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人口的增长?求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21:52:40

怎么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人口的增长?求答案
怎么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人口的增长?求答案

怎么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人口的增长?求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性的人口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了,世界的人口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人口问题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基本方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最主要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这些措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尽管一个时期有些地方的土政策不免过激),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人口素质,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使“两个文明”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所有这些,已经得到国际国内相关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并且获得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高度赞赏,这足以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机制的更新,体制的变革,以及市场经济大潮,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和众多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等,产生了大范围、社会性的震荡.产生深度积极影响的同时,所带来消极影响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给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有关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据我所知,现在有一些只有一个女孩的父母,想尽各种办法偷生第二胎,那些因单位停产长期放假的,手握调令闲居家中的,停薪留职的,假病休的,和单位领导闹意见不上班的,被精简解聘待业的,外地来的商贩,打工流浪人员等,这些人各钻各的空子,想方设法生二胎,甚至三胎.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有女孩子,想再生个男孩,而那些有了男孩子的,只有少部分人想再生个女孩,他们认为,虽然没有女孩,儿媳妇将来总会娶到家里,养女孩不过是给别人尽义务.农村的情况更甚,偷生第三胎也并不罕见,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不生出个男孩死不罢休.
为什么一定要生个男孩子呢?男女除了生理上的体力差别外,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人认为男孩是“根”,女孩是“果”,而“果”是最终要被人摘去的.“根”在什么地方呢?“根”就“根”在男人拥有并无法律依据的独占性姓氏继承权.在我们中国,不成文的风俗习惯,有时比正式颁布的法律更能有效制约人们的思想行为.中国数千年来陈旧的封建思想意识,陈旧的人口和婚姻观念,陈旧的子孙延续传统,陈旧的“无后为大”封建礼教樊篱,是我国人口有增无减最终的社会、思想、道德根源.生产力发展迟缓,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等,是其经济根源.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各种避孕措施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是其技术根源.目前普遍认同的是,只要科学技术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充实了,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自然也就不再多要孩子了,但上述条件何时才能实现呢?现实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这个庞大的基数压得我们几乎喘不过气来,使那些条件似乎变得更加遥远.人口问题的确十分复杂,很大程度上与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进退并不成比例,而单纯的思想认识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环境因素所产生消极影响的不良后果,有时会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比如人口问题即是.
在持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等同于解决了人口问题.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或者说已经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还是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持续增长,如果不是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地方政府采取一些强硬甚至过激手段的话,我国的人口恐怕早已达到十五或二十亿了罢!由此看来,中国的人口控制,不但是长期的,而且更应该是战略性的,一味单方面地讲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或者采取一些外在性措施,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的情况与西方不同,中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现状,包括建设社会主义,也必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见,要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必须用“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办法.我坚信,这种“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办法,很可能会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提供借鉴,并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那么,这种办法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组成国家和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的组成依赖于婚姻,婚姻的结合是生育,生育的结果是女孩或者男孩.在我们中国,人口得不到根本有效的控制,问题就出在生男孩或生女孩上.我们继续分析下去,一般的家庭,都希望至少能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也许是因为人不过也只有男女两性的缘故吧.有男有女,便与生育他(她)们(我顺便说一下,我国的汉字在提到两个以上男性时,通常用“他们”,指两个以上女性时用“她们”,而对于两个以上有男有女的情景,还是称“他们”,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应该在“他们”和“她们”之外再造一个能代表上述情景的更合适的词)的父母的性别相照应,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人心要求公平与和谐的愿望,但从另一方面,却恰好证明了人的自私.其实说穿了,自私这东西与生俱来,人皆有之,比如人在婴儿时期,就不让别的婴儿吃自己母亲的奶水;稍大一点,就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东西,不让别的孩子拿去,却总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长大以后,绝大多数人私心更重.反过来,如果人类社会不存在自私,首先这婚姻问题就不好办,我们能想象一个由群婚制组成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吗?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集体的是个人的,个人的也是集体的,这看上去是罩了光环,其实可望而不可及,通常称为不可思议.也许有人会提起原始社会,请想一想,原始社会那种模式能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吗?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能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吗?原始社会之所以解体,就因为其内部存在有自私的根苗,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自私就没有国家,国家本身就是自私的产物.世界上的人口之所以成了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私在作怪.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看,自私这东西是不容易被消灭的,那么,由自私产生出来的问题,最好用自私的办法去解决,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以毒攻毒,负负得正.
我国目前的现状,人口控制阻力最大、困难最多的是在农村.我国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来自农村.城乡虽有差别,但在人口控制问题上,农村与城市的根源是一样的.我们拥有一段共同的历史,同一个祖先,处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受着同样历史遗留下来的思想意识、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旧的传统习惯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左右着现当代人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回避这一现实,农村的人口控制问题解决了,中国的人口控制问题也就解决了80%.尽管如此,在人口控制问题上,仍然应该农村城市一起来,双管齐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的人口控制,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不能忽视城市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先导带头作用.城市对于农村的多方面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对于各种优越性的向往是空泛苍白的宣传所不能左右的.
