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感动 家庭感动、社会感动 写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7:27:14

寻找身边的感动 家庭感动、社会感动 写故事
寻找身边的感动 家庭感动、社会感动 写故事

寻找身边的感动 家庭感动、社会感动 写故事
身边的感动
上帝创造了眼睛,不是用来哭泣的,而是用来发现的,发现身边的感动,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其实就萦绕在我们身边.———题记
一个疲惫的行路人,躺在路边熟睡.忽然,一条毒蛇从草丛中钻了出来,爬向路人,它显然是发现了目标,昂首吐着信子,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了.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路人经过此地,不动声色将毒蛇打死,没有打扰行路人的好梦,便悄悄离去……
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天熟睡时所发生的一切,而那名好心的路人也不会被感谢,不会得到任何的回报.而将我感动的,恰恰是他那颗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心.
一天,他的父亲焦急地来到学校找他,说是着急送学费,而他很是诧异:不久前,他刚刚收到父亲夹在信封中寄来的学费.父亲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在去邮局的路上,把信遗失了.尔后,他们恍然大悟:一个行人将信从路上拾起,投到了邮筒里……
拾到那封信的人,也许不会想到,他善良的举手之劳,会温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一生.他不在意别人是否感恩自己,在意的只是自己能否帮助他人,如这一善良之举,虽微不足道,却足以使他人感动.
那天,雨声淅沥,父亲来学校接我,与我合撑一把伞步行回家,一路上父亲并没有说一句关心我的话,这湿漉漉的雨宛若我湿漉漉的心情,无奈与惆怅.回到家中,我蓦然发现,父亲的衣服湿了一大半,而我,却滴雨未沾,干干爽爽……
这是父亲深沉的爱,用最平常的方式诠释于我的身上.父亲也许不会想到,他近乎本能的保护,使我潸然泪下,沉默许久的感动,霎时释放的淋漓尽致.
大千世界中,我们相遇的人很多,相识的人却甚微,而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用举手之劳温暖他人的一生.也许你不经意的动作,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为他人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他人的生命.
感动之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是身边不足挂齿的小事,风雨中的一把伞,干渴时的一杯水,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足以为需要帮助的人点燃温馨灯火,照亮前进的路.人生,不过是一次旅行,而身边的感动却足以使之绚丽多彩,风光无限,使我们不虚此行.
亘古不变,永垂不朽,在人生这部书上,感动谱写出辉煌的诗篇,动人心弦.
作者:孙凌然

谭海美,第十届“全国少先队员”,尽管只有12岁,却经历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砺炼和琢磨。
易拉罐饮料谁都见过,你能认识几种呢?恐怕没有人能比谭海美认识的品种多,说她是个小小“易拉罐王”并不为过,这还得从她不平凡的童年说起。

就在谭海美出生刚刚六个月的时候,父亲谭国平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工友,不幸被坍塌的广告牌铁架扎去了一只手,却仅得到了700多元的赔偿。看着丈夫失去了劳...

全部展开

谭海美,第十届“全国少先队员”,尽管只有12岁,却经历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砺炼和琢磨。
易拉罐饮料谁都见过,你能认识几种呢?恐怕没有人能比谭海美认识的品种多,说她是个小小“易拉罐王”并不为过,这还得从她不平凡的童年说起。

就在谭海美出生刚刚六个月的时候,父亲谭国平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工友,不幸被坍塌的广告牌铁架扎去了一只手,却仅得到了700多元的赔偿。看着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谭海美的妈妈便抛夫弃女,一去不返——谭海美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母亲的印象。母亲出走后,已经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父亲只得将嗷嗷待哺的小海美带到合肥,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自己只身外出谋生。
虽说生活在省会合肥,爷爷靠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拉客每天赚个十元八元维持生活,而奶奶则靠捡破烂度日。小海美的到来,全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起,小海美就由奶奶带着,到处去捡破烂。夏天,即使天气再热,同龄的孩子们在畅饮各种易拉罐饮料时,谭海美只能悄悄地站在一旁,等人家把饮料喝完,然后把丢在一旁的易拉罐捡走……
谭海美明白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爷爷奶奶抚养她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了。就这样,谭海美在捡垃圾、拾破烂中度过了童年生活,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坚韧刚毅的性格。

尽管日子难过,可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人还是按时将谭海美送进了学校。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自打上小学一年级起,谭海美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老师认为她很懂事,同学觉得她很可亲。但给老师同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谭海美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孜孜不倦地渴求。

