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05:43

武松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啊
武松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啊

武松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啊
第22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23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24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25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26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27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30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水浒中鲜活的人物
水浒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火暴脾气,对贫苦人民心怀怜悯的李逵;龙入浅滩被虾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酒后醉打景阳虎,杀劣嫂为兄报仇的武松......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位置。
这一节中惟独没有谈到宋江这个重要人物,关于宋江,前面也有过不少的描叙。再者其人的忠义尚有争论。侠义又不太突出,所以这篇水浒人物传就不在累赘。对宋江其人避而...

全部展开

水浒中鲜活的人物
水浒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火暴脾气,对贫苦人民心怀怜悯的李逵;龙入浅滩被虾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酒后醉打景阳虎,杀劣嫂为兄报仇的武松......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位置。
这一节中惟独没有谈到宋江这个重要人物,关于宋江,前面也有过不少的描叙。再者其人的忠义尚有争论。侠义又不太突出,所以这篇水浒人物传就不在累赘。对宋江其人避而不谈罢了。
1李逵是谁?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李逵是谁?还是第五十二回中,罗真人便对戴宗说得清楚:
"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这李逵在《水浒》中惹的事杀的人,真是多如牛毛。天杀星之名,还真是没有辜负的。从他身上,能看出童心,无理性,暴力等等关键词。但暴力也是一种美学谈资,何况这李逵终究还懂得孝和忠,便十足的难能可贵了。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坚决的农民起义者云云根本扯不上。
这样的李逵,能不可爱么?
2柴进,名副其实的柴大官人
《水浒传》精彩的部分有"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人物刻画生动,情节感人。林十回主要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为太尉高俅所害,发配沧州,仍不肯放过,一心一意置他于死地,终于逼上梁山。我小时候念的国文课本,选《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到"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碎珠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全身感到冷意。武十回主要写行者武松回乡探望兄长,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杀西门庆。武松后来随宋江南征,单臂擒方腊,在杭州六和寺出家。究竟是否事实,不必深究。自古英雄豪杰,只见一义,不因利害改变原则,身后虽受人尊敬,生前却常是一个悲剧,令人感伤。悲剧并非皆不能避免,然而总有一些侠义之士选择不避免,也算求仁得仁。宋十回当然是写宋江。
?? 林冲、武松、宋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为奸人所害,走投无路,官逼民反!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曾在沧州得到小旋风柴进的庇护和帮助。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周而有天下,赐柴氏子孙丹书铁券,使其享有免罪减刑的特权。沧州应在河北省东南部,邻近山东北部;梁山好汉发配沧州,大致需从聊城一带经过。《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高唐州即今聊城市高唐县,在聊城东北,与聊城之间隔有茌平县。柴进的叔父柴皇城住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弟殷天锡,要强占他的花园,打伤柴皇城,限期迁离。柴进得信赶去处理,恰好梁山泊的李逵在沧州柴家,随柴进前往,竟打死殷天锡,致使柴进下狱。宋江率梁山大军来救,并且请得公孙胜下山,破了高廉的妖法,方才救出了柴进。
柴进一开始几乎和宋江齐名,用流荡江湖的赌徒石将军石勇的话来说就是:"老子天下只让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这两个人,一个是宋江,一个是柴进。
柴进与宋江比起来,更有许多其它优势或优点。
首先是血统高贵。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子孙,地道的凤子龙孙金枝玉叶,身上有帝王血统,这在那个时代是绝对不可小觑的政治资本;
其次,柴进家底雄厚。一个人要想在江湖上博得仗义疏财之名,不是光有良好的愿望就行的,必须随时都能有大捧白亮亮的银子拿出来,以柴进的身世、地位、家业(书中前后写到了他有东、西两处大庄园),他想仗义疏财,无疑比晁盖、宋江更有条件;
再次,论个人的仪表风度教养,柴进当在宋江之上。梁山排座次后,宋江、柴进、燕青等人元夜入东京去钻李师师的门路,这宋江土头巴脑,哄起江湖好汉虽是一套又一套,但到了这种高级风月场所却难免捉襟见肘,"李师师说些街市俊俏的话,皆是柴进回答,燕青立在边头和哄取笑。""酒行三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柴进笑道:‘我表兄从来酒后如此,娘子勿笑。'"所谓梁山泊手段大概是指猜拳呼喝之类的粗相、野相吧?虽说一个人是不是英雄好汉用不着靠获得高级妓女的赏识来证明,但仅此一事也可证,在下说柴进仪表教养风度当在宋江之上,并非无根之谈;
第四,论武艺。从第九回洪教头的口中可知,"大官人好习枪棒",但柴进的武艺究竟如何,因书中从无柴进与人对阵的镜头,也不得而知。从情理上推想,大概不会甚高,但同样从情理上推想,至少不会比面临宰割时只知哀恳求饶的宋江差吧?
