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道探究题(海城)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22:45:17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道探究题(海城)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道探究题(海城)作文

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道探究题

 

1、 探究体现课标新理念。

一说语文试卷的探究题,人们马上想到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阅读中的探究题,其实,高考作文题也是探究题。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体现一种探究的过程。探究题,体现了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念。探究是语文课程新的关键词。

目前,我们以为作文题的探究性还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作文的命意性太强,被立意,被主题现象严重。图解式作文大行其道,文艺腔泛滥成灾。

 

2、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由此想到语文思维品质的问题,语文思维品质一方面表现为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问题的发现力,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感性的判断和理性的批判和探究等等。

 

在“发现-创新”中说:“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课标又说:“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在“教学建议”中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中更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探究的方法,更加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探究式学习又叫发现学习。                                                                                                                                                                                                                                                                                                                                                                                 在写作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思想者,学习者决定了要采取探究式学习法,思想者决定了不止是学习,还得发现、创造新的东西。有思想,作文才有内容,才有深度,才有个性。写作是写出自己的思想,产生新思想,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思想。

贡献新思想的人是最有价值的人。

 

3、什么是探究?词典说,探究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

就作文而言,探究就是发现,探究就是创造,探究就是创新,探究就是个性化表达。

 

4、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就作文而言,包括阅读、积累、分析、发现、质疑、解答、创造、表达等。因此要学会研究、求真;学会质疑;学会求同存异;学会交流、辩论等。

 

5、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等。

 

6、探究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即写作知识和能力,篇章结构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创新能力,探求和发现事物的奥秘的能力。

 

7、审题就是一种探究。

探究作文材料的内容范围,

探究作文材料的含意范围,

探究立意的最佳角度,

探究写作任务且争取完美完成。

“思考、权衡与选择”更是一种探究。

 

8、表达就是一种探究。

探究“话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探寻追究事情的内涵、本质、影响、意义、原因、作用、危害、办法、效果等,

探索研究用完美的形式(文体)与完美的内容相结合。

 

9、作文最重要的是有思想、会思维、能思辨。要想具备这三种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探究能力,积极主动的发现、创造、创新。自由而又有个性的表达。

篇一:海城:2015年大连高三

较好的立意有:

规则:

遵守与变通

变通就是破坏吗?

好的制度是提高效率

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规则(制度)

此题单单就一个角度,或者顺向思维,显然不好,思维过于简单,没有深度,没有哲理性;综合两个(或以上)角度,或者逆向思维,比较好,更能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

必须知道:高分作文,首先立意必须是深刻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的,观点具有启发性的;必须是讨论某种"关系"的;必须是充满哲理思维的,辩证看问题、讨论问题的;从论证方法上看,必须是运用比较、对比方法的;必须是由此及彼,深刻地联系现实的。

所以,不能仅仅讨论交通规则的问题,它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引发议论的诱因点。还必须由此及彼,联系社会规则的其它方面,讨论人们的思想、心理、价值观,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要就事论事。

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

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60分!加之主观色彩极浓,又与临场发挥密切相关,故充满了“不确定性”。近几年,我省采用“网上阅卷”,判分更加科学和公正,那种“写好写坏都是保险分(42分)”的糊涂认识,再也找不到现实“注脚”了!为此,我希望高三同学在2007年高考前夕,把作文训练实实在在地抓一抓。以下,讲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1、重弹“命题作文”

之所以曰“重弹”,乃因为这种高考作文模式已经久违多年了。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人与路”是“话题作文”向“命题作文”的一种过渡,有人把它称为“提示型命题作文”。因为,它与“话题作文”相似,设计了一个“提示语”,但立意的指向与“话题作文”不同,并且在“提示”之后给出了明确的“命题”——题目明明白白地印在考卷上,考生不需要,也不应该自己拟题了。

由于“命题作文”教学这些年有所忽视,故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应在这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了解它,研究它。当然,我们不能猜题押题,单打一,“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仍需认真地进行教学。

何谓“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一种直接给“题目”的作文。这题目,往往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短句。如“秋”、“手”、“门”、“牛”、“泣”、“雨后”、“乡音”、“寻找”、“眼睛”、“习惯”、“尝试”、“柳暗花明”、“小荷尖尖角”、“有人敲门”、“过河小卒”、“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毁树容易栽树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一种作文题不给学生其他文字材料,有时限制文体,多半文体不限。

