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著 读后感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39:48

一篇名著 读后感800字
一篇名著 读后感800字

一篇名著 读后感800字
估计超了,你可以删掉点,这是我高一时自己写的,高一水平= =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故事结束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迟迟不散着那句话.也许这给我的不仅仅只是感动或者震撼这么简单.这么一段故事,这么一个追风筝的人.甚至我仿佛就身在那个1975年的地方一样,看着一个少年为着另一个少年远远跑向风筝去的方向,然后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就像译者说,这里的风筝,隐喻着人格中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这个故事,就是主角“阿米尔少爷”追寻着风筝的那半生的缩影.
  阿富汗是个对人群种族很是看中的民族,他们歧视着一些种族和那些种族的人.而故事中身为阿米尔仆人的哈桑,就生在一个被认为卑劣的种族中.于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仆人就必须过着被人欺侮的生活,不能反抗,只能卑微.因为他的种族,使得他不能反抗任何一个被认为是“纯种”的本应居住在阿富汗的人.这样一个人,他有着一个身患麻痹的遭受嘲笑的父亲,从很小就学会了小心翼翼做人.然而,在阿米尔将要被一个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欺负的时候,他还是站了出来.虽然手中的仅仅只是一副弹弓.
  阿米尔是富家的孩子.他有哈桑所没有的一切,而他却是哈桑所拥有的一切,尽管他一直在心中不停地重复他从来没有当哈桑是自己的朋友.他也从来没有对哈桑说过自己是他的朋友.
  许多年前的一天,他们说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词,一个是“爸爸”,而令一个则是“阿米尔”,之后所有的故事,似乎早已在这五个字埋下根源.他们所放的风筝——阿富汗的民俗之一,象征了他们脆弱的友谊.而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常常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直接注定了他们友谊暗淡的前景.
  两个人那缥缈的“友情”,看上去是那么脆弱,却又那么伟大.是的,脆弱在阿米尔对哈桑的百般戏弄和不在意,却伟大在哈桑对于阿米尔的那一片真诚的感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哈桑满怀着对阿米尔的爱追向阿米尔“风筝比赛”胜利的战利品时,这是一句承诺,却也为他们的友情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定阿米尔在寻找追寻风筝的哈桑时看到那样一番情形时的表现.这样一条小巷,不知是否是自己的朋友的人在里面承受着本应自己受到的屈辱和痛苦,而阿米尔只是站在小巷口听着、看着,然后一动不动.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阿米尔是一个有地位人家的孩子,欺负着哈桑的也是有地位人家的孩子,如果他站出去,这一切的一切是会结束的.
  但是他没有.他的脑海里都是哈桑如何强过自己的往事,都是“仆人”与“种族”的问题.他只是嫉妒了.在这以后,他看到哈桑时就会觉得不舒服,于是他开始疏远他,然后讨厌他,甚至使用了孩子那种幼稚的手段去嫁祸他,赶他走.
  阿米尔终于赶走了哈桑父子.他怀着极大的不安与痛苦诬陷了哈桑,然而哈桑却最后一次救了他,含着泪背下了那个莫须有的罪名.
  这时阿米尔突然意识到:“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 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水怪.”
  哈桑走后不久,由于苏联的入侵,阿米尔也随父亲逃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并于旧金山取妻定居.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多少年后电话那端远在巴基斯坦的拉辛汗说道.拉辛汗,那个促使他走上文学之路的人.儿时的一幕幕在眼前重演:美丽繁华的喀布尔街道、蔷薇簇拥的父亲的广厦、樱桃水和烤羊肉、《赤胆屠龙》和《七侠荡寇志》、查尔斯•勃朗森、《罗斯坦和索拉博》、还有满天飞舞的斑斓的风筝.当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时,阿米尔应早有所感:父亲对哈桑超于主仆间的爱及他们之间超越一切的感情.
  这故事的一切似乎早已注定,阿米尔重新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然后接回了哈桑的遗孤.那时的他早已经步入中年,遥远的时光还历历在目.背负着自己对哈桑的愧疚,从十二岁那年开始.也许当阿米尔拉着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步入移民办事处是说出“他是我的侄子”时,他就已经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为你,千千万万遍.
  全书中最重要的这句话起于仆人哈桑为少爷阿米尔追风筝时所说,中间经过阿米尔另一位朋友法里德之口,后又接于阿米尔为身心遭到重创的索拉博追风筝时所说.前者出于对朋友真挚的爱及对主人的忠心,法里德也是出于对朋友无私的感情,而后者则出于领悟、解脱、赎罪与爱.
  “为你,千千万万遍”,很美好,不是吗?哈桑为他的主人,或者说他的“朋友”追风筝去了,然而,老天不会这么慈善.“我看着哈桑被强暴”,此时的阿米尔除了愧疚只有悔恨.他恨自己的懦弱,他恨自己的自私,他甚至还恨哈桑对他无比真挚、无私的奉献.然而在山丘的石榴树上,还有小刀的刻痕: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统治者).
  故事的最后,是阿米尔在一群孩子中追逐风筝的身影.他要把这风筝追给那个自闭的少年索拉博.只因为那个少年重新又染上生机的眼睛,微微地一点头.
  然后他笑了,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时光仿佛揉合到了一起.
  那个放风筝的孩子,那个追风筝的人.他奔跑在一群孩子的欢笑声中,至于结果,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像以前哈桑每次都能追到风筝时,阿米尔总是能明白:他并不是在追风筝,而是他知道风筝在哪.
  是的,“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甚至连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随.因为只要你能为它而付出真心,它就一定会在你所追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