第五,从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的情节来看,柴进自有其非同小可的一面。柴进与燕青在东京城的酒楼上饮酒,只是偶然见到有班直(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人等出入宫廷,便能计谋立生,设计混入宫中,转到宋徽宗的御书房,割下屏风上"山东宋江"四字安然而出,这份过人之胆加上超凡之智,在梁山大寨一百单八将中也不见得还能有第二个人物吧?
因此从个人条件来看,无论是血统、家底、风度还是胆识,柴进都比宋江强,而前面又说过,他在江湖上的名望并不输于宋江,那么最后为什么是宋江而不是他柴进成了水泊梁山大寨主?勘破这一层谜,也就勘破了宋江之谜的部分关键所在。
3英雄末路的林冲
乍一看,林冲是《水浒》中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
林冲身上,似乎有《三国》中三个人物的影子:相貌如张飞,身手如赵云,一开始忍辱求全的性格象刘备。
说到林冲有像张飞的地方,有人也许会感到突兀,觉得《水浒》中那个谨细而能忍辱的禁军教头,和《三国》中性如烈火、暴躁卤莽的猛张飞实在挨不上,要说李逵像张飞还差不多。但列位看官当还记得林冲的绰号是什么,是"豹子头",第七回中他一出场,就说他的相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三国》中所写的张飞相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完全相同,就连兵器,也和张飞一样,是丈八蛇矛,此外第四十八回林冲出马擒捉扈三娘时,书中也有诗说"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这些都说明,《水浒传》的写定者一开始可能是想把林冲写成"水浒版"的张飞,甚至还可以推断,在我们今天已见不到的《水浒》成书前早期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里,说不定林冲真就是个张飞型的人物(《大宋宣和遗事》里有林冲的名字,绰号就已经是"豹子头",但没有他的独立故事),但到《水浒》成书时,已经有了个猛张飞型的黑李逵要写(在晚期水浒题材的元杂剧如《李逵负荆》里,李逵形象已与《水浒传》中的十分接近),于是,就重新写了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生故事,并在故事里寄托了一些有别于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些草莽人物故事的深沉情怀。
列位看官当还记得,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亡命山林之旅的,可以说,林冲是《水浒》中唯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浒传》一开头便先后讲述了两个颇为相似的人物--王进和林冲--的颇为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是禁军教头,都武艺高强、无辜善良,都是很理想的国家良将,却先后被高俅这象他自己一脚踢起的气毬般轻飘飘直升到高位的无赖小人横加迫害,一个被害得远走异乡,一个被害得家破人亡,最后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血腥复仇,然后蹿入草泽。水浒故事的讲述者就是通过拿他们与奸邪无赖高俅反复对比,传达出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贤处下、不肖居上的黑暗的政治格局的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无奈与愤懑。早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千百年来,在诗歌、戏曲、小说里,它不知被反复传写了多少次。因为千百年来屈原放逐的命运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岳飞风波亭的命运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水浒》中王进被逼逐的故事、林冲被迫害的故事和宋江最后被毒杀的故事,千百年来也一直就在一次次上演着。
从普适的意义来说,水浒世界里的林冲故事,还传达出中国人--尤其是有才干而善良的中国人那种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
林冲的被压抑,不仅仅是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而是来自各色人等: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计折磨,然后捆在野猪林,差点给一棍当头打死;到了柴进庄上,虽有柴进热诚相待,但仍不免一度得对趾高气扬的平庸之辈洪教头陪着笑脸;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可陆虞候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一幕风雪山神庙中,灵魂深处的"匪魂",如睡狮猛醒,在漫天的风雪中,在火烧草料场的熊熊大火映过来的火光中,猛下杀手,血溅山神庙前的风雪大地,遗下一幅血红雪白的惨烈森冷的图景,而后,踏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风雪之夜,经过柴进的庄园,进入看米囤的草屋烤火,接下来:
