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流传于明朝天启末年。其影响之大就连明代佚名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中也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
《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变的描述是: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启丙寅即天启六年),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
正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并长班关7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轿,事后只见轿俱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更有甚者,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5000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中心区以外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影响,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情急间)“内侍俱不及随,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这时“建极殿槛鸳瓦飞堕”,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对这次爆炸的描绘是:到了五月六日巳刻,京师恰也作怪——京城中也自西北起,震天动地如霹雳之声,黑气冲天,彼此不辨。先是萧家堰,西至平则门、城隍庙,南至顺城门,倾颓房屋平地动摇有六七里,城楼、城墙上砖瓦如雨点飞下……
目前北京城正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原明代王恭厂(注:吴长元《宸垣识略》:明火药厂今废,有前、后王恭厂胡同)遗址所在区域也在旧城改造范围内,如何保护遗址,在故址地层建设勘探中是否能够找到某些寻找王恭厂大爆炸的实证,是揭开王恭厂大爆炸神秘面纱的关键。在近年城市开发中并没有得到来自这方面的消息,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予以关注,是很重要的。也许有一天记载北京史上这一段离奇的灾害将会写上新的一笔。

收起

胡惟庸案 靖难之役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攫取澳门 李自成农民军起义
崇祯皇帝煤山上吊 郑成功收复台湾(南明政府)

明初大案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靖难之役,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弘治中兴,张居正改革,希望能帮助你。

看朝代表啊

我个人比较崇拜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任职辽东巡抚, 蓟辽督师,指挥过两场较大的战役,即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宁远之战是天启六年正月(1626年)明朝和后金之间进行的一场战役,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兵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战胜后金军。在宁远之战中,明军在主战场—宁远城获胜,而在分战场—觉华岛失利,但总的说来胜利是主要的,所以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
...

全部展开

我个人比较崇拜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任职辽东巡抚, 蓟辽督师,指挥过两场较大的战役,即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宁远之战是天启六年正月(1626年)明朝和后金之间进行的一场战役,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兵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战胜后金军。在宁远之战中,明军在主战场—宁远城获胜,而在分战场—觉华岛失利,但总的说来胜利是主要的,所以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
宁锦之战发生于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史称“宁锦大捷”。
关于袁崇焕之死,崇祯是个疑心极重,刚愎自用的人。对朝中的大多数大臣都很不信任。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举从西路入犯,直逼北京,兵十余万,袁崇焕得到消息后,立刻兵分两路来援,一路上,每战每捷,真到北京城下,明清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了八个小时,最终获得胜利。
清军退出北京后,崇祯立刻以袁崇焕得胜后,不乘胜追击清军而捕他。(当时袁崇焕的兵力九千,清兵十余万,若战,明军必败。)将他定刑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亲全家,妻子全家都满门抄斩,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凌迟。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因听信清军就是袁崇焕引来的,都骂袁是汉奸,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就扑上去咬他的肉了。
一代抗清名将就这样被咬死了。
世传皇太极惧怕袁崇焕,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收起

1:建国 2:灭国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