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责任?说 环境保护中的公民的责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20:06:13

公民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责任?说 环境保护中的公民的责任
公民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责任?
说 环境保护中的公民的责任

公民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责任?说 环境保护中的公民的责任
摘要:公众的参与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作者阐述了人口、资源、经济活动规模、科学技术以及人们享有更好物质生活条件的欲望等因素对中国环境的重要影响.提出,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和环保专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公众的参与.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现状 对策 公民参与
  公众的参与,是做好环境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我本人是一个民间团体一自然之友的会长,也是它的发起人.这是一个纯粹的、完全独立的NGO,非政府组织.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公众进行教育,教育公众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在环境保护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特别强调要让公众认识到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多么严重.应该说,这是中国几千历史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刻.如果我们现在做的不好,可能在几十年以后,情况要比现在还要严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的人口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多.在我们的历史上,一直到17世纪中叶,我们的人口没有超过1亿.在我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汉代人口2000万~5000万之间,唐代不过8000万.我们中国人口只是到了17世纪乾隆时期才第一次稳定地超过了1亿.然后到了20世纪初叶的时候,我们的人口达到了4亿.到了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5亿多一点.然而在最近的50年,我们的人口从5亿多一点,一下子到了将近13亿.这就是我们所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有这么大量的人口,这么大的人口规模,她的环境问题会变得非常严重,是毫无疑问的.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的人均资源从未象现在这么少.我们现在人均的耕地只有1亩1分,比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3亩的危险线低一半还要多.至于我们的水,我们的森林,这两天会上大家都说的很多,我就不重复.我们13亿人口就靠这一点资源维持着,它所造成的困难状况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在这样大量的人口和这样少的人均资源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活动规模历史上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大.当然经济活动规模大是我们的成就,我们的GDP每年以将近10%的速度在增长,甚至于有几年超过了两位数.这几年当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困难的时候,我们的GDP增长率仍然能够达到7%~8 %,这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成就.但是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GDP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是要靠我们资源、我们的能源和我们排放的污染物来支撑的.所以我们的经济活动规模越大,我们在环境上的支出,我们在环境上的负担也就越大.这么大规模的经济活动,而且我们的经济活动还在继续增长,我们的人口也在继续增长,那么对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许多专家都估计,中国的人口最多不能超过16亿,如果人口超过16亿,对于中国来讲,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灾难.我不是一个文学家,我不写科学幻想小说.这个所谓不可逆转的灾难是什么概念,我现在也想象不出来.但是我想大家听到这个名词叫作不可逆转的灾难,都会感觉到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事情.
  在这么大的人口,这么稀少的人均资源,这么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技术力量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强,这当然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成就,一个穷困、落后、挨打的国家,现在我们有这么强大的技术力量,例如原子弹,以及改造大自然的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面双刃刀.我们如果掌握得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是如果稍有不慎,科学技术同样也可以伤害我们自己,比如说臭氧空洞.在我们已知的单项的、人为的环境灾难中间,象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书故,象印度的坡帕尔农药厂的毒气泄露,都是科学技术掌握不慎的结果.所以对于科学技术,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就一定是好事,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慎重地使用科学技术,使它真正地造福于人类,而对人类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除了上面讲的四点,人口、资源、经济活动规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外,还有一点将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就是人们对更好的物质生活享受的欲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强烈.每个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都希望自己很快地富起来.邓小平同志说:“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有多少人都希望做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没有人说我愿意等着,我愿做那后富的,只要有条件我们都愿意先富起来.那么13亿人都想富起来,而且都想享有更多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一种压力,对我们的环境,会造成多么大的负担.当然人们希望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我想所有在座的包括我自己都不是希望日子越来越苦,都希望日子越过越好,这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这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我们的市场所必需的一个条件.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所有这些,最后都是要有成本的,这成本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和我们所承受的污染排放.污染在它的生产过程中要排放,所有的工厂、造纸厂、发电厂都要排放,在我们的消费过程中仍然要排放.我常常举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买的那些商品、包装品,我们享受了商品以后,那个包装品就成为废物就要扔掉,就变成了污染,就变成了垃圾.所以我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环境问题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这么严峻,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让广大的老百姓明白.物质生活享受是有一定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大自然就不可能给我们以相应的回报,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做环境保护与公民责任,那么后一部分就讲到,做为一个普通公民,特别是象我做的这个工作,是专门面对公民的,面对普通老百姓的,那么老百姓就会问,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我们国家,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一想到环境问题,总是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这是专家的责任,如果空气不好沙尘暴就说政府没有把这个事情做好,环保局没有把这个事情搞好,专家怎么不想出办法来,治理沙漠.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为一个消费者也是有责任的.
