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有哪些差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36:18

英美文化有哪些差异
英美文化有哪些差异

英美文化有哪些差异
一、 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的教育差异中英美主要的文化与思维差异表现为:中国人讲求整体性,而英美人更注重个体性;中国人重视求同思维而英美人往往追求求异思维.这些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教育差异性. (一) 首先,表现在教育体制差异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育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大多是单科性学校,以行业性甚至岗位型专业为主.而英美教育方式则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训练学生们的忠诚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以及语言和思维能力.在学习方式上,中国和英美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英美教育是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知识的形成,不擅长考试.中国教育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不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突破思维和创新.英美国家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在国内,学业的完成多以讲授方式为主,考核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基础知识扎实牢固.而国外优秀的学生在回答考试问题时漏洞百出,想法甚至怪异,但长远来看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作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很难见到中国人的名字,原因就在这里.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全盘接受,分不清学科理论体系哪些部分在未来是可发展的,哪些部分是必须淘汰的.他们的导师根本就不喜欢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有稍稍相悖之处.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他们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英美的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通过判断把学科的价值观念发展出来,把过时的和走到顶峰的那部分扬弃掉.他们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因此,英美学生应该学一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则应该多多地学习英美学生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以兼收并蓄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勤于辩论,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 (二) 其次,表现在教育核心和目标差异性中国和英美教育最大差别就在于英美教育灵活、自然、多姿多彩,更接近孩子的天性.差异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英美教育并不过于强调分数,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根本目的.当学校或家长不恰当地强调分数的时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尖子学生一般具有竞争力,但获取高分并不是他们的动机,英美的学生把许多时间用在和自己竞赛上,为自己树立目标,然后设法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而中国教育比较注重分数,升学、高考等都是以分数来决定优先次序. 2.英美教育鼓励学生从社会中,大自然中获取知识,顺其自然发展.英美的学生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果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英美国家的父母承认孩子的个人爱好和执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形成宝贵的性格特征,譬如毅力、领导才能和协作能力,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而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接受,所有知识都是来自于书本,缺乏从社会中吸取知识,不能辨别知识的对与错,好与坏. 3.英美教育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英美学校不会让孩子去苦背标准答案,更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上课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讨论答案.英美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的思维永远是被鼓励的,而一个孩子是否出色,重在其个性鲜明和锋芒毕露的智能表现上.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 Try (尝试得好)”的赞许.在英美国家,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占的比例很大,四年大学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是:一年级2 :8,二年级4 :6,三年级6 :4,四年级8 :2.比较起来,我国的大学生实践课程少得多.英美国家的中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课时是在实验室、机房、图书馆、博物馆和实习基地度过的,而我国却让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纸上谈兵,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只注重让学生去接受、学习书本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 最后,表现在培养的学生创新性上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然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英美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 1、教育传统差距.教育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方式可用压制、保守来形容.老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许”、“不行”,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的需要和要求.英美国家老师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说的最多的是“yes” 、“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2、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英美国家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英美国家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英美国家教育的重要区别.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英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英美国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英美国家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英美国家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英美国家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英美国家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3、中国与英美国家高校科研模式不同.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人们对高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为了完成聘期内的论文数量,随便抓个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搜索,两三天就能凑出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英美国家对学术腐败普遍的提法是“不正当科学行为”.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在提议、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英美国家对于学术腐败采取的方针是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人证等,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英美国家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的现象基本见不到.二、文化差异在政治、经济中的表现 (一) 文化差异在政治上的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方国家在对待一些国际政治问题上产生分歧,主要体现在: 1、在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事关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冷战后,在一系列国际纷争中如在新世纪的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问题中,中国一直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作用来解决,并加强联合国的权威;而美国则意在操控联合国,一旦无法操控,便倾向于单边主义.在联合国扩常改革上中国坚持增加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以确保国际秩序的平等建构,而美国坚持以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维和贡献及综合国力和人权的实现状况来做评判标准,支持日本等国入常.美国的这种态度除了有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考虑外,含有明显的强国优势论. 2、在国际秩序建构上美国由于失去了苏联这个大对手,更加志在建立单极世界.它力促北约东扩,又借打击恐怖主义之机进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并将中国当作未来假想敌等等.而中国一直坚持反恐非扩大化,在国际社会反复倡导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独霸世界. 3、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一味单方面强调其对华贸易逆差的中国倾销因素,而回避谈及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发起多次纺织品等产业的贸易纠纷;中国则坚持认为贸易逆差的造成是美国方面部分产业发展过分受到保护而失去竞争力,贸易纠纷应该在双方让步的情况下进行解决.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引导西方大国不断向人民币施加升值的压力,以压迫人民币实行可自由兑换等国际金融自由化;而中国坚持认为现阶段只能按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有步骤地进行金融改革,否则不仅中国经济将会动荡,而且世界经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4、在价值观方面美国倡导全人类的民主、自由,认为美国价值观是最好的,其他民族应该遵循美国价值观.中国也追求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但是更强调在天下体系下的民主,强调各个民族实现民主的方式有差异,强调多样化和平等,不承认有任何一种文化占绝对优势地位和实现全球单一的价值观和文化.通过上面四个方面态度的差异,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性格的温和性.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崇尚“和为贵”.要求各国在解决分歧时相互妥协,这是化解国际矛盾的最好和最重要的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一民族文化的折射.而美国明显是清教精神下的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下的现实主义.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很多早期思想家受到欧洲“天赋人权”思想影响,获得独立后,美国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和拥有最好的制度,如果世界其他地方需要,就可以向它们进行传播. (二) 文化差异在经济上的表现中国的教育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移也非常困难.从上幼儿园到读研究生,中国教育一直强调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科学和工程几乎被所有家长、老师所认同.这样的教育体制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西方国家教育重在培养全方位的使实用性人才,并且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独立开放”、“民主”等思想的作用下,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移民,这就使得西方国家各个行业的人才比较平均,因此经济结构失衡的几率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三、中国教育培养人才缺陷中国教育的落后,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说,教育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上的缺失是造成一系列失败的根源.对于一代人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教育的失败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中国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理念的缺失以及对人才认识的片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灌输知识,忽视对下一代做一个具有正常社会人的培养.近年来,中国教育界虽然引进了能力培养的观念,但是知识加能力也不能足以使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正常的功能.要培养一个在社会上正常发挥作用的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涵盖如下三条基本理念,这也正是中国教育所缺乏的:1.独立的思想和人格;2.缜密的科学精神;3.博大的人文情怀.虽然如今国内也讲所谓“素质教育”,可这种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形式上,以为减少作业,学些棋琴书画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有一个误区,把打基础和做研究割裂开来,认为教育的初级阶段是打基础,重在学习知识,高级阶段才做研究.其实,创造力、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从小就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才能成长壮大.独立的思想是一颗种子,起初没有一个宽松的土壤,必定发育不良,等到基本定型之后,即使移植到良好的土壤里,或许能成才,但要成为栋梁之材就非常困难了.中国的传统教学还是教师传一个“道”,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操练去“悟道”.四、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国际科技、经济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特别是金融风暴肆虐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是推进和实现创新的关键.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的中国,由于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而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机构要以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措施顺应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和全球的创新体系提供支持做出贡献.建立创新型社会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必须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只看重硬技术、偏重训练工程思维,这样离开市场和人性的研究,难以建立价值.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可能不是社会科技和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而是社会性的过量教育和就业困难. 我对于高校的教育改革的建议就是:“做中学”、“产学合作”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