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TA NUOVA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6:10:36

LA VITA NUOVA怎么样
LA VITA NUOVA怎么样

LA VITA NUOVA怎么样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来主宰我了.” 这是但丁《新生》中的一首诗,描写的是但丁初见恋人贝特丽思时的情景,也就是这个让但丁震颤、悸动、抖抖索索的女人,整整影响了但丁的一生.正如但丁自己所说的“被爱神所主宰”,贝特丽思的出现从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了但丁的爱情堡垒,并在他心中激起了对纯洁、神圣与美好的无限追求,这追求让但丁在压抑的令人窒息的中世纪开辟出一片自己的空间,在这里,他使自己超脱于俗世的纷扰,执政佛罗伦萨抑或是被流放都无法奴役他的内心,但丁才得以用他那追求光明的眼睛审视这个世界,才得以直面天使,歌颂上帝.贝特丽思并未真正属于但丁,二人相识阶段也始终保持着距离,可这并不妨碍她将一切美好与希望带给他,因为但丁是个敏锐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天才,他需要的恰恰不是完完全全的认知和占有,而是一种带有距离感的、朦胧的美,其中朦胧未知的成分对但丁来说才是最有魅力,事实证明,他的创造力将这种美扩张到了极致,以至于超越爱情本身的范畴,最终达到了诗歌创作、政治和伦理的高峰. 关于贝特丽思为何会影响但丁一生,我想先从但丁的生活时代、个人性格以及人生经历这几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探究. 一、 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整个欧洲还笼罩在中世纪的阴云之下,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历史学家吉拉尔得描绘当时的情景为:学者的道德堕落和卑劣无行,人们愤怒、虚荣、固执、自我欣赏、放荡的私生活,各种各样的不道德行为,对师长的忘恩负义,以及对大人物的卑鄙的谄媚等.[1]这种压抑、黑暗的现实激发了但丁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所以但丁在本性上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 身为理想主义者,是但丁不能忘记贝特丽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自从第一次相见时起,贝特丽思就走进了但丁的理想世界,成了这个理想世界的代言人.但丁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一个有理想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他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为美好的人和事物,不会轻易地向现实妥协低头.所以,即便后来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个初恋恋人,贝特丽思虽然早早辞世,却始终活在但丁的精神世界里,温暖着但丁的内心,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从这种角度讲,贝特丽思死后的地位反而提高了,她由恋人上升到精神导师的角色,指引着但丁前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要安排由贝特丽思来带领自己游历天国. 除了理想主义者,但丁还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他敏锐,对内心感情的把握能力很强,正如他在《新生》中写道,“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其实,每一次与贝特丽思的相遇都在但丁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悸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并将它们写到诗里,铭记在内心,也深化到思想中去,而一个感情麻木的人肯定无法做到这些.同时,他想象力丰富,整个《神曲》的创作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九重天外的天国、七座大山象征的炼狱、大漏斗一般的地狱,其中涉及的场景和隐喻不计其数,全部都是但丁想象的产物.由此推测,他在与贝特丽思的爱情上也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仅仅见过三次,可但丁的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个形象丰满的、纯洁而又神圣的恋人形象了,也许贝特丽思根本没有这么完美,可但丁赋予她完美的诠释.但丁如同一个画家,只是看一眼风景,就能闭上双眼用自己的色彩将风景再现,与其说再现,毋宁说重新赋予其生命,这就是想象和创造力.另外,但丁还坚忍不拔,这与其理想主义者的本性是有关的,对美好的坚守让他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即便在流放的困难时期他也没有产生自杀的念头,在对待贝特丽思的感情问题上,但丁也是选择了几十年如一日,无法忘怀. 