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不是一位明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3:47:37

乾隆是不是一位明君
乾隆是不是一位明君

乾隆是不是一位明君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一般的太上皇,意指皇帝的皇帝).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继续训政三年.其实上已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已超过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六十一年,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正面评价:
1.内政“宽严相济”,开创“康乾盛世”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乾隆在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这一时期也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
2.外交“十全武功”,开疆扩土
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对历史影响较大的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具有离心倾向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3.文治“集大成”,封建文化顶峰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乾隆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君主专制的程度,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
4.一代雄主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负面评价:
1.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文字狱的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文字狱”是摧残知识分子最有力的工具.清王朝从征服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兴起“文字狱”,顺治、康熙当政时“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全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如徐某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纯乎是描述生活闲情的随兴之作,硬让乾隆曲解为讽刺清政府没有文化还故作斯文.乾隆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2.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玩.乾隆的祖父康熙曾到过江南六次,但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六下江南,但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此外,乾隆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积攒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3.虚饰浮华,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更喜欢别人颂扬他的智慧和才能.乾隆皇帝的虚荣心还体现在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贡”.凡是肯向中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乾隆皇帝为了鼓励中国以外的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藩属国”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例如中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巨坎堤王国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每次进贡砂金一两五钱.中国的回报则是堆积成山的绸缎、银币和茶叶.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乾隆皇帝进贡了.当周边的国家发现向乾隆进贡的好处时,就纷纷利用进贡的名义敲榨中国,并不惜用战争相威胁要求增加“进贡”的次数.乾隆皇帝为了一己虚荣和“面子”,把百姓的税钱不当回事,使中华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
4.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珅
乾隆皇帝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珅的出场.和珅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和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总结: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乾隆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还是有非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营下,才会有中国2000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总的说来乾隆的功绩在于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而他最大的过错则是没有正确认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还沉浸在中华泱泱大国梦里,他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清王朝的灭亡,中国的衰弱(当然他还有其他很多错误:大兴文字狱,七下江南,生活腐化,宠幸和珅,吏治败坏),总的说来这个帝王是很难评价的,所以我们要从他的两面来看,不过就我个人看来他还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也还是勉强算是个明君(当然他是赶不上唐太宗,康熙这些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378868.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7.htm

乾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他曾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纥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3.1 西北战事
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后,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拥有很...