林冲烘着身上湿衣服,略有些干,只见火炭边煨着一个瓮儿,里面透着酒香。林冲便道:"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烦回些酒吃。"老庄客道:"我们每夜轮流看米囤,如今四更天气正冷,我们这几个吃尚且不够,哪得回与你,休要指望!"林冲又道:"胡乱只回三两碗与小人挡寒。"老庄客道:"你那人休缠休缠。"林冲闻得酒香,越要吃,说道:"没奈何,回些罢。"众庄客道:"好意着你烘衣裳向火,便来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时,将来吊在这里。"
为了在风雪之夜饮两碗酒挡寒,再三软语商量,这还有些林冲一向的行事性格的遗留(若是李逵、武松哪有这等耐性一味相求?十九会是径来抢夺),但在遭到喝斥拒绝后,再接下来却是:
林冲怒道:"这厮们好无道理!"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弹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
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土炕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一瓮酒来,吃了一会,剩了一半,提了枪,出门便走。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走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掉,随着那山涧边倒了,那里挣得起来。大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当时林冲醉倒在雪地上。
这是水浒世界里林冲唯一的一次快活饮酒,甚至是他唯一的一次从嘴里道出"快活"二字。梁山好汉中说"快活"说得最多的是李逵,李逵也的确是梁山好汉中最快活的一位,而这时林冲的夺酒及自称"老爷快活饮酒",那腔调,那行事,正宛如李逵。也许压抑了太久太久的林冲杀过人之后,终于可以一伸郁怀了,那蜷缩了太久的疲惫而沉重的灵魂也终于可以一得舒展了,需要放怀一醉,而这个一向谨细的林冲也果然醉倒了,在唯一一次"快活饮酒"后,醉倒在山涧边的雪地上。对于此段林冲"撒野"的情节,有人如王珏、李殿元先生在《〈水浒传〉中的悬案》一书中认为和《水浒传》对林冲的前后描写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应视作技术处理不当带来的裂痕,即《水浒传》是由一个个人传记连缀而成的,那些个人传记如林冲传、武松传是一个人,而连缀者是另一个人,连缀得不好,就出现了种种纰漏,上面说的林冲性格突然出现变化的描写即为一例。 按:若据《水浒传》的成书特点来推断,王、李二先生的说法恐怕是有道理的,至少就书的作者意图而言,恐怕并未意在此情节中寄予如在下分析的那种复杂意味,但文学阐释之道,本就见仁见智。
但是他的压抑人生还没有结束,为了躲避官府的辑捕,他不得不再次收束起心底已经醒来的恣肆的匪魂,扮成柴进的庄丁,蒙混过关,雪夜投上了梁山;不曾想上了梁山又受尽没本事的王伦的苦苦逼逐和排挤,直到火并王伦,经过再一次的血祭,他的自由意志才终于得以彻底舒张。此后林冲为梁山作战,屡屡奋勇争先,一个如此安分善良的良民终于蜕变成了大泽龙蛇,变成一个强悍的叛盗,这其中传达出的感慨太深沉了,意味深长,让人感叹不尽。
4侠义恩仇之武松
有法不依 等于无法
知法犯法 实在没法
牛牧野先生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用着四段话列举了武松的性格。看过《水浒》的读者都知道,武松这个人,确实是慷慨重义,神武好胜,快意恩仇,重人伦,轻女色,水泊梁山好汉群体推重的义侠素质,都集中突出地体现在武松身上。
可以说,武松是《水浒》刻意经营出的一个完美的义侠形象,是下层民众心目中理想的英雄,正义的裁判,是惩恶与复仇之神,胆量、勇武和侠义的化身(在河北某地民间秘密宗教的神堂中,武松是与关帝并列,配祀于弥勒、观音的)。
清初怪才金圣叹品定梁山人物时,推武松为上上人物,又拿鲁智深和他做比说: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鲁达是否真的及不上武松,这话要看怎么说,若以侠义胸怀而论,鲁达未必便不及武松,在在下看来,甚至还可说稍胜,但金圣叹所说又有一定道理,若就一般人的阅读感受而论,恐怕对"鲁达不及武松"的说法多会持模糊的认同态度。原因何在?也许是因为水浒中的鲁智深性格还相对单一,对他的描写也相对简单,而武松故事则文戏武戏交错,故事内容更为丰富,性格更为复杂,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给人的印象因之也就更为深刻。
武松故事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即著名的武十回中,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笔墨。
这部分从柴家庄宋江夜遇武松开始讲起,接下来便讲述了著名的武松打虎的壮举,写出他的神武好胜,从此这位打虎英雄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锄暴行动: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刀光拳影,自掌正义,俨然是社会正义的裁判。