但丁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他虽做过佛罗伦萨执政官,但长期被流放,四处飘泊,与家人分开,在社会生活中也被严重边缘化,最终客死异乡.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如意的现实生活让但丁更加坚守自己的理想世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的,而现实的打击让但丁只能选择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自我实现的满足,因而更坚定了理想主义者的信念.由此可猜想,但丁的妻子无法取代的贝特丽思的地位,她们分属不同的世界,与妻子吵架后,但丁很可能会习惯性地从贝特丽思这里找寻灵魂的抚慰与内心的慰藉,继而将精力脱离世俗事务,转移到对美与神圣的追求上来.可见,贝特丽思是盛开在但丁理想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贝特丽思会对但丁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有一个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在但丁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前,贝特丽思的影响又占了多大比重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 1、激发了诗歌创作性直觉,促成了诗歌成就 无可否认,但丁的著名诗集《新生》的绝大部分创作源泉来自贝特丽思,整部《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凝聚了但丁多年来对贝特丽思的爱慕和赞美,以及她死后沉痛的哀悼,可以说,没有贝特丽思就没有《新生》,也就不会有但丁柔美清新的诗体. 具体来看,《新生》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但丁与贝特丽思的前两次见面,抒发自己对她的爱慕与赞美之情.在描述贝特丽思的美丽时,诗人写道,“天主想借她身上创造新奇的事物.她的肤色几乎像珍珠一般洁白,对女人来说恰到好处,十分贴切.她拥有自然所能赐予美好的一切.她那举世无双的美艳,便是证据.当她的两只眸子流盼四顾,就会放射出爱情的烈焰.谁一见到,眼睛就会发炎;烈焰射透到每人内心深处.她脸上人们不能凝视的地方.你看,爱神就把它画上.”但丁用至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绝世美人的形象,体现了见到恋人时他内心强烈的爱慕与渴望之情. 第二部分主要抒写爱情的升华,这时诗人已经能够抛开单纯的相貌与魅力的赞美,而转向对圣洁、崇高的爱情的歌颂,贝特丽思的形象也由脱俗的美人转为高洁的天使.例如但丁写道,“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是多么温存,多么谦逊,每人舌头颤栗而不出声,眼睛也不敢向她正视.她经过时听到赞美之词,整个风采谦虚而又温文,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对瞅她的人,她显出欢悦的神情,她的眼睛将甜蜜传到别人心里.而没有体验的人什么也不懂.看来从她的脸容之中,移动着一个精灵,温柔而充满绵绵情意.‘赞叹吧’,对着灵魂这么说一声.”这段描述刻画了彬彬有礼、纯洁而高贵的贝特丽思的形象,并通过说她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赋予了贝特丽思宗教的色彩,此时她的魅力已经与天使之美相融合,诗人对贝特丽思之爱也开始升华到一种天国之爱、理想之爱. 第三部分主要写对贝特丽思的悼念.一方面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恋人的的无限思念,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深化了贝特丽思的精神美,确立她在自己心中永恒的天使、爱神的地位. 我认为《新生》的创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它确立了朴素自然的清新之体,是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一大进步,相对于当时流行的西西里诗派是一种突破和进步.其次,《新生》有着丰富的隐喻,它已不仅仅是但丁个人的恋爱诗集,融合了诗人关于爱、宗教、理想、世界的观念,而成了一部象征着人类最高理想的著作.贝特丽思,是将但丁带到诗歌创作顶峰的引路人,是她,激发了但丁的创作性直觉,促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2、 强化了但丁性格中的理想主义成分 但丁本身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对理想长期的坚守与贝特丽思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有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同化的例子,也有理想主义者最终变为犬儒的典型,可是但丁没有,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贝特丽思. 但丁的爱情是寄托在贝特丽思身上的,即便她早早辞世,有爱情支撑的理想主义绝不同于没有爱情支撑的情况.当但丁被流放、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生活窘迫时,他一定会想到贝特丽思,一定会从他的天使那里寻求慰藉与勇气,因为再勇敢的人也会有一个脆弱的倾诉点,贝特丽思无疑是但丁最好的选择.