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山东高考十年作文试题评价分析之典型问题剖析与了解阅卷流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1 13:03:49 高中作文
山东高考十年作文试题评价分析之典型问题剖析与了解阅卷流程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山东高考十年作文试题评价分析之典型问题剖析与了解阅卷流程作文











来源:《现代教育》(2014年第17期)  作者:桑哲(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一:2005—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分析解读(全面详细)

2005—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2005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

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面对竞争,是拚个你死我活,还是扬长避短,发挥个性,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达到双赢?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思考甚至做出抉择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对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明智;合作对话,互惠互利越来越多。因此在竞争中要运用智慧,巧妙合作,达到双赢。话题中“智慧”是手段,是方式,“双赢”是目的,是结果。这篇作文可写成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200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

那儿有灰尘、石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评析】

2006年是山东高考自主命题的

(3)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距离远了,就有美好的想象;距离近了,不免会心生失望。如同怀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越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越痛苦。处理好“梦想”和“现实”的关系,人生才会既美好又有意义。立意的角度可以是梦想和现实的关系等。

间立意,选择后者;或者从喻意入手,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强调现实的重要。而且,鉴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具有多元解读的特质,解读的内容可关涉到对同一事物因观察距离不同造成的认识上的差异,表象和本质,理想和现实,辉煌与付出等诸多认识方面的问题。

以下立意为合题:距离产生美;外表与内在(不要为美丽的外表欺骗,要追求内在的真实);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辉煌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实践出真知(不要只是仰望,要飞上去观察);安于眼前,活在当下(远方的美丽不过是假象,不必生活在别处);相信自己(就象对天上的星星产生完美的联想一样,我们往往羡慕他人,而走近他人,你会发现,他和你原来一样);等等。

新课标对写作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本质性内容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可见,这次命题的内容非常切合新课标精神。

2007年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

【点评】

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下页

篇二:近几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走向及分析

近几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走向及分析

一、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2014年山东卷语文作文类型依然是新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围绕着“窗子”展开,以“窗子”为设题点,把窗子比喻成画框,通过窗子看到的风景喻为图画。句号标志着这是材料的

二、2013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1.找关键词法。可从材料里找到有关核心事件及情感态度的关键词——“确有”“差错”,“积极回应”,“诚恳地感谢”,“表达”“谢意”。那么整个事件及当事人的态度也就一目了然了:我确实有错,被别人指了出来,对此表示感谢。

2.由果求因法。铁凝、莫言都表示感谢,为何?因为他们作品中有错误,被别人指了出来;由此他们和读者都有所收获。

3.多角度分析法。就本则材料而言,可从三个角度分析:杂志角度——有错就挑,不管你名气有多大;名人角度——放下了名人的架子,虚心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从两者的角度——你有错,我指出,你进步,我发展。

立意:从杂志角度1.敢于向名人说“不”;2不迷信权威;3.该较真时就较真;4认真严谨是一种科学态度

从名人角度:1.放下架子更显高大;2.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是一种美德;3赞歌只会让你停止不前;4逆耳之言会让你更清醒,促使你更进步。

从两者角度:1.双赢;2进步发展之道。

注意事项:了解并分析这则材料的含意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越是好分析好立意的写出的文章就越容易流于一般。就本次高考作文而言,要写出有新意的,高于其他同学的作文,就要揣摩一下高考出题人的意图了。其实材料和出题人意图之间就隔一层纸,捅破了这层纸,就会在立意上略胜一筹,这也为写下高质量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层纸就是材料对现实的映射,即材料的比喻意。

现实中相似的现象比比皆是:明知自己错了,也不改,如果别人再在背后或当面提出便恼羞成怒;一些明星如是,一些高官一些部门如是,即便有的普通人亦如是。而可喜的是,有些人面对这些“错”,勇敢地站了出来,就像龙应台毫不客气地说“我很生气”一样,勇敢地指出了当局的错误;而更可喜的是,被指出的一方已开始不再遮掩了,已然公开承认,已然着力改正了。一些安全生产问题,一些食品质量问题,一些百姓就医问题,等等,有关部门都在一步步改善。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至国家,小到地方或个人都在一步步改变着,发展着,进步着。