谭海美喜欢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程度。由于家境贫寒,少儿图书价格又不菲,买不起图书,谭海美就从同学手中借或从学校图书室借。学校图书室因此成了她的第二教室。学校图书室规定,每周三下午是同学们调书换书时间,每周三谭海美必到图书室换书,负责管理图书的老师和同学对谭海美都非常熟悉。有一个周三,负责管理图书的王主任一下午都没看到谭海美,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谭海美生病没能上学。第二天早晨,谭海美一到学校就跑去找王主任要求换书,王主任笑着说:“真是个小书痴”。
因为城市里消费实在太高,爷爷奶奶经过商量决定,奶奶仍然在市内捡破烂,而谭海美跟随着爷爷回到乡下生活。

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使谭海美的心灵有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她真正感受到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是多么的孤独。看着身边许多和自己一样的留守孩子,谭海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她决定在自己的班级里成立一个“留守孩子小队”。在老师和谭海美的带领下,“留守孩子小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帮助照顾孤寡老人等等。胡月和蔡青青两位同学就是她们帮扶的许多对象中的两位。
胡月是谭海美的同桌,父母在北京打工,家庭环境也比较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胡月和谭海美是邻村,上学放学经常同路。于是,谭海美就利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与胡月交流,并辅导她学习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胡月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两个小姑娘也成了知心朋友。

留守孩子蔡青青同学的奶奶体弱多病,青青因而时常上学迟到,影响了学习,“留守孩子小队”得知后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青青的奶奶干家务,扫屋子、洗衣服、整理菜园等,队员们在辛劳中既增进了友谊,也感觉到了小集体的温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清贫之家中一个普通的“留守孩子”,谭海美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劳苦,更感染和影响了周围许多同龄孩子,写就了一段不失艰涩却又五彩缤纷的花样童年!

收起

2007年7月26日,贺宝根带领17名研究生(Q吧) 和本科生在崇明东滩开始项目野外考察。8月9日晚7时20分左右,恰逢涨潮,水势迅速淹到了靠泊在潮沟里的考察船的船舷,贺教授迅速组织学生撤离。此时,在50米开外的地方传来了学生小徐的呼救声。原来小徐被潮水阻隔,来不及回到船上。贺宝根发现险情,毫不犹豫,当即返身下船,顶着汹涌而至的潮水游到小徐身边,让他抓住自己的衣服,带着他慢慢往回游。将小徐带至安全...

全部展开

2007年7月26日,贺宝根带领17名研究生(Q吧) 和本科生在崇明东滩开始项目野外考察。8月9日晚7时20分左右,恰逢涨潮,水势迅速淹到了靠泊在潮沟里的考察船的船舷,贺教授迅速组织学生撤离。此时,在50米开外的地方传来了学生小徐的呼救声。原来小徐被潮水阻隔,来不及回到船上。贺宝根发现险情,毫不犹豫,当即返身下船,顶着汹涌而至的潮水游到小徐身边,让他抓住自己的衣服,带着他慢慢往回游。将小徐带至安全地带后,贺教授对小徐说:“我游不动了,你走回去吧,现在没问题了,我仰泳回来。”之后,小徐被其他考察队员拉回船上,而贺宝根由于体力不支,被潮水越冲越远,随即失去踪影。
“我游不动了,你走回去吧,现在没问题了,我仰泳回来。”如果没有对学生满腔的爱,贺宝根绝不会将生命的绝唱唱得如此响亮如此感人。一个欢迎学生随时来“打扰”的大学教授,一个将生命献给教育与学生的教授,一个不需要用出镜率来证明生命价值的大学教授,他有什么理由不感动教育,不感动中国?在中国,如贺宝根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全心全意为学生,他们无须上镜,他们只须得到学生认可……

正雄在平卜小学教书10多年,因为学校宿舍少,韦老师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学生寄宿,家人则住在二楼,两个弟弟家紧挨在旁边。去年6月12日晚,平卜河发洪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31个学生救出,而近在咫尺的7个亲人却不幸被洪水吞噬。韦正雄老师用平凡的双手和淳朴的灵魂感动了我们,这正是中国教育的灵魂!
2006年12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5中附小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马瑞老师当天为周值长,负责护送学生过马路,面对凶残的歹徒,孩子们在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毫无顾虑地站了出来……这样的风景才是教育的风景,频频上镜的人太在意自己的微笑了。马瑞老师不在乎乌鲁木齐市没有授予她“见义勇为”称号,她的勇为已在人心,也已经足以感动人们!

收起

一个令医生手心出汗,目瞪口呆的孩子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

全部展开

一个令医生手心出汗,目瞪口呆的孩子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