武松除了神武过人外,还慷慨坦荡,不拘行迹,以他对财货的态度为例,是既不贪财也不拒财:打虎下山后,县令赏赐了一千贯钱,武松转手便散给了众猎户;夜走蜈蚣岭格毙王道人后,又把王道人历年劫掠来的二三百两金银让被王道人掳来的女子悉数拿走,但同时,江湖朋友的馈赠和他在张都监府上替人通融公事时别人送的人情钱,他也大方自在地收下,在鸳鸯楼连杀十数人后,更是卷了桌上的银酒器才走路,对财货,一切顺其自然,不贪吝,也不矫拒,这才是真正的豪杰行事。
此外武松故事里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分,就是人伦亲情,表现在武松对兄长的骨肉情深。而这种重人伦也同样是水浒世界里好汉所推重的品格。当然,梁山好汉并不是重所有的人伦,比如夫妇一伦,对多数好汉来说是可有可无,说不定没有还更好,但对孝道,那却是无条件地尊奉。
二 《水浒》的版本和《水浒》文化
民间有一种流传的说法"两种水浒,两个宋江"。
实际上何止两种《水浒》。巴黎国家图书馆还收藏着中国当时刊刻的另一种120回本的残卷,全书却叫《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这是120回的残卷,除此之外,还有110卷,124卷,115卷的各种版本。
况且《水浒》和其它名著一样,存在着作者不明的情况。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就讲过:"万历间人,多好篡改古书。"当时法律还没涉及"版权"这一概念,所以很多出书的奸商,刻完母版之后直接就将作者的名字抹去,贯以自己的名字,混淆视听。之后,市面上便出现了如下现象:
1、现存的各种《水浒传》版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即繁本系统和简本系统。"繁"和"简"都是就行文而言的,繁本细节生动、文学性强,但没有征王庆、田虎故事,上面提到的容与堂本就属于这一系统;简本则叙事简约,细节描写少,文字比较粗糙,但有征王庆、田虎故事,上面提到的福建建安当时流行的几种11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都属于这一系统;
2、繁本和简本之间有影响。至于说繁本是在简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还是简本是据繁本加以删削的,现代学者尚无定论;
3、两种版本系统有合流。比如袁无涯本,它是在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加上以前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征王庆、田虎的内容,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文字做了较多的增饰、润色形成的,所以袁无涯本又称"综合本"。
繁本也好,简本也好,在各地、各时期各领风骚了一阵子,到明末一种新的版本出来后,差不多都从市面上销声匿迹了。而后的三百年,就成了这种新版本的一统天下。
这种新版本,就是开篇提到过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它是明末清初怪才金圣叹删改、评点的。金圣叹拿来120回本的《水浒传》,大刀阔斧,从七十一回处拦腰一斩,将原书的第一回改为"楔子",将第七十一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保留下来,自己加上一段卢俊义惊噩梦的情节,算作结局的第七十回。除了这拦腰一斩的一板斧外,还对前面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修订,写了大量批语,并将这种新版本称为真正的古本,而后,打着古本的旗号,对自己的增删修订大加称赞。
这在今人看来未免可笑。但它确实有它的长处,比如,在艺术表现的很多方面比原作大有改进,为原作生色不少,所以这种本子一出来,几乎令它本尽废,一统天下近三百年,以致一般读者只知有70回的《水浒》了。
到了本世纪,新政权建立后,先是大量地印行70回整理本,后又印了不少100回本和120回本。而目今印数最多、市面上最流行、大家最熟悉的则是120回的《水浒全传》。
提及金圣叹。就不得不说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金圣叹是清朝一个学者,对于《水浒》,解读起来自然与市井茶馆中的说法不同。金圣叹时运不济,生于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时代。他率领自己的学生前去孔庙哭诉,被统治者抓去砍头。
行刑前他的两个儿子莲子、梨儿买通了狱卒进得死牢,与老父见最后一面。父子三人凄然相对,泪如雨下。金圣叹赋诗曰:"莲子心内苦,梨儿腹中酸。"此诗语意双关,对清统治者的残暴进行了谴责。临别,两儿询问父亲有何遗嘱?金圣叹叫他们附耳过来,悄声说:"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千万不要让那些刽子手知道,免得他们大发其横财。"金圣叹把生死置之度外,幽默诙谐,对清朝统治者的轻蔑也可见一斑。
金圣叹被处决时,正值山河淡装素裹,雪化冰消。他翘首苍天,触景生情,立就一首自悼诗,并高声吟诵道:"天生悼我地丁优,万里江山尽白头。一时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珠流。"吟罢,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从耳内抛出两个纸团,监斩官将纸团打开一看,一纸团上写的是"好"字,另一纸团上写的是"痛"字。这两个字是他对人民深重灾难的呼号,也是为自己不幸的哀叹!