爱情让但丁更勇敢、坚定且不畏艰险,更巧妙的是,它与但丁的宗教观相结合,塑造了天使般圣洁的恋人形象.所以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更彻底也更坚定. 但有一点,如果贝特丽思没有过早去世,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了.贝特丽思若嫁作他人妇,但丁纵然可以一直迷恋着她,却难以将她神化,因为她本身已经纠缠在繁复的俗世中,并且与另一个男人一起生活,这无论如何也与一个圣洁的天使形象相悖.假如贝特丽思最终嫁给但丁,情况也许更糟糕,所谓距离产生美,距离感是但丁对贝特丽思产生强烈爱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说,贝特丽思的完美很大程度上是由但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主观臆造出来的,而一旦两个人开始密切生活,但丁的想象力将没有任何机会发挥,他也会慢慢发现贝特丽思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更不会把她当作一个完美的天使.由此可见,与其说贝特丽思,不如说贝特丽思之死,对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起了强化作用. 3、促成但丁政治伦理领域成就 除了《新生》,但丁还写过《神曲》、《论世界帝国》等著作,提出了按照美德来建立德治社会的理想,以实现社会平等.我认为但丁的终极贡献不在于诗歌艺术上,而在于他取得的政治、伦理领域成就——提出了道德政治论.以《神曲》为例,天堂和地狱、光明和黑暗、仁爱与残暴、理性与愚昧、善与恶,这些都是以鲜明的道德对峙为基础的.但丁认为,人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善人终会有善报,而恶人也会因偏离正道而万劫不复,这样,就不难理解但丁的著名论断,“一旦正义成为尘世的最大威力,世界就有最良好的秩序”. 可见,但丁的终极关怀不是狭义的个人主义,而转向了如何实现人类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或者说,但丁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国治、天下平的局面.可由于无奈的人生经历和坎坷的个人命运,但丁只能退而立言,通过理性思考来探究正义的出路.这种意义上来说,但丁更是一个哲学家,背负着诗人背负不动的社会责任,为改造现实世界坚忍不拔地行进. 但丁的这种政治理想归根结底是一种博爱,而这种博爱最初的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他对贝特丽思的个人之爱.是贝特丽思,让但丁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好与希望,贝特丽思在但丁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让他觉得神往并值得追求.可是,对个人之爱如何上升到对人类之爱?我想贝特丽思之死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贝特丽思永远地离开,但丁的爱情不可能再有发展的可能,它或者也随之死亡,或者换一种新的形式存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丁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无法忘记贝特丽思.他不断地神化、抽象对贝特丽思的爱,直到它超越了男欢女爱的范畴,上升到一种对一切美好事物之爱的高度,在这个层面上,博爱才得以成为可能. 仍然设想贝特丽思没有离开,但丁既无法让自己的爱得到升华,也不会有专注的、投入的精力进行政治伦理思考,后果难免是但丁落入俗套,一事无成.正如尼采与莎乐美,在莎乐美彻底离开尼采后,尼采才真正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与创作,并于次年著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爱情与理想很多时候是异步的,可是但丁同时拥有精神的爱情和理想,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的不幸. 三、 贝特丽思,是但丁相爱但无法相守的恋人,改变了但丁的一生,进而也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她如昙花一般,仅仅在这个世界开过一次就匆匆凋谢了,可她却开的那么灿烂,让人欣羡、爱慕和赞叹. “如今,她已和我们永久别离,成为精神美的化身,至高无上.她通过天庭,射出爱情的光芒,这光芒向天使们亲切致意,并使他们崇高的智慧无比惊奇.” 我时常会想,在天国中的贝特丽思是如何看待但丁?这个被她影响了一生的男人,她也是爱他的吗?也许,她只是上帝派去但丁身边的一个天使,传递过上帝的福音后便离去了.但我相信,她一定是神圣的,因为但丁在她身上看到了光,不仅仅是爱情的,更是一切纯洁的、美好的存在,她给但丁勇气和希望.于是,但丁也将这光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于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传递光明的人,这个世界才变得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