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21:24:58 体裁作文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作文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幅有趣的漫画,它表达了家长们的心声,反映了由于父母对子女们望子成龙,期待过高,造成了心里压力过大,结果弄巧成拙。

  漫画的内容是:有七个人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跑。有的背了沉甸甸的一包书;有的孕妇正给肚子的宝宝进行胎教;有的架着心爱琴;有的拿捧着已经能倒背如流的《三字经》;有的手里举着奥数班的旗子;还有的拿着自己擅长的击剑。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冲出起跑线,唯恐落后。

我看完这幅漫画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望子成龙’这个成语。每个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年龄根本不同步的知识。我觉得父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方面的原因是:首先因为父母互相都有攀比的心里,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是尖子生,而自己的孩却是中等生,就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课外班让孩子根本无法放松;其次,父母太急于求成了,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更是希望孩子要比其他人更加出人头地,高人一头。我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拔苗助长。

但我觉得家长从来没有想象过给孩子这么多的压力的严重后果:其一,有时会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其二,每天都看书,导致成为“书呆子”。其三,这样会让孩子超负荷的学习知识,从此使孩子力不从心,遇到困难是失去自信。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邻居家有个四岁的妹妹聪明可爱,家长给她报了很多课外班,她每次到我家玩,她都给我展示她的才艺。有一次,她给我背诵《三字经》,她摇着脑袋背得滚瓜烂熟。我笑着对妹妹说:“你真棒!你知道这讲得是什么意思吗?”她向拨浪鼓一样摇着小脑袋说:“不知道。”我明白了妹妹只是像机器一样背诵下来,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妹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觉得家长不应该给孩子过早的灌输与孩子的年龄根本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够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更加厌恶。

请家长解放孩子们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吧,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

篇一:新材料作文“输在起跑线上”写作指导及优秀考场作文

二、评分细则

(一)关于立意和切题

1.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

一个人(孩子、学生)可能输在起跑线上,但也可能赢在终点上;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此地输,彼地赢;此时输,将来赢;

人是在成长的、发展的,人生要善始,更要善终,开头固然重要;

人生的精彩不仅仅是开头,更包括精彩的过程;

人生漫长,一时一地的得失不可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

2.从家庭来看:

早教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攀比,要尊重科学,家长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让孩子过早接受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拔苗助长,违背人的发展规律;

无休止的“早教”和“抢跑”,扼杀了童真和天性,也许扼杀了天才;

3.从社会来看:

各类商家、机构的商业炒作,误导公众,缺乏职业操守;

它是社会就业压力在家庭教育上的折射,许多人也是无奈为之;

社会的整体浮躁病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脱离材料含意及范围的,一律视为不切题。

(二)判分原则

评分: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根据“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表达”等

写作的基本能力评判,充分体现语文素养。

表达: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运用错误较多者,一律下降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不明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三)其他要求

1.确认抄袭,2/3与原作相同,最高分不超过20分,基本相同,最高分不超过10分。

2.没有标题扣2分。

3.错别字一字1分,扣完5分为止;书写扣1分。

4.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扣完3分为止。

5.残篇:0-100字,0-5分;200字,6-10分;300字,11-12分;400字,21-30分;500字,31-40分;600字,41-46分。未完篇者不超过40分。

【作文材料原文借鉴】

谁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2011年05月24日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日前,广州市幼儿园、小学招生报名工作展开,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昼夜排队进行报名“车轮战”。在报名现场,很多家长一边排队一边抱怨:想进收费低且条件好的公办幼儿园,除了“占坑”排队之外,还得找门路疏通“关系”。仅仅是幼儿园的报名,竞争便如此激烈,可见,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多么牵动人心。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上,在电视、广播里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所有的轰炸性信息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为聪明快乐、大有前途的“花骨朵”。“专家”们甚至试图让人们相信:如果“胎教”工作没做好,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家长们浸泡在这样的论调中,久而久之就会将其当成金科玉律。家长们都很注意从书本中汲取早教知识,却很少认真思考这些说法的真伪:我们只是反复听见早教专家言之凿凿的结论,何曾见过他们针对幼儿进行跟踪研究?其实,要驳倒其说法只需一两个反证: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和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都曾经被视为“愚笨”,都是早期教育失败的

“典型”,但他们后来的成就有几个人能比?

孩子们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答案是:不会。对于绵长的人类历史、不变的万古江河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小小的一瞬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百米赛跑,起跑的反应时间、前三十米加速的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而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是一点也不重要的小环节,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可能后劲儿十足,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与此相类似,早期教育也只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中的一环,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它不是一决成败的人生关口。

是谁把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无限放大了呢?一是早期教育产业的从业者。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有个概念就行了。于是,一些与早教有关的书籍、教程、培训班为了寻找买主,首先创造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富于煽动性的口号。二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焦头烂额的家长。现在的城市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的压力如影随形。孩子身上不仅承载着望子成龙的热望,甚至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家长总是希望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也就被绑上了永不停歇的战车。高考指挥棒先把选高中变成家长们的“角斗场”,进而战火蔓延到初中和小学招生中,后来就连上幼儿园也不能幸免了。(王美婵)

【本次考场佳作选】

揠苗助长还是尽木之天?

