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2:20:52

洪灾是怎样形成的
洪灾是怎样形成的

洪灾是怎样形成的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长江流域的洪水基本上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到处都可能发生暴雨,流域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100mm.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10月,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0%.雨季的一般性规律是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湘赣两省南部在4~5月,北部在5~6月,沅水、乌江在6~7月,川江各支流在7~8月,汉江在7~9月.年雨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各支流发生洪水的季节与雨季分布相一致,一般年份夏季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先后出现洪峰,水位逐渐上涨,8月雨区西移至四川,形成上游宜昌以上的强大洪峰,此时中下游沿江水位已普遍升高,江湖调蓄容积已大部充满,随着上游川水下泄,中下游常连续出现洪峰,长江干流的年最高水位基本上都发生在这个期间,防汛最为紧张,因此人们把7、8月称为长江的主汛期.9月以后雨带北移,汉江流域降雨占重要地位,北岸支流洪峰出现机会较多,其余支流的水位一般回落,10月份江湖水位逐渐下降,汛期结束.
长江洪水主要概括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是局部的也称集中性区域性洪水,是由上游若干支流或中游汉江、澧水以及干流某些支流发生强度特别大的集中暴雨而形成的大洪水,历史上的1860年、1870年及1935年、1981年、1991年洪水即为此类;另一种类型为全流域型也称全江性大洪水,是流域天气反常,中下游一些支流雨季偏离一般性规律提前或推迟,雨季延长,使上、中、下游干支流雨季相互重叠,形成全流域洪水很大、持续时间长的大洪水,1954年、1998年、1931年和历史上的1848年、1849年、1788年洪水即属此类.由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中下游支流承泄能力有限,故无论哪一类洪水对中下游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或灾害.
此外,由短历时、小范围特大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洪水,往往产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山崩、城市渍水、圩垸内涝等灾害.这种洪水灾害范围虽小,却会造成铁路、公路、通讯中断,人员伤亡、毁坏房屋和农田等严重灾害,长江下游台风风暴潮洪水也属此类.

形成洪水除了地形、降雨量大之外还要降雨强度也要大才有可能形成洪水.
(注意:降雨量不同于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

全部展开

形成洪水除了地形、降雨量大之外还要降雨强度也要大才有可能形成洪水.
(注意:降雨量不同于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当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很大时,大量雨水迅速汇入河中,使河中水量猛增、水位急剧上涨,即形成洪水
.一般在平原,丘陵,盆地多水灾,它是当地多暴雨而且比较集中,时间长而形成的,再加上当地水流慢,排水困难,就形成了灾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