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探究,文章就会显得有厚度、有深度,再加上一些文采,写出一

篇上乘之作便不再是一件难事。(2013/6/7)

三、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这一题目,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四、2011高考作文题目——山东卷:

23.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从审题的角度看,“这世界需要你”基本上是没有审题难度的,但还是要仔细地领会。这个题目有三个词语组成“这世界”“需要”“你”。首先是“这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是如何的世界,这是要剖析的。这世界是社会这个世界,还是家庭这个世界;是当前这个世界,还是自我情感的世界;是整体的大世界,还是局部的个体的小世界等等。“需要”就是社会的缺失方面,因为缺失才需要;因为社会空挡才弥补。“你”,本身是

从文章的立意看,如写记叙文,写母亲,可以就一个方面展开,可以就母亲品格的一个方面去写,写母亲节俭持家等;还可以就几个方面去写母亲,可以写母亲朴素、勤劳、喜欢帮助别人等等。议论文也是如此。可以一篇文章重点突出一个方面,如写社会浮藻,需要淡泊宁静等。还可以一篇文章写几个方面,如社会道德滑坡,需要诚信;社会追名逐利,需要无欲则刚;社会快节奏,需要慢品味;社会浅阅读,需要深阅读等等。

一篇优秀的文章,要突出三点:扣题准,内容丰厚,语言有文采。今年的高考作文扣题方面没有多大障碍,就看你的内容是否丰厚和语言优美的功夫了。

题目解读

“这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有三个部分构成,“你”是对象,“需要”是行为,“这世界”是范围。

作为对象“你”来说,从内容上来讲,可以是具体的人,还可以是事、物,甚至还可以是一种理念、观点、思想、行为等;这种对象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写作者的文体要求,可以是记叙性或抒情性的散文,还可以是带有论证性的议论文,比如可以说“这世界需要你”,这个“你”是“诚信”就是例子。

作为“需要”这个词而言,它包含的意思有两层,一是选择性,强调的是对对象要求的必须性,就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性;二是认可度,说明对“你”的肯定,是不论地位高低和其他方面,说明的是只要“你”是这个自然世界的其中一员就可以。

作为“这世界”这个部分则是说明范围的广阔度,不是拘于一个小集体,也不是某一种利益势力,更多的是眼前的“这个”所有个体的世界,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周围,当然也包括自己。

五、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根据读后的感悟与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六、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见证

见证,是社会、历史、生活的凝聚。生活中,我们见证了个人悲喜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变迁中,许多人或事,是……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

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这段材料共两句话。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06-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议论文写作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006———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20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点拨】

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可以从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切入立意,同时还可以从《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给名人挑错、铁凝莫言等名人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所持有的态度等角度着手。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20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

这则材料是个多义性的材料,内涵十分丰富。立意的角度很多。最好抓住一个角度重点写,这样能写出深度,也能保证中心的集中和突出。战胜困难,直面挫折和牺牲,顽强和毅力,改革与勇气,责任,理想,立志,献身真理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的角度。总之,角度首先要选准,选准了角度,就确保了符合题意,不至于跑题,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文章取材的范围很广,可大可小。但对于大处着笔者,一定要注意防范大而空泛的毛病,不要写成革命史式的文章,切记空喊口号。最好能结合实际尤其中学生的实际来写,也要善于结合时代要求,使文章富有时代气息。材料虽已有百年历史,但是于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

2011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立意】

今年山东卷作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这世界需要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和现实意义。从题目本身短语的组合构成来看,还是沿用了辩证分析的关系型话题形式,类似“春来草自青”“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以及“光与影的辩证”。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世界需要你”中“这世界”三个字具有现实的指示性,需要我们认识到“这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种世界的现状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我们受益的哲理,这些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但是,现实不仅仅是光明,背后还有更多的不平,更多的阴影,世俗红尘的拜金主义,管二代富二代的霸权和为非作歹时时冲击着我们的耳膜,道德的滑坡,食品安全的缺憾,人情的淡漠,法律的践踏等等,都需