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对落后的深切恐惧,这都成了父母们头上无形的线,而那些“专家”之流,正是深谙操纵这线的原理,乘机赚得盆满钵满,而孩子们,被剥夺了原该自由快乐的童年,甚至不能成长为心理健康发展的人,何等可悲!

揠苗助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家长们也应该都熟悉,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重演农夫的错误,却还执意坚持这是为了小苗能更快更好地成长呢?估计是因为爱之太深罢。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于是不可避免的,一家人所有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到了这一个孩子身上,却不知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电影《功夫梦》中,黑人小孩德瑞去找自己的中国小伙伴玩,而她却因为要练习小提琴准备比赛而拒绝了他,当黑人小孩用口齿不清的中文说出:“物极必反”时,这是一个孩子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爱和压力的反抗。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种树的秘诀在于“尽木之天”。所谓尽木之天,也就是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本性,“勿动勿虑”,而像那些失败的种树人“已

去而反顾,旦去而暮抚”,终究种不出郭橐驼那样的树。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不全然能够类比于种树,适当的引导还是必要的。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参加一些课外培训陶治其情操,开阔其眼界本也是件好事。但问题就在于出发点并没有这么单纯。更多家长的出发点过于功利。我认识这样的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学奥数学英语,只因邻居家孩子参加了这些课程,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都时刻注意人家孩子的新动向,回家又督促自己的孩子跑步跟上,咱可不能落后了呀!同时每个家长又试图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身上的负担只能越来越重。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有很多因素比早教更重要,比如对问题的好奇、与人相处等等,只有还孩子们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快乐的童年,才能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更全面地发展。而社会上普遍呈现的这种盲目竞争攀比的功利主义也应该库以正确的引导,使家长之爱正直成为促进小树苗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而不是化身摧花之辣手,剥夺了孩子的乐趣。

揠苗助长还是尽木之天,我只愿选择后者的人多一点。

没有终点的起跑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逐渐成为现代家长信奉的金科玉律。但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不让孩子输,而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

既然设置了孩子们的起跑线,那么何处才是终点?纵然如朗朗般名满天下、如莫言般手捧诺奖,怕也不能说他们已经达到“人生的终点”了吧?既然我们从未见过有人到达终点,甚至终点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所谓的“起跑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不曾见到那些每天沉浸在课外补习班、艺术班的孩子中有谁能真正到达“终点”,我只看见他们个个老气横秋,鼻梁上架着的眼镜镜片越来越厚,谈吐间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他们的老于世故,完全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本该有的天真与活泼。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给孩子们强设不存在的起跑线,只会让他们失去本性,失去作为“人”的内核。

当中国家长拼了命地给孩子灌输“你不能输,你要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时,西方家长在干什么呢?他们在给孩子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鼓励。卡耐基幼年时曾顽劣不堪,没有同龄孩子愿意同他交往,而他也被公认为“全州最坏的孩子”。有一天,他又给家里惹来了麻烦,满不在乎地等待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而此时,他的继母走到他跟前,托起他的头,微笑着说:“我不认为你是全州最坏的孩子,相反,我认为你是最聪明的,只是你的热忱还没有找到发泄的地方。”这句话改变了卡耐基的一生,使他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卡耐基的母亲让我们明白:现代社会是功利的,但正因它是功利的,所以家长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是改变这种功利的新生力量。

下页

篇二:差4分输在起跑线上了

一年级学生数学考96分父亲:差4分输在起跑线上了

一年级考试就差三四分家长纠结了,至于吗?

长春市李先生最近相当烦恼,他的儿子小丁当(化名)是吉大附小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结束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他已将儿子纳入差等生行列。

父亲:差四分“输在起跑线上”

李先生儿子去年上小学一年级,39岁的他正处在事业巅峰,平时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到孩子,妻子工作也忙。

这次期末考试后,开家长会,他去参加,看到课桌上儿子的试卷,语文100分,英语100分,数学96分。他正洋洋自得,可是一瞥儿子同桌,数学是100分。

老师发表成绩时,没有逐一念,只是读了满分名单,语文、英语都有儿子的,只是数学让他上火,老师读了13名满分的,最后还补充说,数学平均分98分。

“也就是说,儿子数学成绩连中等生都没达到。在平均分以下,倒数。”李先生想,“这样下去,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吗?”现在和人家差4分没什么,要是高考差4分,那该让人落出多远距离啊?他决定和儿子好好谈谈。

儿子:都会就是有点马虎

回到家,李先生打算和儿子深入谈谈。可一开头,就被儿子给噎回来了。

“儿子,你这次数学成绩可真是不理想啊!比班里平均分还低……”儿子委屈地说,那题他会,就是马虎了。要没马虎,他也能打99或100分。“马虎?考试能马虎吗?上战场能杀错人吗?”李先生生气了,儿子吓得哇一声哭了。

妻子将儿子拉到一旁说,不就差4分吗?才一年级,至于吗?

