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就达到了消除一切对立二分的境界.这说明,夫子的“仁”,是超越了善恶对立凡夫境界的仁义之仁.六祖慧能大师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07:14

孔圣人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就达到了消除一切对立二分的境界.这说明,夫子的“仁”,是超越了善恶对立凡夫境界的仁义之仁.六祖慧能大师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
孔圣人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就达到了消除一切对立二分的境界.这说明,夫子的“仁”,是超越
了善恶对立凡夫境界的仁义之仁.
六祖慧能大师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可见,孔子是大菩萨的境界,证到了空性,无善无恶.
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都是古佛所说的,他说世尊曾经讲过,世尊说,他从来没有将古佛所说的经上加一个字,比孔子的态度还要严谨.东西方的圣人给我们做榜样.也就是说,人人佛性本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前如是,现在也这样.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佛法讲“自性、真如、法身.”,基督教说终极真理,柏拉图说真理就在你心中.真理是真心中流露出来,不是要通过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得到的.
大道法而如是,从没离开我们的真心.孔子在周易里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
在本体上,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孔子说,吾“无知也”.孔子没有分别之“知”(识),但有二相归一相之“智”.因为,孔子“叩其两端(两极)而竭焉(消除二元对立,泯没对待)”.孔子“竭”其“两端”,就是“中”,“中”就是“抱一”、“得一”.“中庸”是孔子“抱一”、“得一”的理论基础.中庸之“中”,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庸”是指本体之相用也.中庸者,体相用一如也!所以,从认识论来看,能达到体相用一如境地,就是“中庸其至矣乎”!孔子明确指出,很少有人能契此(民鲜能久矣),说明其境界的高雅.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佛陀称此君子为“大心凡夫”.虽是凡夫,已发大心(大愿)追求.追求不息,就叫精进;精进之极,孔子称为“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时能契中庸,佛陀称为不退转菩萨.故时而中庸的君子,必得三昧正受,达无生法忍!
还有,道书也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与佛家所论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其义相通.

孔圣人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就达到了消除一切对立二分的境界.这说明,夫子的“仁”,是超越了善恶对立凡夫境界的仁义之仁.六祖慧能大师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
菩提涅盘,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止益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