要我们对此作出一个中肯而不是偏激的评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可以让我们当下的中学生深思该如何塑造我们的灵魂,确立我们良好的价值观。这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向性价值。

从人文素养的角度考虑,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文题“这世界需要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应该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但是,题目中的“你”更多的的是指向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针对现实世俗世界道德的滑坡,信仰危机和金钱权利的膜拜,“你”更重要的内涵应该放在形而上的价值意义上思考。因此,更完整的理解是:我们当今的这种世俗世界需要我们呼唤良知,呼唤道德,呼唤理想,呼唤诚信。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价值失衡的现实,缺失某些东西,需要我们深思。

写作对象“你”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但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潜在的丰富信息。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都不应该局限于人物本身,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但必须注意是“你”,而不是“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这种实在人物的罗列定位,必然会归为跑题作文。

另外,“这世界需要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

人格的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完善上来看,这次的作文应该说是注重了引导青年人从感性走向更加理性,从年轻的冲动而又走向轻松成熟的过程。换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它是非常有利的出现了我们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一个三维目标,这是我就这次作文它符合的三个大的原则。

另外这次作文还存在的几个特点,就本次作文来看,有利于学生展开自自己的思维,关注生活,展示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观念和认识,展示自己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最终能够引导学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能够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

2009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推进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这段材料共两句话。

它可以界定为“环境”“条件”等,也可以界定为“机遇”“时机”等;既可以是人发展的小环境,又可以指国家、社会等特定的大气候。草又可以代表什么,可以界定为人或事物的本体。这个给考生留下的思路和想象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对素材的选择需要精心细致,切勿生硬搬用,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一定把与“春”和“青”相关的信息表述清楚,扣住话题本身来写。

这个作文话题应该说紧扣住了我们山东省今年的教育改革的步伐,实践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今年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所以说这个作文题目的区分度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可以作为一个风向标,指导学生在关注生活的同时,养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的习惯。

立意思路

1写希望、信念类:春天预示着希望,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而希望则代表着未来。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美好未来的希望,“春来草自青”,因为春天带给我们希望,预示着美好未来的希望;“春来草自青”,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春来草自青”,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把握人生。因为有春天般的成长环境,纵使道路无比曲折,我们也会百折不挠,因为“春来草自青”。

2写自己成长的经历、成长的收获类——记叙文:结合自身谈感悟,写过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阻碍、迷茫和伤感,但在人生的四季里,这些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有很多困惑,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得以解决。春意味着自己的成长,草自青则可指自己的收获和变化。

3战胜磨难类: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

任何一株小草,都能迎来自己的春天,并且春天是总会要来的。

4顺其自然类:遵循客观规律,崇尚自然,不要急于求成,等待时机,功到自然成等。例如人的成长,孩子的教育,事物的发展,努力后的结果,付出后的回报等。

07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2007年高考作文在延续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下,强调了变化.一是审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今年山东卷作文题采用了学生常见的话题形式,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题材,自主确定文体.其次,避开了往年常用的"材料加话题"形式,免去各种铺垫,直接引出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观点,因而审题难度相对较小.此次作文题审题难度的降低,意味着作文试题考查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二是立意选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07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立意选材相对自由,既体现了适度的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展示个性的空间.07年山东卷作文题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三是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山东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

.这对于平时在写作训练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2009年高考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分析及满分高考作文评点

2009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分析及满分作文评点写作教学

01121013

2009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分析及满分作文评点

一、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哀、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二、点评

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薇娜,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还有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2008年到2009年至今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或悲或喜的大事,这些事不同程度的都成了历史的见证,例如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们国力的日渐强盛,金融危机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了山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回归等,此外像三鹿奶粉事件,今年流行的网络用语,例如“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我是北京来的”“宅男宅女”等或许都是我们民族心理或意识形态发展的某种见证。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从写人生来说,可以找一个具体的物件来见证我们自身的成长,可以参考古诗词当中的明月、长柳,芍药等见证某朝代由盛及衰的手法,写“明月见证我成长”“老榆树见证我长大”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名人,英雄伟人,大的历史事件都可看做是某段历史或某种精神成长的见证,应该也能写出好文章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