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7:39:33

《满江红》的意思是什么?
《满江红》的意思是什么?

《满江红》的意思是什么?
满江红赏析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 《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他在写作 《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 《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很少有人怀疑 《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第一个对此提出怀疑的余嘉锡,他在 《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了两点疑问;岳飞孙子岳珂所编 《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曾是不遗余力的,此集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为何未收此词?此其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 《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宽亦未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此其二.作者进一步考证:在明代,北方鞑靼族倒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阙”,“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继余嘉锡之后,60年代后期,夏承焘也写了一篇 《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从词的内容上找出了一个证据,即“贺兰山阙”的地名所指问题.他认为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此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这是一.如果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明中叶以后也是如此,若以泛指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此为二.1980年,海内外又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热潮.如台湾 《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的文章,再次对 《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了疑问.他首先指出 《满江红》词中用了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是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其次,他认为 《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 《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后者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相形之下,“ 《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对此持不同意见的邓广铭、王起、李安等则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辩驳.邓广铭于1981年5月初著文指出,岳飞的 《满江红》不是伪作.他认为:第一,岳霖、岳珂两代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如 《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 《家集》中,如果排除他们父子当时没有收集到的可能性就断定是假的,那么,这首诗如果又因为 《宾退录》的失传后而出现在明人的著作中,就能对此怀疑吗?此外,从 《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 《家集》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岳飞既然有 《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本事,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 《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第三,如果 《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是影射明朝的什么事体呢?如果撇开 《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李安则针对孙述宇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 《满江红》词”;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同.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因此,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江”.他还就 《满江红》与 《小重山》两词的格调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两词作于不同的时间,格调自然不同,不能以此非议作者.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
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新.收拾:整顿.
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品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
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
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
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水努力,老大徒伤
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
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
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
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
《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
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