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按照概率波的原理,在双缝实验中,低照度的条件下,光子在光屏上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得理论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们用感光胶片代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7:28:22

一个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按照概率波的原理,在双缝实验中,低照度的条件下,光子在光屏上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得理论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们用感光胶片代替
一个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问题:
按照概率波的原理,在双缝实验中,低照度的条件下,光子在光屏上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得理论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们用感光胶片代替光屏,按波动说原理,在亮纹的位置光子出现的概率最大,暗纹的位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那么,就算是非常低的照度也会符合这个规律,那么我们如果在低照度的条件下持续照射,就是延长照射时间,那么光子在暗纹区虽然出现的概率小,但是总会有光子打到,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光点,在持续照射下,光子在光屏上积累,那么暗纹也会变成亮纹了,也就是说,整个胶片都会感光,而不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了,着显然与实际的现象不相符合,那么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请高手帮我解答!

一个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按照概率波的原理,在双缝实验中,低照度的条件下,光子在光屏上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得理论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们用感光胶片代替
没有做过实验,无法断言.
请问楼主怎么知道“这显然于实际的现象不相符合”的?
请问楼主是做过实验了吗?
是的话,光照时间够长吗?
因为这个“概率小”小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也许小到需要连续光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使整个感光片感光,那么,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短时间实验,又怎么能得出“这显然于实际的现象不相符合”的结论呢?

不是这样的。虽然照的时间长了,暗纹区也会变亮,但是亮纹区会变得更亮。所以看起来还是有条纹的。

这其实就是个统计学问题~现实中现象以及有限的时间内得出的结果肯定是明暗分明的~而且通常你认为时间很长了的时候说不好还没有到达峰回路转的地步,反而是更加强化了这个结论~

光子在光屏上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得理论来解释:在亮纹的位置光子出现的概率最大,暗纹的位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持续不断的照射,结果就是永远有更多的光子出现在亮纹的位置。

兄弟, 那是因为你底片上的亮区早就饱和了! 如果你用理想底片的话, 亮区的亮度也会一直叠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