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26:13

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么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的问题.恕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孔子一生为之追求的人生境界.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据《论语.里仁》)”门人不解,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解释孔子一贯坚持的道是“忠”和“恕”二字,“忠”是外显的东西,尤取决于对方是否认可,“恕”是内在的气质,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修养.也就是孔子在另一个场合回答弟子子贡的问题.有一天子贡突发奇想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大概是子贡觉得孔子的学术太繁杂,想走捷径,于是向老师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您能告诉我能使我终生奉行的一个字吗?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其恕乎!” “恕?老师的学术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恕是什么意思?”子贡一时反应不过来,孔子见子贡在发愣,于是就补充解释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可见“恕道”在儒学中的核心地位.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千万不要转嫁给别人.如果人人能做到的话,则天下太平.“恕”是一个人活得幸福的根本,同时也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追昔抚今,一个人,如果不懂“恕道”,没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人格,没有胸怀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博大胸怀,整日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损人利己,置民族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那么这个人就不能成就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公道,人人任人唯亲,心中只有一己私利,甚至出现“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贱卖国有资产、左右改革政策,把国家的利益变相装进个人的腰包,直至危害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健康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面看来不是多么高尚的道德境界,但如果人人能够做到的话,这个世界就会趋于公道、太平了.假如国与国之间共同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就不会出现个别国家挖空心思把本国的落后产品、淘汰工艺甚至垃圾转移到别国,就不会出现个别国家企图把美元、欧元的包袱转嫁到人民币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适用于中国的道德准则,而且是适用于全人类发展的普遍真理.只有坚守“恕道”,才能早日实现全世界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老百姓的物质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