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让你的考场作文多得10分的七个策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8 18:24:50 高中作文
让你的考场作文多得10分的七个策略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让你的考场作文多得10分的七个策略作文

让你的考场作文多得10分的七个策略

 

 

 

 导  语  

 

   根据有多年阅卷经验的高考老师分析,为何在高考考场上,高考作文多数是40分上下,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也就是说,除非高三党的作文很出彩,不然一般都是给40分左右。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分享高考作文多拿10-15分的策略给大家,摆脱40分效应。

   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阅卷标准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大,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第三个人来判,阅卷进度就拖延了。于是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趋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二等,即40分。

 

1策略一:书写认真、工整

   判卷老师不会给一份阅读都很困难的作文打高分的。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那些平时测验自己老师改卷作文就高分,一到统考就低分的高考生一定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卷面问题,导致分值不一致。

 

2策略二:开篇入题,吸引眼球

   判卷老师不可能仔细读你的全文,如果开篇不能扣题而且无新意,那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进40分的那一堆里。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凤头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想要拿高分,首先要第一眼打动阅卷老师,让阅卷老师从心里上把你划到高一等的作文等级上去。

 

3策略三:语言生动,切忌啰唆

   纵观历年满分作文,没有一篇充斥口水话的,洗练是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

 

4策略四:多准备素材

   这不是写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却很有效。有专家也曾批评过现在的语文教师违心教学,称他们鼓励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并用猜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导作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很合多数阅卷老师的口味,至少现在如此。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多准备一些其他同学少用的素材,才是最正确的。不要迷信什么作文素材书本,可以找一些短小精悍的人物传记书,那些书本里面的素材,才能称上新鲜。

 

5策略五:不要写得呆板、模式化

   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做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6策略六:用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

   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就一篇文章作这样的构思,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清晰的架构,让老师看起来不累,很快抓到你的文章脉络,何乐不为呢?

 

7策略七:学会把窄题变成宽题

   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王大绩先生更是认为“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

   曾经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这可以说是地域性很强的“窄题”了。但是,北京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却说:“无所谓什么是什么不是北京的符号,关键是看考生如何看待、如何提出、如何演绎某种很平常的事物现象,并使其最终被读者认可:这就是北京符号。”

   这样强调,应该是更加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奇制胜和语言周旋的本领。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在鼓励创新和创意,鼓励独特性和日常性,也是鼓励以似乎平凡普通的取材、奇兀超常的思维和议论来最终征服听众、读者。

   说苏轼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不求甚解的时候,石钟山下的苏东坡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说司马迁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迫于种种压力失掉了尊严和信仰的时候,“天地苍茫一根骨”的司马迁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篇一:7点让你的作文多得10分

7点让你的作文多得10分根据有多年阅卷经验的高考老师分析,为何在高考考场上,高考作文多数是40分上下,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也就是说,除非高三党的作文很出彩,不然一般都是给40分左右。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分享高考作文多拿10-15分的策略给大家,摆脱40分效应。

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阅卷标准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大,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多准备一些其他同学少用的素材,才是最正确的。不要迷信什么作文素材书本,可以找一些短小精悍的人物传记书,那些书本里面的素材,才能称上新鲜。

5策略五:不要写得呆板、模式化

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做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6策略六:用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

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就一篇文章作这样的构思,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点评:清晰的架构,让老师看起来不累,很快抓到你的文章脉络,何乐不为呢?

7策略七:学会把窄题变成宽题

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王大绩先生更是认为“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

曾经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这可以说是地域性很强的“窄题”了。但是,北京市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却说:“无所谓什么是什么不是北京的符号,关键是看考生如何看待、如何提出、如何演绎某种很平常的事物现象,并使其最终被读者认可:这就是北京符号。”

这样强调,应该是更加有利于考生发挥出奇制胜和语言周旋的本领。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在鼓励创新和创意,鼓励独特性和日常性,也是鼓励以似乎平凡普通的取材、奇兀超常的思维和议论来最终征服听众、读者。

说苏轼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不求甚解的时候,石钟山下的苏东坡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说司马迁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迫于种种压力失掉了尊严和信仰的时候,“天地苍茫一根骨”的司马迁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

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篇二:高考作文多拿10分就看这7点

高考作文多拿10分就看这7点

根据有多年阅卷经验的高考老师分析,为何在高考考场上,高考作文多数是40分上下,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也就是说,除非高三党的作文很出彩,不然一般都是给40分左右。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分享高考作文多拿10-15分的策略给大家,摆脱40分效应。

据多个省市调查,近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不到20%。可见,学生的高考作文分数集中在40分上下。

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阅卷老师追求“保险”:阅卷标准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大,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

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

这两段话,对于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材料,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篇三:10个写作细节让你考场作文提分(整理精校版)

10个写作细节让你考场作文提分

作文辅导

05290614

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历年评点高考作文总结的方法,昨日,在学生作文版《作文讲堂》上,来自西安铁一中的马宁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全部教给前来听课的同学,让很多马上就要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学到了特别实用的知识和考场作文技巧。

