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落实减负增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20:46:58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落实减负增效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落实减负增效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落实减负增效
5
时间短,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定位于课堂行为规范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定位于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等等.
每日一言,就是每天送给学生一句名人名言.“优秀就是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最好,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最好,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是我最喜欢的送给孩子们的每日一言.先讲故事:苏格拉底让把学生甩胳膊的动作每天做100下.10天以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什么是最简单的事?甩胳膊是简单的事,写字时头放正,肩放平,眼里本子一尺远,胸离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也是是简单的事.刚开始学生都能做到,一天,一年,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学生理解了每一项学习习惯,看似都是简单的事,不简单的原因是长期坚持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非高不可攀,树立学习的信心,认识习惯的重要.理解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许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长期做,做得认真,做得用心,越做越好,就是优秀.
三是每日点拨 渗透学习方法 .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和德国哲学家苗卡尔都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说:“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国古代也有“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措施、方式、手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也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习方法当然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型,针对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此外,每个人的基础、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个人素质不同,条件和环境不同,适合的方法也就不完全一样.所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既要选择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差异.
学生学习方法的分类决定于其学习的分类,有多少类学习,就有多少类学习方法.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看法不一.学习活动归属于活动,学习方法的分类可参照活动的


6
分类.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的方法.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识字、阅读、作文等学习方法.识字、阅读、作文的学习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时渗透.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的方法的指导,再接新班或新学期,都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并在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进行指导.为了突出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专门利用课前谈话每日点拨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有关复习话题的课前谈话第一次讲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学生明白学习要及时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呢?第二次讲给学生讲学习程度对记忆的影响.及时复习必须适当过量,如果背十遍能记住,最好背15遍,也就是过量50%效果最好.第三次再讲及时复习的有效方法——过电影.先讲李政道读书如何“过电影“,接着讲怎么过电影?“每节课下来想一想:这节课学的那篇课文?课文分几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写作方法有哪些?然后启发学生下课、走路、休息、上厕所、睡前都可以”过电影”.告诉学生利用边角时间过电影,每天六节课计算,每节课后用两分钟来“过电影”回忆,中午和晚上睡前分别以5分钟、10分钟回忆所学内容,便可产生永久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讲了,平时新课学完后,和学生一起“过电影”,学生渐渐掌握了方法.
板块三:新课20分钟 精心设计 梯度训练 突出重点
提到高效课堂,不由想起中学时代的两位教师.一位是代数老师,每次上课,板书满满登登,经常是下课了内容还没讲完.第二天上课,讲解错题至少在10分钟,甚至半节课,新课又讲不完,作业的正确率可想而知.一位是化学老师,他新课从来只讲半节课,然后写作业.写作业之前他几乎要把每道题点拨一遍,学生一般当堂10分钟左右完成作业,剩下10分钟他要求背公式、记概念,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他坐在讲台改作业,最晚课间作业绝对改完,学生作业全部面批.当时心想,化学老师真轻松.代数老师总说我们错题太多,两节课作业都改不完.偶尔学生有错题,不打×,当面点拨后再去改,最终学生的作业本上全是红色的√,几乎没有×.开始,我还有点纳闷,作业应该独立完成,老师怎么总是点拨后才让做,而且对做错的同学如此宽容呢.等到期末考试时才发现,全年级化学平均成绩在各科中排行第一,95分以上一大片.而我班代数平均成绩不足80分,85分以上寥寥无几.当时,并不明白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今天自己从事教师的职业,站在课堂效率的角度,重新审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颇受启发.


7
代数老师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没把学生教会.化学老师精讲精练,轻轻松松把学生让学生学会了,还完成了作业,一点不占用课余时间.那位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没把学生教会的教师,可以想象得到备课大而化之没伤脑筋,上课眉毛胡子一把抓,讲不清听不懂,每节课老师苦口婆心纠错题,形成了恶性循环.课上累的原因是课下没受累——备课教材挖掘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那位精讲精练,轻轻松松把学生教会的化学老师,可以推测到课下如何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选择教法,备课受累了,上课学生学会了,教师自然轻松了,成绩好也是必然.
同样是受累,只不过累的时间不同,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看来我们当教师的,还是在备课上受点累比较划算.那位可敬的化学老师备课把握训练重点,设计梯度训练,学生学得轻松,堪称减负增效的典范.
相信大家都听过“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层次性.语文教学听说读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有多少收效,很难量化,很难评价.
观摩名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也可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教学思路.要设计出清清楚楚一条线的教学思路,必须认真研读课程,准确把握学段训练重点,然后把目标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直至每篇课文,并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如果陷入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困境,就只能说明教师还不具备分解目标,突出重点的能力.教材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主体的定位上,都是很有针对性、有重点,只有准确理解,才能由边际走向靶心.
知识体系梯度训练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梯度性.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梯度训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梯度训练;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低中高学段课文都有涉及,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有区别,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低年级只需要了解把什么比做什么即可.中年级就要分清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能说出作用,并且能写出简单的比喻句,在作文中运用.高年级就必须分清明喻、暗喻、了解借喻、博喻,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不是写一句比喻句,而是写一组比喻句.梯度训练包含第二层含义指从每节课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分层练习落实梯度训练.再以高年级比喻句教学为例,仿写比喻句设计以下两个练习选做其一,就是面向全体,分类推进,让优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
1、天上的云像 ,像 ,像 . 2、春天像 ,让世界姹紫嫣红;


8
春天像 ,让世界充满音符; 春天像 ,让世界充满欢乐; 春天像 , ; 春天像 , .
板块四:作业复习15分钟 精讲多练 当堂作业 循环复习
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精讲 ”要求教师的讲课做到内容精要、方法恰当、语言精炼.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多练”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从事阅读、表达等活动,使他们在获得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练就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就讲和练的关系说,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
练即“训练”.“训练”是什么?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训练”作出了比较经典的解释,即“训”是教师的训导和教诲;“练”是学生的练习与实践.“训练”是达成语文能力核心目标的基本手段和途径.资深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杨再隋先生就曾指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的确,语文课不仅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要“训练扎实”.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分为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因此把课堂练习备进教学设计是本色语文课堂的真实需要.
公开课或平时听课,学生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间太少甚至是没有,往往是一堂课下来,下课时间已到,教师自认为没有讲完,还要拖堂几分钟时间,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孩子做作业.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在课间草草完成课堂作业,书写潦草,正确率低.那位化学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每节课留出让学生当堂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值得借鉴.
“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复习一两次就能巩固的,要细水长流,先紧后松.教师可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引导学生概括本节知识点、回忆本课知识点,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听写易错生字词语、背诵默写课文最难片段.每项知识点至少有六次强化印迹的机会,并且这六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进行的,做到及时巩固,不断循环重复.复习也不需次次必背,对于学过的内容,也许只要浏览一下,易混淆难记内容,稍加提醒,反复多次累加起来,一定会在记忆的可板上印上难忘的痕迹.不要小看下课前的五分钟,它的复习效果远远超过课下学生自己复习半小时.

9
“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会乐学、愿学,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最终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