家长:差几分是不是问题

1

那么,小学生差几分至于吗?看家长们怎么说。

家长杨秀丽:差几分没有关系吧?家长不应该把眼睛只盯在孩子成绩上,孩子还有其他优点呢!小学那点东西,长大了都会了,只是时间问题。

家长瑶瑶:差三两分没什么关系,但要是差十多分,就应该努力了。落得太远想赶也赶不上啊。

家长刘女士:马虎就是掌握知识不牢固,这是一个学习习惯问题,所以应该引起孩子、家长注意。

家长程先生说:细节决定成败,从小马马虎虎,长大了也会这样,还得认真改。

校长:家长要有平常心

吉大附小刘浩天校长说,考试只是对知识储备的一次检验。小学一年级孩子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所以题也相对简单,孩子的分数也相对较高,一个班级里,各科满分的很多,有的甚至占到一半以上。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要一门心思盯在分数上,要帮助孩子查找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把不会的弄懂、弄通;一方面告诉孩子错在哪,下次注意。

另外,刘校长说,对待孩子的成绩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孩子的成绩是老师教学、学生自身的天分与努力、家长培养几方面共同作用的。即使老师教的都一样,孩子自身素质也不同,家长对孩子的付出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对孩子指导少,陪伴少;有的家长自己打麻将、玩手机,就一门心思让孩子好好学习,那是不现实的。

长春市苗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张晶莹说,盯着孩子的分数,盯着孩子的排名是家长心理问题。现在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全方位发展了,家长也应该更新观念,用开阔的眼光评价孩子。

专家:人品人格培养比成绩更重要

“包揽生活琐事,让孩子只顾学习就可以了”、“孩子成绩好就是一切”、“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身教、言教不统一”……这些家教误区,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全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排名,却很少意识到人格和品德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有不少家长无形中还在教2

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好东西要自己占有,教孩子怎么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这样做的结果可能眼前看孩子是“受益”了,但将来在社会上他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孩子不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孙云晓说,要想让孩子学习好,

篇三: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文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

所谓的起跑线,只不过是家长怕孩子会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而引起的。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不得不让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灌溉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从孩子的早教到各科的培训,从培养孩子的特长到给孩子加课,以及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无疑不显露着“拔苗助长”这一个故事。

分别有这样两个男孩:一个男孩已过垂髫之年,却天真地在鸡蛋上孵小鸡,一个男孩四岁才会讲话。若放到现代来,人们只会给予两个字以概之——“白痴”!谜底也许会让你大跌眼镜,前者是爱迪生,后者是爱因斯坦。我猜想:他们的父母绝不是揠苗助长之徒,才让这二位有了充分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就我所了解,爱迪生与爱因斯坦这两人绝对没有接受过什么“胎教”的未雨绸缪,亦未曾吃过什么“健脑”的产品。他们是纯天然的,不含任何“智力”添加剂。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是大智慧。

篇四:习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习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张雪花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

要想写好作文就应该先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去指导他们习作。多读书可能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自己的语言。那么,应该怎样去读书?我认为要让学生做到:(1)边读边想。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边读边想是阅读主动性的表现,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都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2)联系自身情感体验。表达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许多情感体验,如快乐、满意、盛赞、犹豫、悲哀、痛苦等,是人们所共有的,学生同样如此。如果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列读书计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读书,并不是为了读而读,那种只求读故事情节,不分书的种类,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然后再去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的基础上然后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我认为个性语言的状态是:老师看到自己学生的作文表达,呈现出鲜明的语言个性——每个学生只要放开心思,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故事,他的语言就会呈现出个性。作为老师,你发现学生的语言个性和某位作家相近,就推荐学生去读他的书。在班上我鼓励学生在理论站得住的基础上,发表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每日的经典语言汇集成册,鼓励学生学说自己风格的话,书写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修改亦提高

有许多文人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的问题,少的是“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想办法让学生乐于修改,反复修改,我认为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在教学作文中我采取:(1)找缺点。一找主题是否正确,二找中心是否明确,三找材料是否典型,四找语句是否通顺,五找标点是否正确。缺点找出来了,对症下药,修改习作就容易下手了。(2)读习作。先让孩子把自己的作文至少读三遍,修改后在小组内交流读,让学生在对比读中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够很好地进行习作修改。(3)交流习作。学生习作誊抄完毕后,在班内进行展示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知道自己的作文水平在班内达到什么水准,刺激他们修改的动力。这样反复的训练修改,他们的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

编辑马燕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