全部展开

乾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他曾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纥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3.1 西北战事
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后,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控制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煽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清廷为敌。策布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续统领其众。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这场战争,从噶尔丹时代算起,已持续了近70年。
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和卓木、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职位,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3.2 西南战事
乾隆反对对西藏用兵,坚持以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区,并派遣军队以维持主权。此后清军曾远征缅甸和尼泊尔,迫使其承认自己的宗主国地位。
此外,西南的大小金川之战(大金川、小金川)也打得十分艰辛,两次反叛总共持续了近30年,贯穿了乾隆统治期的中段。乾隆先后两杀主帅,耗银七千万,才压服了这里的藏民。
3.3 对越战争
1787年,越南爆发西山三兄弟起义,末代黎朝国王出逃,寻求帮助以恢复他在升龙府(今河内)的统治。乾隆应允了他的要求并派出大批军队帮助他平定起义。1788年,清朝军队攻克了升龙府,但几个月后的春季,便遭到了阮惠及其所部发动的强烈攻势而再次沦陷。此后的90年中,对于越南事务和黎王及其家族,清政府只是作出了外交上的保护。
乾隆的军事扩张给清朝增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也带来了许多少数民族——回纥(回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鄂温克族和蒙古族。军事扩张也占用了帝国庞大的国库开支,这也成为清末国力衰弱,面对西方列强时清政府束手无策的一个间接的原因。
4、文治
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
即位初期,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共36000卷,含完整作品3450部,用15000誊写人员耗费20年而成。
乾隆本人是陶瓷艺术的爱好者,在其统治期间,中国的陶瓷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直至今日,一些乾隆朝的收藏品和陶瓷宫廷用器还被故宫博物院、伦敦大卫基金会所收藏。
建筑上,乾隆在圆明园的建造上打上了私人喜好的烙印,并亲自监督了西洋楼的建造。1750年,乾隆委托意大利天主会教士朗士宁设计了定时水钟和喷泉装置,以供皇家娱乐。
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4.1 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兴起旨在震慑反清势力,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清王朝的历史中,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这里把乾隆当政时最著名的文字狱列举如下:
1753年,乾隆屡次到江南游历,民不聊生。江西抚州、千总卢鲁生假借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撰写劝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辞意悲切,全国广为传颂。案发后卢鲁生千刀万剐,两个儿子处斩,受牵连定罪下狱的有一千多人。
1755年,内阁大学士胡中藻所著《坚磨室诗抄》中有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认为他故意把“浊”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测,处斩。广西巡抚满族人鄂昌跟胡中藻作诗唱和,在《塞上吟》一诗中称蒙古人为“胡儿”,乾隆认为鄂昌自己就是胡儿,诋毁同类,丧心病狂,下令自杀。
“:“……乃近来多效汉人习气,往往稍解章句,即妄为诗歌,动以浮夸相尚,……即如鄂昌,身系满洲,世受国恩,乃任广西巡抚时,见胡中藻悖逆诗词,不但不知愤恨,且与之往复唱和,实为丧心之尤!……着将此通行传谕八旗,……倘有托名读书,无知妄华,哆口吟咏,自蹈嚣凌、恶习者,朕必重治其家!。乾隆20年3日庚子。”——乾隆
1764年,秦州知州赖宏典向北京官员请托谋求升迁,信里说“点将交兵,不失军机”,乾隆认为他明目张胆谋反,砍头。
1778年,江苏东台诗人、原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乾隆非常赏识内阁大学士沈德潜,作诗常请他删改,乾隆作不出诗时还请他秘密代笔。沈德潜死后,乾隆命他的家人进呈沈的诗集,发现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诗也收录其中,这对乾隆的虚荣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恰好诗集中有咏黑牡丹一首,有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乾隆认为是影射入主中国的满族为“异种”,下令剖棺戮尸。
1781年,休致在家的前大理寺卿尹嘉铨所著书中自称“古稀老人”,又有句说“为王者师”。乾隆说“我自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
上面列举的是乾隆朝有代表性的“文字狱”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乾隆制造的“文字狱”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其目的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需要。
有关此节的详细情况,参见[文字狱]
4.2 下江南
乾隆和祖父康熙一样,那就是去江南考察民情。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过江南六次,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因此圆明园也被全世界称为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乾隆在内政方面创举不多,其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
4.3 为袁崇焕平反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案情始末终于真相大白。乾隆大帝还编写了《四库全书》。当时很多明朝史书,为了美化变态的明朝皇帝,竟然恶毒污蔑袁督师是汉奸,这些书都被乾隆大帝统统烧掉或者改掉了,只保留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
5、“十全老人”
乾隆统治的中后期,随着自身逐渐老迈,本性变的好大喜功,喜欢周围人的颂扬。乾隆本身具有优秀的文学功底,但除了炫耀他的“绝世文才”外,还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乾隆曾得意的自封为“十全老人”,有如下功绩:
·1747年:平大小金川;
·1755年:平准部;
·1757年:再平准部;
·1759年:平回部;
·1769年:平缅甸;
·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8年:平台湾;
·1789年:平越南;
·1791年:平尼泊尔;
·1792年:再平尼泊尔。
是个好皇帝

收起

不喜欢他,觉得他很是好大喜功

十全老人尸不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活该!

乾隆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乾隆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我认为乾隆是一个有政治见解的皇帝
从他如何对待和绅可以看出
他并不是不知道和绅是个贪官
但是他知道朝政是需要两股力量互相把持的
如果只有和绅一个人 或者是其他的人单独把持的话
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局面
所以 他没有除掉和绅
而且乾隆非常会为人处世
在他当皇帝到六十年的时候 他主动退位
这是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

全部展开

我认为乾隆是一个有政治见解的皇帝
从他如何对待和绅可以看出
他并不是不知道和绅是个贪官
但是他知道朝政是需要两股力量互相把持的
如果只有和绅一个人 或者是其他的人单独把持的话
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局面
所以 他没有除掉和绅
而且乾隆非常会为人处世
在他当皇帝到六十年的时候 他主动退位
这是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在位的六十一年的时间
为了让后人更崇敬康熙皇帝
所以我认为乾隆皇帝还是不错的一个好皇帝

