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抗日时的贡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25:18

百姓抗日时的贡献
百姓抗日时的贡献

百姓抗日时的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1)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所以能够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国有句古老的格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和必然的选择.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便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怒潮.而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全国,从城市到乡村,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大众;不论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族危亡的关心,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滚滚洪流.工农大众尽管生活困苦,饱受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长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然而他们中间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发挥出惊人的潜力.工农大众不仅以自己的劳动支撑着中国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他们也是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最基本力量.中国知识分子在呼唤民众进行抗日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他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宣传群众、鼓动群众,唤起民族的觉醒.中国工商界在抗战期间也显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原先集中在沿海的许多工厂纷纷向条件艰苦的西南迁移,工商界人士还掀起了献金义卖支持抗战的运动,这些都对支持长期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虽然居住地区不同,人数各异,但几乎都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北起黑龙江,南到五指山,东至台湾,西抵西藏,汉、满、蒙、回、藏、维、苗、瑶、黎、壮等各民族,都以自己民族的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成千上万支各民族的游击队、自卫队和敌人作战,难以数计的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等,在夜以继日地奔忙.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人民,一直就未游离于抗日斗争之外,他们根据台湾地区的实际,除举行武装起义暴动外,还以隐蔽的手段破坏日军的军需生产,故意拖延征工、征粮、征税时间,破坏公路、铁路、桥梁,阻断交通,许多台湾同胞还直接到祖国大陆进行抗日活动.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虽然未能大规模发展,但他们的斗争起到了大陆人民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有效地配合了大陆人民的抗战.抗日战争期间,香港和澳门同胞,始终积极参加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港澳地区是祖国获得海外援助的重要国际补给线,大量的抗战物资由港澳转运内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澳地区的广大人民,在内地人民抗日武装的支援下,与日本占领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在祖国处于危难之时,也未袖手旁观,他们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提出的“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在民族大义感召下,原先中国国内长期相互混战的各派军队,也以统一的编制共同开赴抗日前线,并在战场上体现了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被西方人视为停滞、孱弱和一盘散沙的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正如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所说:“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
  (2)人民群众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1页).因此,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只有使军队与民众相结合,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支持长期抗战的强大后盾.战争胜负是由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和主观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的,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从政治因素看,战争的性质要通过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来体现.战争的政治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经济因素看,战争依赖于经济,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但经济条件、物质基础是靠广大人民群众去生产、创造并运往前线的.战争的经济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军事因素看,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决定着军事力量的强弱.人民群众与军队紧密结合,就会形成战胜敌人的整体优势,就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等缺陷条件.战争的军事因素正是通过人民群众对军队的配合程度长期发挥作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从自然地理因素看,人民群众最熟悉战区自然地理条件,他们站在哪一边,直接影响着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利用程度,进而影响到战争的胜负;从主观指导能力的因素看,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是创造战略战术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在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中,都处于主体地位.
  事实上,由于中日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中的一个”,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无论“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449页)但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小国,本土只及中国的1/28,人口只有中国的1/6,且资源缺乏.相反,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兵多.这种强弱优势的相互转变,没有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是根本做不到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持长期抗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正如毛泽东在七大上所指出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总之,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和汗同日本侵略者英勇地奋战了八年之久.”
  人民群众是进行抗战的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是大而弱的中国对小而强的日本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由于敌强我弱,广泛动员全民族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关键在于它是一场全民族参加的空前的人民战争.
  抗战初期,中国各党派都强调应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战.解放区的广大民兵和自卫军不仅配合军队作战,还为八路军、新四军提供了雄厚的兵源.在抗战期间,解放区民兵数量始终为军队数量的2至3倍,从而保证了军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加上八路军、新四军内部实行官兵平等,极少出现逃兵现象,被公认为中国作战最勇敢的军队.原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承认,“共产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其政策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相反,国民党统治区主要靠“抓壮丁”的强迫征集方式来补充军队,以致逃亡不断.
  在解放区内,民兵及其他群众组织不仅是作战单位,也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经济封锁的生产组织.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可能,就毫无例外地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在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能够长期坚持.
  由于解放区内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党、政、军、民紧密结合,使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和补充有了可靠的保证,使日本侵略者不但要同解放区军队作战,还要同广大人民群众作战.对此日军曾哀叹:“对付共军犹如割除根深蒂固的杂草,费尽力气毫无成效,真是无能为力.”
  人民群众斗争智慧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发挥.抗日战争期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各种巧妙的方式与敌作战.抗日根据地内的群众武装装备很差,除有少量武装从敌人那里缴获外,主要武器是自制的火枪、刀、矛以及解放区兵工厂生产的地雷、手榴弹.在这种情况下,民兵游击队避免与日军打正规战,而是以各种巧妙的方式袭击敌人,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等,就是根据地人民在战斗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此外,男女老幼齐动手,破坏道路、烧毁桥梁、拆围墙、割电线等,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同日军进行斗争,使日本侵略者防不胜防,真正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历时14年之久.为了民族的存续、河山不破,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特别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的8年,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线和20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先后有2亿人民群众直接、间接参加了对日作战,并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总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从简单的数字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3)高扬“抗战精神”,推进民族伟大复兴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民族的耻辱,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为了民族利益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而这种民族气节,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充分.不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爱国官兵,不论是普通的民众,还是社会贤达,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都能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共赴国难,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抗日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蕴藏在中华民族中的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抗日战争中更是超乎想象地得以张扬.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阶层的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只有整个民族共赴国难,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正如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所积极倡导的,“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坚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因此,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不分阶层,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最终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局面.其声势、其规模、其广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最强大、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最鲜明的写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中国人民来说,要时刻牢记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灾难,不忘历史的惨痛教训,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古人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今天,我们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放松,都要一心一意地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只有齐心,才能凝聚力量;只有协力,才能成就大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任务.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继续高扬抗战时期共赴国难、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集中的智慧集中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