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和周的斗争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11:33:50

太祖和周的斗争史
太祖和周的斗争史

太祖和周的斗争史
随便说说,1、周世宗和宋太祖是君臣关系,宋太祖早年便投奔了郭威,后来又得到世宗极大的信任,高平之战中,在樊爱能等高级将领退却的情况下,惟独初出茅庐的赵匡胤振臂一呼,挥军直击汉辽联军,为周军挽回了战局,并奠定了周世宗的威望.
延伸到2,赵匡胤出自军旅,一辈子都跟军事打交道,而柴荣从小跟着义父郭威,对于他早年从军的记载较少,较多的是跟父亲处理政务,应该说,在政治能力上突出,类似于现在的普京,当一把手能起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赵匡胤的军旅生涯如数家珍,除了高平之战外,还有随世宗三征南唐,北征辽国,均是领兵在第一线的将领,所以在军事能力上,我个人认为赵匡胤高出一筹.二人在军事上也有分歧,在世宗北伐,平定燕南之地的时候,诸将纷纷表示出兵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州十七县,乃不世之功.一番恭维后,又劝言,幽州乃辽国南京,有重兵把守,不容易攻克,不如就此撤军,世宗不允,后来赵匡胤单独面见柴荣,意见仍然是撤军,后来世宗病重,才不得已撤军.当时幽州的形势,当辽国皇帝听到周师逼近幽州后,已亲自带兵增援,若两方相撞,真的是一场大战,但是幽州仍不能顺利攻克,诸将可能有畏惧心理,但赵匡胤久经战争,他也认为不如见好就收,可见从纯军事观点讲,周军并无攻克幽州的十足把握.世宗的意图应该是政治上的,消除北方的边患好放心统一全国,而赵匡胤从纯军事的观点入手,劝世宗收兵,也有统一全国再北伐,成算更大的意思.
另外,虽然世宗北伐时期,正是辽国“睡王”当政时期,政治黑暗,贵族倾轧不休的时期,但是周军的逼近,无疑于一场国难,内部再大的矛盾也能团结到一起,加上辽国军事实力本来就不弱,若团结一心与周国作战,胜负真的不好说.
3、4合起来回答,周世宗刚正严明,大权独揽,而宋太祖八面玲珑,工于心计,尤其是赵匡胤的为人处世哲学高明,文的,他有赵普这个核心谋士,武的,又有义社十兄弟,所以,赵匡胤的人望非常好,善于拉拢人心,而周世宗,在这方面就逊色的多,比如周世宗的一个美谈,一次开封建造宫殿,世宗视察时,发现民工连吃饭的筷子都没有,于是立斩内侍孙希延,此举很振奋人心,但是五代时期北方经济残破,民工的生活状况更不用说,世宗此举过于鲁莽,已有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这是一桩冤案.另外立有大功的大将孟汉卿,只因一点贪污就被世宗赐死,当时就有言官表示孟汉卿罪不至死,但世宗表示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世宗时期,执法严峻,不少功臣大将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沙门岛,虽然执法刚正不阿,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大臣武将极为畏惧,战战兢兢,对他们来说,皇帝是一个让他们畏服的人,这一恶果,和陈桥的出奇顺利也有关系.可以说,世宗是个刚正、严明、重大义,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和心计的人.反观赵匡胤,手段灵活的多,为人亲切平和,继位后讨伐后蜀,当时天寒地冻,赵匡胤特别派人送了件貂皮大衣给前线将领,让其感动不已.另外,赵匡胤做事很讲究政治利益,不过于拘泥原则,陈桥时,赵匡胤下令不可杀一人,但是军校王彦升不但把侍卫司指挥使韩通给杀了,而且还把他全家都屠了,赵匡胤本想和平的交权,在百姓心中建立一个正面形象,但全被鲁莽的王彦升所毁,而且直接暴露了他的篡位野心,光辉形象破产,使赵匡胤极为恼怒,几次声明要杀王彦升以正法纪,但最终没有动手,可见为了维护最高利益,他可以不杀王彦升这个“乱陈贼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赵匡胤统一全国的光辉功业背后,更应该重视的是,赵匡胤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这些,恰恰是世宗打下的,世宗即位时,国力贫弱,他硬是花了五年时间,是大周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代,这五年,他连年发动战争,征汉、征蜀、征唐、征辽,连年兴修工程建设,他营建都城开封,修造运河以利军运,他带头烧制瓷器,发展经济,兴建水军,为南征做准备,这热火朝天的五年,民生经济不但没有凋敝,反而有所提高,要是换在别的朝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正是世宗的励精图治,迅速使大周从一个贫弱的朝代变成一个具有统一实力的强有力的过度,这些,都是世宗创下的,并走上了统一道路,最后,由宋太祖接任.
柴荣和赵匡胤,一个是大才,一个是天才,赵匡胤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军事才能一流,而且政治能力不输世宗,而且手段巧妙,做事圆滑,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但是有一点,赵匡胤永远比不了柴荣,这就是世宗的影响,远远大于太祖,赵匡胤虽然名列毛泽东的诗句“唐宗宋祖”之中,但他带来的,是一个积弱不振,三百年来只会称臣赔款的朝代.而世宗英武不凡,锐意进取,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划过黑暗的天际,给汉人带来无比的希望,他励精图治、亲历亲为,爱民如子、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肉身也要促进国家的进步,他在那个汉族受胡骑欺凌的时代,敢于向强大的契丹铁骑挑战,并一举奠定了胜利,他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
论人品,周世宗是正义的化身,是百姓的福星.而赵匡胤集大奸大忠于一身,是个最务实的政治家.不能用道德来评价他.当然,他的人品不如世宗高尚.
套句关于将军的名言,伟大的将军,要么是让人畏服的,要么是让人敬畏的,世宗属于前者,太祖属于后者.
最后说下陈桥,这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政变,在五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显得非常干净、文明,相比之前历次血性政变,只死了韩通一家,可说非常完美.关于完美的原因,赵匡胤有些运气的成分,对世宗忠心的人不是没有,比如号称五代诸葛亮的王朴,就是对世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而且只死在世宗之前3个月,倘使他多活6个月,赵匡胤的把戏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题.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柴荣的皇后符氏,她是五代的一个奇女子,当初她的原配夫家造反,整门被灭,唯独她不惧追兵,大义凛然的表示自己是符彦卿的女儿,且与追兵的将军郭威是至交,追兵不敢伤害,护送到了郭威处,后来许配给了柴荣.她于显德三年病逝,世宗又少了一个肱骨之人,相比后来的小符后,真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弱小女子.
显德六年,正是世宗班子最脆弱的时候,肱骨之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别看大臣对他都敬敬畏畏,其实都是墙头草,站在大树下而已,一旦有个强势人物出现,他们会立即追随,这也跟世宗平时用法严峻,刻薄寡恩有关.另外,世宗回京10天就病死了,也没时间从容布置后事,让赵匡胤钻了空子,可以说,世宗的身后真的是非常不幸.
而赵匡胤的形势非常有利,他本来在军中就有很高的声望,又被提拔为殿前司一把手,在7岁的柴宗训和20芳龄的小符后面前,可以放心安插自己的亲信,经过半年的秘密准备,突然发难,一举端掉了韩通这个忠心有余而智力不足的钉子,宗训和小符后一下子成了他的刀上俎、板上肉,只能乖乖就范.赵匡胤建立一代新朝,这和他的机运与才智能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