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现在学有没有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54:15

论语现在学有没有用
论语现在学有没有用

论语现在学有没有用
不讲治国讲做人 钱教授说,现在学《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过去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流传了1000多年,直到现在还常常有人提. 事实上在古代,并没有要用《论语》去治天下的意思.《论语》最本质的思想不在于治国,而是一种关于人生的学问,钱教授解释说,其实治国的核心也是在做人.所谓“政者正也”,意思是治国就要正人,正己,这个着重点也是落在做人上. 钱教授建议用另外一句话来代替“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读《论语》,学做人,现在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及读《论语》的作用就要体现在这里,要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 《论语》说做人 人人都该懂大道 在讲座上,钱教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学做人,在《论语》里最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许多听众都没答上来. 在《论语》里,学做人最主要体现在励志方面,即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钱教授举例说,不久前他去一个学校,里面有个孔子学院,那里的学生都要读《论语》,他跟里面的孩子们聊了一下,问他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想做大官,有人说想做大款,甚至连想做明星的都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一个人全面的要求,即首先要“志于道”——要立志,就在于这个道.这个道就是指做人的大道.无论你要当教师、科学家还是当大官,都没妨碍,因为这些都只属于你个人的职业和事业.这个职业和事业,于各人是不同的,是可以选择的,且由机遇和环境决定.至于道则不局限于某一项具体的职业、事业,而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的一个共同要求. 这个共同的要求在《论语》里体现出来,就是要懂得做人共同的大道,这个大道是人人都要懂的.正如中国人说,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就是提倡先要学做一个好人,然后才能够从事你的职业. “有了做人这个大道,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医生,不然即使你事业上、职业上做得很成功,但是你仍然是失败的.”钱教授最后总结. 《论语》看快乐 不义之财难快乐 钱教授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求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和普遍追求,所以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主张大家做苦行僧,他同时认为快乐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对快乐的追求也不同. 《论语》里好多处谈论快乐的句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大概意思是虽然是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我乐在其中,用不义的手段而得到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这就是孔子的快乐所在. 为什么孔子能够做到这样,而很多人都是做不到?钱教授解释,在同样的环境下,人对快乐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生活上的表现也不一样.那些腐败分子,他们的快乐是想尽办法弄到钱,买房子包二奶,满足物质要求,他们很享受这样的快乐.那些人会说,这是他们心灵所追求的快乐.这个说法看似无可厚非.事实上,孔子还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有益的,有的快乐是有损的,而且不是绝对的.如果大家只是追求自己心灵的快乐,而损害了他人、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论语》解热点 见义勇为=做该做的 对于时下受关注的见义勇为话题,钱教授也用《论语》进行了阐述. 现在很多人对见义勇为的要求很高,就是你要和歹徒进行搏斗,你要去舍己救人,其实,这只是见义勇为的最高境界,在论语里,对见义勇为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见义不为,无勇也.”是说你看到你应该做的,符合道义和要求的东西你不去做,那就是无勇,反过来,你看见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做该做的. 做该做的,听上去谁都懂,实际上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在考虑做还是不做的时候,无非出于两种考虑:该做不该做?这件事情做了对我有好处吗? 《论语》提倡遇到事情的时候,该做的就做,不管有没有好处,这个思想放大到个人利益的取舍上,就是不取不义之财;在生死问题上,就是只要是为了维护义,你就可以去做.如果每件事情都能符合义的要求,该做的就做,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有一天就可以达到见义勇为的最高境界——舍己救人、取义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