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三元理论中的元成分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0:48:41

智力的三元理论中的元成分是什么意思
智力的三元理论中的元成分是什么意思

智力的三元理论中的元成分是什么意思
智力的三元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在这种意义上,情境性智力又称作实践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