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代背景 有经验的可以帮忙说说看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本人万分感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9:41:37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代背景 有经验的可以帮忙说说看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本人万分感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代背景 有经验的可以帮忙说说看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本人万分感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代背景 有经验的可以帮忙说说看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本人万分感谢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并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假的感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姑娘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课文的难点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一句是:“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说得直白些,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是作者在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鸣不平.
另一句话是:“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可以这样安排:在检查预习、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导入新课之后,首先应认真地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然后,讨论理清课文思路,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一引导学生精读.
精读“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对小女孩现实生活感受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这一部分一定要搞扎实,为精读重点部分打好基础.
精读“擦火柴”这部分,应先整体默读这一部分,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企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象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寒冷.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读法自学.最后,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上加深理解和感受.
精读“冻死街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很可能提出: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甚至学生还可能问: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人们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这些问题都与前文的内容有关,特别是后两个问题涉及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对全篇主旨的理解,应该组织学生联系前文深入讨论,然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同时,应抓住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提出的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组织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
3?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个问题的汇报交流可在精读理解各部分内容之后进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4?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此题意在虚拟情境,想象与小女孩对话,一方面深化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进行说、写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可放在精读理解全文之后进行,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练习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互相借鉴,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和怜悯.也可以让学生先写一写,再读一读、评一评.
5?本课应注意的字词.生字中,“焰”“填”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指导写字要注意,“蜷”的右边是“卷”,不是“券”;“焰”字的右半部是“臽”不是“舀”.“兜”字要注意书写的笔顺:兜.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师理解教材时参考.
刀和叉:指外国人用来吃东西的餐具.
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6?“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是“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课外阅读量,还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交流.
四、参考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曾在拿破仑军队中当过雇佣兵.父亲死后,母亲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单独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之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坚持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在十七岁那年,安徒生发表了诗剧《阿尔芙索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安徒生写过一些剧本、小说、游记和诗歌,但他的主要作品是童话.他的童话和过去的一般童话不同,并不是民间传说的重述.安徒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发表于1835年底,作为他送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此后,他的童话故事相继出版.
在英语国家中,安徒生的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同时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他的作品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是丹麦对世界文学最伟大的贡献.
由安徒生的生命历程组成的《我生命的故事》一书,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安徒生自传.
圣诞节全称“耶稣圣诞节”.据说耶稣基督是公历12月25日诞生的,教徒们视为节日.一般西方国家在这一天都要放假庆祝,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我国的春节.圣诞节的主要装饰是圣诞树.一般为松树、枞树等塔形常绿树,挂以白絮,象征白雪,点上蜡烛,安上彩灯,表示欢乐幸福.在圣诞节中最受欢迎的人物是圣诞老人.传说他是芬兰人,叫圣涅克劳斯.每年圣诞节时,圣诞老人会乘坐鹿拉的雪橇,从遥远的北方赶来,从各家的烟囱进入屋内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楼上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