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56:44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
经过数十年的实验与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数学发展到语文、科学、物理、化学、体育等多学科;还实现了从教学法到教学理论的飞跃发展.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 一、钻研教材,找准尝试的切入点 二、精心设计,使尝试持续达成 三、合作互补,把尝试引向深入 四、活用教材,在尝试中创新 五、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尝试结果 六、依据教材,用活尝试法 “尝试教学法”萌芽于小学,是特级教师邱学华1982年创立,倡导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法.经过数十年的实验与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数学发展到语文、科学、物理、化学、体育等多学科;还实现了从教学法到教学理论的飞跃发展. 尝试教学法是先由教师提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其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体现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它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有利于落实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与领悟、阅与读、习惯、能力、素养的训练与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几点肤浅的认识.一、钻研教材,找准尝试的切入点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法并不是盲目的尝试,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阅读教学的规律,确定好学生尝试的切入点.由扶到放,由易到难.例:我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检查做到人人会读,再让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部分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及拼音,使学生在读文中加深生字的学习巩固.接下安排学生完成:1、朗读全文,找出课文写了秋天的雨几方面的内容.2、小组合作画出描写秋天的雨的特点的句子.3、赏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美的句或段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4、找出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在这个尝试活动中,学生在旧知识——一、二年级拼音的学习基础上,尝试自学生字是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进行学习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读、朗读、赏读这些环节,理清了课文思路.画出写秋天的雨特点得句子,使学生尝试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同时,达到了感悟与训练的有机结合,悟中有练,练中有悟.在读生字、画组词、找关键词及修辞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浅层次尝试训练,这些训练能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自学生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尝试题,为有感情读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和段,必然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感悟课文,感悟其景之美,自觉内化文中的语言.这样由简单的生字尝试学习到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尝试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的尝试学习一步一步引入高潮.总之,尝试的切入点的难易要适度,尝试切入点过于容易,会助长学生浅尝辄止,过难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阻碍尝试活动的实施.二、精心设计,使尝试持续达成 尝试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尝试问题极为重要.提出尝试问题,是向学生提出尝试任务也就是尝试目标,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要一步.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课内向课外,由实际到想象,能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例: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可由简单课文内容的理解到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可这样设计,出示尝试问题: 老人观察到的现象 骆驼的特点 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找出关键词句完成上表.然后完成上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又如: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这样的尝试问题:“你们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资料争辩一下“有没有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由简单课文内容的理解到人物感情的升华,由枯燥的课内学习引向富有挑战性的课外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尝试热情.使学生的尝试热情逐渐高涨、尝试活动得以持续进行.三、合作互补,把尝试引向深入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合作互补始终贯穿于尝试的全过程.如:在生字的尝试学习时,稍难的尝试问题只有少数同学能解决时,尝试过程中有不同答案时,尝试中产生出新的问题时等.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得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检查,互相改正自己错误,互相完善各自的解题答案,把产生的新问题在学生间互相解决,把你悟懂的地方教给我,把我理解深刻的地方讲给其余同学听一听.如:教学《林海》一课,画出文章中“亲切”、“舒服”的句子,说说作者每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完成这一尝试题时,画出“亲切”、“舒服”有关的句子98%的学生能完成,而说说作者每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就只有15%的学生能说个大概.这时就得组织学生使用自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油然而生”、“建设结为一体”、“日益密切”等,在小组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学生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同时,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把尝试活动引向更深一个层次.四、活用教材,在尝试中创新 尝试教学法的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此,教学中要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积极优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去拓展,去各抒己见,从而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课文介绍鸟多一段时,从鸟的颜色、大小、起飞的次数等说明鸟多,还用了一个词语“应接不暇”来形容.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我除了媒体展示鸟的天堂的部分图片,我让学生开动脑筋,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鸟的天堂会有些什么鸟(说鸟名)?并用一个词来说明鸟的多.学生根据自己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经过短时间的合作交流,各种各样的鸟立即出现在课堂中有: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形容多的词众说纷纷:大量、不计其数、不可计数、鸟山鸟海、数不胜数、满天星斗、千军万鸟、摩肩接踵……五、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尝试结果 在教学系统中,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了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四者缺一不可.要求把问题、解答、评价、改错,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即洋思经验中提出的“堂堂清”: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1、语文练习解答中,有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如:组词、解释词语,部分问题的回答等.这时教师就要对有不同说法的,但是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和评价,以张扬学生的个性. 2、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尝试情况,掌握反馈信息,进行二次备课,确定教师该讲那些,需讲到那个程度.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在完成“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选词填空的尝试练习中,学生就是以“猜迷“的方式选填,根本没从本质上把三词儿区分清楚.这时,教师就得从词意入手,从实际生活中用到三词儿的例子引伸开去.进行及时的矫正、讲解和指导,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二次尝试,以求把矫正内容加以体验、实践. 3、矫正评价以后要分层检查落实.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领悟程度存在差异.矫正后要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好在哪儿,错在什么地方,那儿需要改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存在矫正后不改正,可用教师检查班委,班委检查组长,组长检查组员,组对优生教会差生的方式,层层落实.六、依据教材,用活尝试法 尝试教学理论有一个基本教学模式即:“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完成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二次尝试练习”.这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教学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 1、根据教学需要可调控基本程序中一步或几步的顺序.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完全是陌生的,教师可先媒体介绍城市有关资料以激起学生尝试的欲望.《凡卡》一课中,外国人的名字特别不顺口、难读、难记、难分,此时教师须做一定训练、指导,象这类的文章可把第五步教师讲解调到第三步出示尝试题之前. 2、可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人物介绍、写作背景介绍、文学常识的介绍等,可在第二步出示尝试问题与第三步自学课本之间加一步教师的讲解、介绍. 3、当学生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的七步就不必分得很清楚,可以有机的结合进行.例如《秋天的雨》一课学生在积累好词、好句的时候,学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勾画.另外,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部分以文释文、以文答问,直截了当.这就要求学生边自学课本,边从课文中找答案完成尝试练习,这时尝试练习和自学课本便可以并为一步. 4、小学高年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产生了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不够.这时就可把基本式的前四步:“尝试准备——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提到课前作为预习来完成.例如《凡卡》、《小抄写员》这些文章篇幅较长.《开国大典》、《中子计算机与多媒体》需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这些都需把以上四步尝试活动放在课前完成. 总之,我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是对立的,而应该互相结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结合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也应与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导读式、启发式等教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富于生机的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