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人口长期以来之所以得不到有效控制,其根源在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数千年延续下来陈旧的传宗接代封建思想和婚姻观.传宗接代的方式就是子随父姓,而且,人为地认为,只有男孩子才有姓氏延续继承权,并且男孩女孩都只能随父姓,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尽管这种情况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公平合理与否,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为依据,正如不能认为许多人多少年来都有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的坏习惯就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一样.即便是从最基本的生理角度来说,生育子女,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事,缺一不可.在孩子身上,既有母亲的血肉,也有父亲的骨血,又因为婴儿直接脱胎于母体,并依靠母亲的奶水成活生长,直到会吃奶水以外的食物.从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婴儿身上,母亲所占成分的比例,要比父亲所占成分的比例多得多.再说断奶之后的抚养,我们的祖先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便进入了父系社会,原因是男人在劳动生产、狩猎采食和社会活动中,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实际作用越来越大,最终取代了女人.大概从那时起,便开始了子随父姓,这是自然界强弱法则和人类社会优胜劣汰规律的又一次显现.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更不把女人当人看,于是对女人就有了“贱内”、“糟糠”、“弄瓦”之类的蔑视称呼.那时的女人一般都呆在家里做些家务,一个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多半依靠男人,这样从表面看,仿佛是男人养活了女人和孩子,子随父姓也无可厚非(其实已婚成家并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古代,在养育子女方面,母亲至少要付出一半的劳动,这和堆放的砖瓦泥灰不是房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况且处在那样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然而从近代开始,情况已有不同;近代是过渡期,到现代直至当代,情况就今非昔比了.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男女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是完全平等的,男女同工同酬.现在的家庭,家庭生活和养育子女的费用,主要来自于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量,男女差别不是太大(有的家庭男多女少,有的家庭女多男少,这主要与职业有关),也就是说,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应该是平等的.那么,回过头来再说前面,在一个婴孩身上,母亲所占成份的比例,要比父亲所占成份的比例多得多,加上养育子女方面母亲和父亲所付出的各方面的量基本相等,等号后面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在同等条件下,对于子女,母亲比父亲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利!第一套方案提倡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
提倡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亲的姓,缩小男女差别,实现男女权利平等.自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之后,男人便在家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女人降到了从属地位.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男人不但主要地支配着家庭,而且获得了传宗接代的权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自然选择是盲目的选择,例如野草和庄稼一起生长;有些地方多雨成灾,有些地方干旱无雨;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一些动植物繁衍过剩;自然给了鸟类一双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却没有给人一双翅膀等等,不胜枚举,但人类却可以改变这种不利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人们除去野草,使庄稼茁壮生长;疏通河道,改水分流,使水灾之水流入大海或干旱之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濒临灭绝的动值物,扼制繁殖过剩的动植物;制造了火箭、飞机、飞船,航天飞机,使人比有翅膀的鸟飞得更远、更高.这些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有必要、有能力改变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世界上所有盲目不合理的选择,当然,也包括改变人类自身.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女应该到男家,男就不能到女家呢?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自我限制与自我束缚,只要与法律不悖,人不妨可以做任何一种尝试.所有的尝试,都是成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壮举,便是很好的例证.
在我国,如河东狮吼这样的惧内现象,简直太普遍了,究其原因,不外乎男人求爱于女人,并把女人娶到家里和自己一起生活,女人又给男人生了孩子(不少人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更有决定意义的是,在性生活方面,男人需要女人经常性的满足,对于男人来说,就欠了女人许多的“债务”.正如人们常说的,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有求于别人,腰板总是挺不直的.借钱时,需要求人;办事时,需要求人;恋爱时,需要连追带求;让别人还钱时,又不能不求人……,在我们这里,需要求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这样,做为“负债”的男人,对于“债主”女人不惧是不可能的.因为惧怕,就要事事跑在前面,女人最不爱干的事情,男人必须早干、多干;因为惧怕,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服从;因为惧怕,就不能不牺牲自己去满足对方(当然,如果是一个贤妻良母,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不过就目前看,贤妻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古已有之,延续至现代当代愈演愈盛的现象,实在是毁了许许多多很有事业成功希望的男人们.在某些方面,我们不妨将日本国的有关情况做为参考,也就是说,在家庭中,如果女人能够反过来全力支持男人成就事业,把男人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我敢说,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不会是目前这个样子.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其它人为和自然因素对于社会发展的阻碍和影响.所以,如果男到女家,至少上述情况的程度会减弱许多,女人便反过来觉得是“负债者”,会给具有事业心的男人提供许多时间和生活上的便利.据我所知,至少在城市,那些虽数量极少,因种种原因男到女家者,多半家务劳动都由女方承担(包括女方的父母).这还是男虽到女家,但表面情况是男方先娶亲以后,过一段时间,男才到女方家庭生活,并且子女仍随男性.如果女方直接娶进丈夫,并且子女随母姓,可想而知,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就不逊色于帝王了.去掉了许许多多繁琐的家务,大量的时间和宽松的条件,极利于那些有事业心的男人在短时间内出成果.