收起

历史早有定论,非你我所能反驳。虽然历代明君不可能没有任何瑕疵和纰漏,但功大于过。

晚年的乾隆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公子,青年和珅有着不错的办事能力和抱负,并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并在他统治的后期被擢升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和珅熟谙做官技巧,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掩盖下,把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官场上浸淫多年后,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就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

全部展开

晚年的乾隆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公子,青年和珅有着不错的办事能力和抱负,并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并在他统治的后期被擢升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和珅熟谙做官技巧,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掩盖下,把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官场上浸淫多年后,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就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嘉庆查抄出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收起

乾隆还是深谙政治权数的,建立过一定功勋的,但是年老后好大喜功的皇帝。
对于清朝,争议很多。但是清朝的却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口迅速增长,民族融合,将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至于一些饥荒,有可能是人口与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协调发生的。中国内地的土地已经大规模开发,没有多余的土地能够利用,过多的烧林造田,所以产生多次饥荒和自然灾害,这在明朝后期已经显现,但是即使如此,清朝的入关的确...

全部展开

乾隆还是深谙政治权数的,建立过一定功勋的,但是年老后好大喜功的皇帝。
对于清朝,争议很多。但是清朝的却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口迅速增长,民族融合,将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至于一些饥荒,有可能是人口与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协调发生的。中国内地的土地已经大规模开发,没有多余的土地能够利用,过多的烧林造田,所以产生多次饥荒和自然灾害,这在明朝后期已经显现,但是即使如此,清朝的入关的确缓解之中矛盾,使得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其民族特殊性使得清朝在统治汉人有诸多限制和措施,这是落后,无可非议,但对于清朝政府这是个明智之举。在有造船业的衰落是在明朝中期,是明朝政府没有财力来维持政府的面子工程,再加上海上倭寇横行,航海行动不得不中止。至于民族的原罪我们就不要追究,清朝的崛起是个事实,同时也是个奇迹。这个民族的再次崛起是很不易的,在被成吉思汗打败后,一个小民族竟然能够东山再起,当然有些非常手段,这是他所崛起应该的造成的,试问哪个民族的举起不是伴随着其他民族的灭亡。在有科技,明朝火器的发展已经是停滞阶段,虽严军队配备火器,但是实力还是不太理想,再有明朝政府的火器多是从欧洲买来,并不是自产。
乾隆皇帝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里,国力达到了顶峰,但是也使他同时把大清朝推向下行道。

收起

不是,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败家子弟。乾隆在历史只能说沾了祖上的光。真正他的连一般的皇帝都称不算。更别说什么十全文治、十全武功之类的了。没事玩玩文字狱,和绅在他眼下做了二十年。贪的钱既然是清朝十年的税收。他巡游各地把国库的花了个真叫干净,又用卖官、议罪银等连昏君都没敢做过的事来敛钱财。手段倒也算高明,就是苦了百姓。百姓没官职可拿出来卖,都只有卖自己儿女了。军事上既被缅甸这样一个小国都打得大败...

全部展开

不是,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败家子弟。乾隆在历史只能说沾了祖上的光。真正他的连一般的皇帝都称不算。更别说什么十全文治、十全武功之类的了。没事玩玩文字狱,和绅在他眼下做了二十年。贪的钱既然是清朝十年的税收。他巡游各地把国库的花了个真叫干净,又用卖官、议罪银等连昏君都没敢做过的事来敛钱财。手段倒也算高明,就是苦了百姓。百姓没官职可拿出来卖,都只有卖自己儿女了。军事上既被缅甸这样一个小国都打得大败。自己吹嘘自己是千古一帝,比李世民都英明。他没事还玩写诗,写的三万首诗,数量上倒是得了第一。内容与文学艺术上等于零。三万首没一句让人说得出口,是个真正昏君中的“明君”。

收起

世界上哪里有明君
我们的老百姓老实啊
只要比昏君好一点
我们就毫不吝惜地把“明君”的帽子给他
没有乾隆的昏聩
哪有鸦片战争的屈辱
祸根啊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