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3:58:20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 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⑵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 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 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 

⑷ 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补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体现出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折.这与当时美国内外交困的处境有关:①是美国调整亚洲政策的需要.侵越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希望尽快从越南脱身;②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中国是其中之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美国与苏联的争霸;③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元危机的频频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⑸ 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 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 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⑤ 重视人权外交.1979年2月伊朗霍梅尼革命胜利、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沉重打击了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1980年1月,“卡特主义”出台,美苏关系再趋紧张. 

⑹ 里根政府(1981-1989年)“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是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刻上台的.里根放弃了前几任缓和和维持均势的战略,提出了 “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以下几点政策:①1985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并且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拖垮苏联.②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在第三世界和军备上同苏联激烈争夺.③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力图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使盟国服从于反苏的总战略.④里根执政初期,美中关系起伏波折,随后趋于平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⑺ 老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全球战略 

老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③对中国推行既维持美中关系的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两手方针.④更加重视第三世界的动荡对美国的影响,加强美国处理地区危机的能力.1991年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打击伊拉克.⑤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 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所谓“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美国提出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控制西欧、东亚、西南亚和前苏联地区,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摇摆不定,美国统治阶层陷入“遏制”还是“接触”中国的争论之中.经过反思,克林顿政府确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保证美国战略利益的实现;通过与中国交往影响中国内外政策,改变中国;通过吸引中国参加国际体系,约束中国,使之按美国倡导的国际规则、规范从事.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2008年)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⑽奥巴马政府(2009年-?) 

    奥巴马将在相当大程度上继承小布什总统的全球战略观念.事实上,小布什政府在第二任期已经对其全球战略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大大减少了单边主义色彩,也不那么强调先发制人战略.但是,人们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的所作所为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难以分辨奥巴马的"变革"口号的真正对象.因此,当奥巴马真正入主白宫时,其所需要做的"变革"并非根本性的,而是技术性的;换句话说,保持全球战略调整的平衡性和实施的可持续性将是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的重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