  我只讲几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间遇到的例子.比如说沙尘暴,大家知道沙尘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西北部的草原的退化,草原的沙化.草原沙化当然原因很多,也有大自然的原因.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度放牧.牧民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因为他们要多生产羊肉、畜产品、羊毛等等,消费者是谁,消费者就是我们,当我们在大街上吃烤羊肉串吃涮羊肉的时候,对于沙尘暴,你可以说你跟沙尘暴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我做大学生的时代,一年未必能有一次机会去吃涮羊肉.但现在,24小时任何一条胡同,任何一个小饭铺,吃涮羊肉还不容易.可是大家想想,北京的羊肉供应量一年要增加多少.我去年到赤峰去种树,我问赤峰的县长,我说你们每年出境的羊肉解放初期是多少?现在是多少?他说解放初期我们根本没有出境的羊肉,我们的羊肉就是牧民自己吃的,现在每年30万头,草原能不退化吗?草原还那么大.大概解放初期在内蒙古平均是将近80亩草场1头羊,现在是不到8亩1头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草场能不退化吗.我的意思不是说为了保护草场,为了不要沙尘暴,咱们现在抵制涮羊肉,咱们都不吃涮羊肉了.我们都抵制涮羊肉,我们的牧民怎么办,我们的牧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有新的办法来圈养牛羊,而不让它们放养在草场上,这样既能够增加牛羊的头数,又可以保护草原.能不能想出这样的办法,科学家们能不能试验出这样的办法.
  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水已经缺乏到何种程度.北京两大水库:一个官厅、一个密云.官厅水库已经在1997年退出了北京的供水系统.为什么?因为官厅水库的上游就是桑甘河流域,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沿途的中小城镇的发展,使得水体严重污染,以至于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的来源.但是现在比起30年前或40年前,30年前在座的各位家里不大可能有洗衣机,现在洗衣机家家都有.当我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是没有条件在自己家里洗澡的,洗澡要到公共澡堂去.现在家家都有热水器,洗个淋浴还不容易.但是,大家想一想,由于我们这种卫生条件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每个人的人均用水量增加了多少.我在家里做过试验,用手洗衣服和用洗衣机洗衣服,用水量大概差3倍.凡是家庭主妇过去用手洗衣服都知道,洗衣机特别费水,自动地哗哗往洗衣机里面放水.那么我们北京本来是个缺水的城市,由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就大增.当然,我也同样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大家都放弃,跑到大街上去上公厕,都不洗澡,都不洗衣服.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生活水平的每一种提高,都意味着我们的环境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们能不能尽可能地节约,减少我们的消费,减少我们的浪费.比如说我在家里面,就把洗衣机用过的水全用塑料桶存起来,
  冲马桶.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这样我们老俩口可以在洗衣机用过一次之后,可以在两天之内基本上不用马桶水箱的水.我只是举个例子,就说明,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们不是说对环境保护,什么事情都无能为力,一切事情都等着政府来决定.我们作为消费者自己是有责任的.
  我们作为一个民间环保团体,总是给市民讲这个道理,给大学生讲这个道理.我给大学生讲,你们在浴室里洗澡的时候,你们头上喷头喷出的清水是北京宝贵的资源,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你们洗完了澡,从你们脚底下流出去的就是污水,就是污染,就要处理.你们想没想过,你们少洗1分钟的澡,少开1分钟的龙头,就可以节约1分钟的水,减少一点污染.这就是我们公民的责任.
  在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应该特别要强调公民的参与、公众的参与.我们“自然之友”深信:如果中国
  人的心灵没有绿化,那么中国也不可能有一个光明的绿色的未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