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原文及解释是什么?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9:18:53

伤仲永的原文及解释是什么?急用
伤仲永的原文及解释是什么?急用

伤仲永的原文及解释是什么?急用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他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全部展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收起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

全部展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对……感到悲伤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隶属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这里指仲永向他索要书写工具)感到诧异(惊奇)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方仲永)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索要 58.之:它,代诗 59.利: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拉,此指强拉 64.环:四处,到处(全,遍)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消失 85.然:……的样子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彼:他;其:他;同意复合词)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贤明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吗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收起

古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全部展开

古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字词解释:
1.伤:对……感到悲伤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隶属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这里指仲永向他索要书写工具)感到诧异(惊奇)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方仲永)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索要 58.之:它,代诗 59.利: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拉,此指强拉 64.环:四处,到处(全,遍)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消失 85.然:……的样子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彼:他;其:他;同意复合词)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贤明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吗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全文解释: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英文翻译:
Jinxi China / Fang Zhongyong, the World Li Geng. Zhong Yongsheng five years, a bad idea / knowledge / books with. Suddenly / cry seek the Father differences Yan, debit / and near / with them, that / the book of poems four, and / from its name. The poem / to parents, close family / as intended., Communication scholar of view of a village. . Needless to say / referring to things poetry / stand on its Arts / Jieyou significant persons. Yi Ren Qi of, his father a little guests, or begging for the coins. Parent / their also-ran Lee, Chung Yong-day pull / Central Ye in the Yi people, not to learn. I also heard / years. Ming, from the ancestors / also home, in the Jiu Jia / see it, twelve or carry on. That poetry can not be said / before the time of the smell. And / seven years, also from Yangzhou, complex to / Jiujia Q Yan, said, "obliterate natural / all carry on." Prince said: Chung Yong / s / Tong Wu, subject to the heavens. The / affected by the day also, Yin people in the timber / far wrong. Death of / for the people, the / who its by others / not to have. He is the / affected by the day also, so the Yin is also free from / of the people, and to / all; this / husband from / of the day, solid people, and / from the person, may, for / all / just yeah ?

收起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全部展开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收起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全部展开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另一种翻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种翻译不是显得很正式,但是可以使到读者更容易理解)
希望你可以采纳我的答案哦!多谢!!o(-"-)o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