要知道,在成功者的背后,有不计其数的半途而废者,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有碍于繁琐繁忙家务的拖累,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随之而来的便是独生女问题.这个问题在近几年还不甚明显,因为还没有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本身,还没有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再过二十年、三十年,独生子女问题便自然而然地突显出来.那些生了一个男孩子的家庭相对来说比较自得,认为自己有了“根苗”,可以传宗接代,对得起老祖先,而且将来可以娶到媳妇,自己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得享天伦之乐.但是对于那些只生了一个女孩子的家庭,便自认为“绝后”且不说,将来女儿长大,被人娶走,老俩口在一起少有精神寄托,一些人再无业余爱好,精神生活难免空虚,不免产生不平衡之感.然而,如果人们,尤其是只生了一个女孩子的父母,能够接受本方案,亦即接受了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之后,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可以产生一种心理平衡,双方都会认为将来自己的家庭可能如自己的愿——将来谁娶谁,谁到谁家还不一定呢!或者新婚夫妇自己单独生活,子女随谁的姓,也未可知(家庭中也并非不能引进竞争机制),于是,大家都能得到假想的满意.这就在实际上打消了只生一个女孩的父母在未来生活、家庭和其它方面的不平衡心理,觉得生男生女很可能一样,甚至因为女孩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优越性,要比生男孩更好一些.
提倡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的另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处理好全社会普遍存在的婆媳关系问题.婆媳关系,历来是家庭生活非常重要却很棘手的问题,处理好婆媳关系,家庭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据我所知,许多婚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来因种种矛盾,很不愉快地和父母分开的家庭,绝大多数是因为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即婆媳矛盾造成的,而那些男到女家组成的家庭,却极少有类似情况发生.那些婚后便和父母分开居住的家庭,婆媳关系相对较好,而且离父母越远,婆媳关系越好相处.我想,我们平时所说的“远亲”,或许指的就是类似于此的情况.我认为,提倡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是处理好婆媳关系比较有效的办法之一.这样,婚姻中女方的某种本性心理得到了满足,而男人总是宽宏大量的,得到了心理满足的女人,不但在娘家乐于多做家务,也会很乐意抽时间到公婆家多做些家务,这就从各观上了结了男人的一件时有牵挂的心事,给男人成就事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然,男人也会在闲暇和必要时帮助照顾双方父母家庭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说明一下.提倡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有人不禁要问,男方的父母不是也只剩下老俩口,他(她)们会怎样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它并不难回答.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无论是婚姻的男方或女方,都只能成全一方的家庭(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或者两方的家庭都不能成全(婚后子女单独生活),男到女家之后,男方家庭在生活方面,如前面说过的那样,由于婚后女方得到了某种本性的心理满足,自然很愿意为公婆做事,多出力,多付出,以求得心理平衡——不争谁,也不欠谁.而婚后的男人,因为异于以往离开了父母,更觉应该尽心报达,经常看望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尽孝心,是可想而知的.除生活之外,男方父母所不尽意之处,主要是一种心理倾斜.这里,舆论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在强大的舆论攻势面前,如果人人都这样,家家都如此,也就不会有人再说什么,就像现在女到男家不会有人说什么一样.这正如大清统治下,人人都有辫子,谁也不认为留辫子不好,反说不留辫子的不是;当今的男人和大多数女人都不留辫子,谁也不认为不留辫子不好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从公平的角度看,男到女家并无不是.我们可以这样算一算(以生育子女的父母为基准),从生育子女到子女结婚前的二十五年,那些生育了男孩子的父母们是在满足中度过的;子女结婚后二十五年,那些生育了女孩子的父母们也是在满足中度过的,因为他(她)们的女儿将别人的男儿娶到了家里,加上生育子女前的二十五年,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已是七十五岁左右的高龄了.这时,他(她)们的思想平衡应表现在:男方的父母想,我们这辈子生了个男孩子;女方的父母想,我们的女儿将别人的男儿娶到了家里.这时候,他(她)们很可能已见到了重孙儿或重孙女儿了,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老可安度晚年,少有前辈照管,高高兴兴,皆大欢喜,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所谓不满足,不过是人们狭隘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罢了.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男到女家,子女也可随母姓这一举措,铲除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思想,使人们从内心深处确确实实认识到生男生女都一样,生男有生男的好处,生女有生女的优点,各得其所,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