清末还出了一个被砍头的文化名人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捕入狱,死前也是触景生情,喊了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后便身首异处。群众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光天化日之下的黑暗时代。革命成功了,他们鼓掌,革命失败了,他们袖手旁观,这就是祖国,这就是祖国的人民!
金圣叹就生在这个悲哀的时代,立著《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抨击被大众歪曲后的《水浒》。其中所叙:"后世不知何等乱世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呜呼!忠义而在《水浒》乎哉?""所云‘水浒'者,王土之演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凶物,天下之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所共弃,若忠义在水浒,忠义为天下凶物,恶物乎哉?"
《水浒传》中的宋江,在现代有多种不同的释意。故去的作家前辈王小波曾经写过一篇杂文《"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其中阐叙了一段:宋江犯了法,被刺配江州,归戴宗管。按理他该给戴宗些好处,但他就是不给。于是,戴宗就来要。宋江还是不给他,还问他:我有什么短处在你手里,你凭什么要我的好处?戴宗大怒道:还敢问我凭什么?你犯在老子手里,咳嗽拉屎都是罪名!你这厮,只是俺手里的一个行货!行货是劣等货物,戴宗说,宋江是一件降价处理品,而他自己则以货主自居。
不管是古代还是在现代,这对白都极端具有讽刺意味。
历史对宋江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一说"宋江,生卒年不详,宋郓城人。徽宗时为盗,侯蒙知亳州,上疏请招抚之,未成而侯蒙先卒。后张叔夜擒其副魁,江乃降。"一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徽宗本纪》)然而,不管是此宋江还是彼宋江,看来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且他领导的义军起初聚义梁山,后以流动作战为主,没有固定的地点。(据《东都事略?侯蒙传》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投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在施耐庵的笔下,宋江起初是一个仗义疏财、施恩举孝、重友轻法的江湖侠士,虽身为卑微小吏却胸怀大志,因误杀婆惜,酒后失言,终至报国无门,无奈被逼上梁山。即使在上梁山之前,他都无时不在梦想着皇帝老儿能够赦免他的罪行。逼上梁山之后,他千方百计地采取屈迎朝臣,买通妓女李师师的方式,接受皇帝招安,充当了大宋皇室的走卒,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另一种网上的说法有点无厘头,但仔细研究起来,也不无道理。其中心思想无非是说:宋江派人攻打祝家庄,完全是为了粮草,从百姓手里抢夺粮草是水浒好汉们决自己吃饭问题的一大途径;第二是兼人入伙,有钱人朱仝柴进等人首当其冲;第三是兼并各座大山,壮大自己;最后,吃饭问题还是有待解决,几百号人每天大吃大喝终究不是办法。所以让那卢俊义上山当了二当家,宋江图的是为招安增加筹码。如今只有招安,才能保证吃得饱。
没有饭吃才接受招安。如果真是这样,宋江的初衷倒还不那么可恶了,到底是为了众位兄弟不饿肚子。虽然最后死了一大批兄弟,似乎也可以理解一些。
现代书评中,有两本极为出彩的水浒书评《水浒的灾难》和《水浒漫谈》,《水浒漫谈》是孙进勇先生的著作,深刻解析了水浒的各种文化背景。其中有水浒中的男人和女人、奸雄、好汉的各种客观评述,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