挑选一支适合自己的笔

讲座一开始,马宁老师并没有直接讲写作方法,而是在投影仪上放了两份高三学生模拟考试作文的扫描卷子。经过扫描的作文卷子,“高考阅卷也是扫描卷子,在电脑上阅卷,作文部分扫描时会抽去大家写作时卷面上的格子,这样一来,卷面就很容易看着很乱。”马宁老师说,自己展示的这两份卷子局部看着还可以,但是整体看来就很乱,“高考阅卷时,天气热、时间紧,卷面整洁直接影响到得分,所以保证卷面整洁是很重要的。”马老师提示大家。“根据我多年阅卷的经验,除了认真写整齐字的同时,我建议大家在挑选答题的笔时,要选择符合高考要求但写出来字迹比较粗的笔,写作文时字迹大小要占格子的三分之二。”马宁老师说,这样扫描出来的卷子就会很清楚,就可以保障最基本的得分。

在强调书写的同时,马老师也同时强调了

总结了书写方面应该注意的细节后,马老师给大家讲的

篇四:高考作文多拿分的六个策略

高考作文多拿分的六个策略

作者:加入日期:12-02-14

高考作文多拿15分的六个策略

来源:阿健

高考,什么科目最容易拉开成绩?不是数学,不是英语,而是语文。高考作文满分60分,综合历年成绩,绝大多数考生都打40分左右。这20分扣得很冤,但是很难拿到。为什么?

高考分数已很难拉开

现在的高考题已经不再具备当年选优拔尖的功能,变得更趋向水平测试。不但试题越来越基础化,各地每年印发的《考试说明》也基本上将当年的高考题型介绍得一清二楚。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只要考生基础扎实,考试不出错,分数就不会太差。

现在的高考分数模型是一个枣核型:高分考生极少,低分考生也极少,绝大多数考生的分数都在中间,而在十几年前,高考的分数模型是金字塔型:如果冲不上去,就在最底层。以2012年海淀一模理科分数分布为例,超过600分的考生577人,330分~599分考生6758人(330分是根据成绩估算出的理科三本录取线),330分以下考生1618人。可以看到,高分段每百分不到600人,低分段每百分500人,而中间分段每百分则有2500人。如果这是一次真的高考,高分段考生基本会被名牌大学瓜分,低分段考生则安心上高职或者复读,而大多数考生则很尴尬,和自己同样分数的人一大堆,即使多考了一分两分,意义也不是很大。

于是很多人把高考冲刺拿分的注意力转向了作文,如果能拿到被扣掉的20分,意义非凡。

高考作文的“40分现象”

非常不幸的是,高考作文历年分数最集中的是40分,也就是绝大多数考生都被扣了20分。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温儒敏曾对此进行过分析,他认为作文分数“趋中率”太高,已失去选拔的功能。作文评分一般分4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作文写得差不多就可以拿40分,写得再好也很难拿高分,写得再差也很难落入三四等,这种现象在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中很少见。

温儒敏认为,高考作文“40分现象”的成因首先是阅卷等级划分标准虚化,其次是阅卷老师追求“保险”——为公平起见,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但判作文很辛苦,工作量相当于数学的两倍,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阅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如果两

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就必须由

是没有多大价值。因此这样规定,既可以克服形式主义的问题,对平时的中学作文教学,也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因此,考场作文首先应该过好审题立意关。判定内容四个等次的标准和相应分数分别是:切合题意,一等(25-21分);符合题意,二等(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三等(15-11分);偏离题意,四等(10-0分)。相比之下,发展等级的判分非常灵活,要求也低,阅卷组也一再鼓励阅卷老师,大胆打发展等级分,除了四类卷,发展等级不给分外,其余都可以得到分数,分值在2—10分之间,

发展等级并不神秘,甚至被阅卷老师当成了高考福利,就像过年给孩子发利是一样,见人给一个。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实际操作还是非常有区别的。按照评分说明的规定,发展等级共有五项:(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4)有创意(意境深远,文句有意蕴,材料新鲜,构思新巧),(5)有个性特征(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见解新颖),发展等级属于选择性评价,只要具备任一项,便可视情况判一到四等。你不可能个个擅长,但必须有一个专长,哪怕你卷面书写整洁美观,也同样能激起阅卷老师派发利是欲望。事实上,如果不出现审题立意偏离题意,70%考生的考场作文水平相差无几,发展等级就成了阅卷老师制造级差的尺度,可以说,38分与48分的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发展的不同产生的分数差。所以,备考的最后阶段,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认真研究一下作文评分表,尤其是同学们自己一定要结合自己平时作文的实际,对照发展等级的五个项目,确定自己的长处,或者干脆说,要提前准备一临时的个长处,以备考场急用。化妆品虽然不能彻底将一个人变得貌美,但至少可见暂时掩盖缺陷。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由于受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大考阅卷时,老师们并不像高考阅卷那样,将发展等级独立出来判分,老师给大家的只是一个整体印象分,所以大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发展等级在哪里,正确认识,明确方向十分必要。

其次,还要了解高考阅卷的基本流程

只有知道了阅卷老师是如何评价作文的,才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广东采用电脑阅卷,就是先将考生的作文卷扫描编组,然后由两名评卷员(绝大部分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中级以上职称),各自在网上批阅,评分取平均值,若两者误差超过7分,再由

文字补充说明这一题就是“标题”或“题目”,不应限定考生只能理解为“标题”;⑤允许考生将“为题”理解为标题、题目、话题、主题、问题,并不影响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

(五)主题和标题

若将之理解为标题的考生,应直接将之用作自己文章的标题,不写标题只能默认为原题,没有标题的不扣分;若将之理解为话题的考生,可以自拟标题,只要有标题,不管恰当与否,不扣分;若将之理解为主题的考生,可以引申出自己文章的主题,但主题必须涵盖“不轻易”和“不说‘不’”两层意思。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