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有没有说物质世界的起源佛教里阐述了生命的六道轮回无始无终,有没有阐述物质世界从哪里来的,比如如此适合生命生存的地球的自然条件,怎么就刚好适合生命,这种环境是哪里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2:12:46

佛教里有没有说物质世界的起源佛教里阐述了生命的六道轮回无始无终,有没有阐述物质世界从哪里来的,比如如此适合生命生存的地球的自然条件,怎么就刚好适合生命,这种环境是哪里来的
佛教里有没有说物质世界的起源
佛教里阐述了生命的六道轮回无始无终,有没有阐述物质世界从哪里来的,比如如此适合生命生存的地球的自然条件,怎么就刚好适合生命,这种环境是哪里来的

佛教里有没有说物质世界的起源佛教里阐述了生命的六道轮回无始无终,有没有阐述物质世界从哪里来的,比如如此适合生命生存的地球的自然条件,怎么就刚好适合生命,这种环境是哪里来的
在大乘而言,《楞严经》里面有详述.
  这个问题,和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的问题一样,详情可见《楞严经》卷四.
  简单讲,就是《楞严经》说的:一念不觉,而生无名. 继而「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形成法界.
  量子物理研究出,世界其实是由concept(概念)information(信息)idea(想法)组成的.
  传统机械物理,受制于当时的科研条件,得出了的结论是相对狭隘的,现代量子物理已经突破了这个狭隘的世界观,研究出,分子、原子、电子,再分到夸克,继续分下去,最后的基本粒子,其实是不存在的,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波动(弦),也就是“一念不觉”,本来世界是清净的,平等的,没有波动,“一念不觉”,就产生波动,产生波动,就是“而生无名”,波动形成种种基本粒子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基本粒子就构成世界.
  这方面可以参考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
  +++++++++++++++++++++++++++++++++++++++++++++++++++++++++++++++++
  学习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础,不然肯定会花了时间精力,然后觉得功夫不得力,到时候怀疑佛,毁谤佛,就不好了.
  其实佛对我们说得很清楚了,《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
  《百喻经》里面有个故事说得更生动,有一个愚人,看到他人富家三层楼很漂亮,于是叫来木匠,要造第三层楼,木匠说,不建第一层,不建第二层,哪儿能建第三层?愚人说,我不用建第一层第二层,我只要第三层.众人听了,都笑那个愚人.
  我们四众弟子也是一样,若不依三乘次第,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修学,和那个愚人就没有分别.
  大乘是起高楼大厦,建高楼必须有地基,地基扎实,高楼才稳固,地基是小乘佛法.
  没有小乘基础,高楼是用几支竹竿撑起来的,或者开始挺好看,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纵观历史,中国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说的不对呢?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其实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为基础,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
  而学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规》是其中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
  对于小乘来说,下面节选《佛陀的启示》一书,经供参考.
  佛对于讨论不必要的形上学方面的问题不感兴趣.这些都是纯粹的臆想,只能制造莫须有的问题.他把它们形容为“戏论的原野”.在他的弟子中,似乎有几个人不能领会佛的这种态度.因为有一个例子:一个叫做鬘童子的弟子,就曾以十条有名的形上学方面的问题问佛,并要求佛作一个答覆.〔注三十四〕
  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忽然起来去到佛所,行过礼后在一旁坐下,就说:
  “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些问题世尊总不解释,或将之搁置一边,或予以摒斥.这些问题是:(一)宇宙是永恒的,还是(二)不永恒的?(三)是有限的,还是(四)无限的?(五)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六)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七)如来死后尚继续存在,还是(八)不再继续存在,还是(九)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还是(十)既不存在亦(同时)不不存在?这些问题,世尊从未为我解释.这(态度)我不喜欢,也不能领会.我要到世尊那里去问个明白.如果世尊为我解释,我就继续在他座下修习梵行.如果他不为我解释,我就要离开僧团他往.如果世尊知道宇宙是永恒的,就请照这样给我解释.如果世尊知道宇宙是不是永恒的,也请明白说.如果世尊不知道到底宇宙是永恒不永恒等等,那末,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应当直说‘我不知道,我不明白.’”
  佛给鬘童子的回答,对于今日数以百万计,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形上问题上,而毫无必要地自行扰乱其心境的宁静的人,当大有裨益.
  “鬘童子,我历来有没有对你说过:‘来!鬘童子,到我座下来学习梵行,我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从来没有,世尊.”
  “那末,鬘童子,就说你自己,你曾否告诉我:‘世尊,我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世尊要为我解答这些问题.’?”
  “也没有,世尊.”
  “就拿现在来说,鬘童子,我也没有告诉你‘来我座下修习梵行,我为你解释这些问题’而你也没告诉我‘世尊,我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世尊要为我解答这些问题’.
  既然是这样,你这愚蠢的人呀!是谁摒弃了谁呢?〔注三十五〕
  “鬘童子,如果有人说‘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除非他为我解释这些问题’,此人还没有得到如来的答案时就要死掉了.鬘童子,假如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使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意把这箭拔出来,要到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武士)、婆罗门种(宗教师)、吠舍种(农商),还是首陀种(贱民);他的姓名与氏族;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到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种羽毛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鬘童子,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鬘童子,如果有人说‘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知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接著,佛即为鬘童子解释,梵行是与这种见解无关的.不论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如何,世间实有生、老、坏、死、忧、戚、哀、痛、苦恼.“而在此生中,我所说法可灭如是等等苦恼,是为涅盘.”
  “因此,鬘童子,记住:我所解释的,已解释了.我所未解释的,即不再解释.我所未解释的是什么呢?宇宙是永恒?是不永恒?等十问是我所不回答的.鬘童子,为什么我不解答这些问题呢?因为它们没有用处.它们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圆觉、涅盘.因此,我没有为你们解答这些问题.”
  “那末,我所解释的,又是些什么呢?我说明了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注三十六〕鬘童子,为什么我要解释这些呢?因为它们有用.它们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连,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圆觉、涅盘.因此我解释这些法.”〔注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