“命题作文”的优点是:考题简洁,有强烈的聚焦感,不容易对考生产生立意、构思、情境、行文色彩之类的定向“诱导”,考生可以由“题目”起飞进入开阔的联想空间,文体的选择也比较自然。兹评析几则“命题作文”试题。

(1)、《过河小卒》。

这是我指导南京师范大学教工子女迎接高考时用过的训练题。要求写成议论文。此题的“中心论点”比较明确,无需同学们费神——小卒过河胜似车,“小”可以变“大”。它主要用来训练考生们的“分析”能力,即学会“分解”出几个像模像样的“小论点”(分论点)。结果,南师大的教工子女们很争气,层层深入地“分解”出好多个:小卒必须过河,不过河只能被动挨打;“过河小卒”灵活机动,战斗力大增;“过河小卒”应当有协作精神,与“车”、“马”、“炮”相互配合;“过河小卒”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过河后,小卒在冲锋陷阵中面临更大的危险,要义无返顾,不怕牺牲;关键时刻小卒可以直捣“黄龙府”,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过河小卒”的精神,就是胸怀全局的精神;“过河小卒”的精神,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精神,等等。

(2)、《门》。

这是1989年夏季,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的命题。十分简洁,内涵甚丰,可以任学生自由联想,因为与“门”有关的生活故事太多、太多了。由于限制得比较“实”——必须写“门”,所以参赛同学不太可能“套用”现成之作。后来,又有朋友将此题发展为《有人敲门》,那就更加有“情节”、更加有“动感”,也更难“宿构”了。这次大赛,海安县中学的高三学生丁捷脱颖而出,他写了两个“门”,同在一条巷子中,面对着面:一个是“师门”,住着一位桃李满天下的高中语文老师;一个是“官门”,住着一位县里的有些贪的“大干部”。两“门”对照,妙趣横生,哲理悠远。丁捷此文得了一等奖。

(3)、《柳暗花明》。

这是我为中文系一年级“写作”考试出的作文试题,要求写成“记叙文”。这是一个有新意的、开放性的考题。然而,约束力不够大。有一位同学竟写了这么一个生活小故事:两位中学女生同座,一位名叫“柳暗”,一位名叫“花明”,性格殊异,矛盾不断,却又能处处化解,终于相反相成,心心相印,成长为令人羡慕的“姊妹花”。在谈到柳家为女娃取名时,作者写得妙趣横生:全家老少十余口,为了取名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由老爷爷拍板:翻词典,掀到认定的某页某行某字,就用它!

(4)、《乡音》。

这是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的一道题,不容易套用现成的记叙类作品。因为,在考生的脑海里,很难一下子搜索到与“乡音”紧扣的优秀记叙文。竞赛的结果相当理想,参赛者不但思路开阔,而且推出了好几篇精彩、独到的好文章!

面对“命题作文”题,若要写成“记叙文”,就必须敏锐地发现“命题”中的“情感穴位”,联系自己的情感生活,机智地加以发挥。这种“以情感人”的文章,最容易打动阅卷者的心灵弦索,取得最佳的效果。

有些“命题作文”是“理论性”的,要求学生写成“议论文”。“议论文”必须“以理服人”。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应当在弄清题义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它的理论“焦点”,然后用自己的“思想石遂石”去撞击它,在碰撞中激发理论的“火花”。这样,文章的理论阐述就可以既集中,又向纵深拓展了。

譬如当年考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命题中的“理论焦点”,不在“忧天下”,而在“先忧”、“后乐”。只有撞击“先”、“后”二字,才能有所拓展,才能有思想的闪光。我在阅卷时试着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始终与“先”、“后”周旋,几乎把能想到的有关“先”、“后”的人生哲理全部都调集起来了。于是,有了以下写作思路:“先忧”,是“天下未忧我已忧”;“先忧者”,不是“先知先觉者”,而是“先”于学习、“先”于调查的人;“先忧者”,还必须是“先行者”;“先行者”不是“独往独来”

的“英雄”,而是以唤醒民众为“先”;“先忧者”不能自恃有“先见之明”、“先行之苦”,就认为自己可以“先乐”;“先乐”可耻,“与民同乐”也不是最高境界;真正的“先忧者”必须“后乐”;不能“乐而忘忧”,“旧忧”过去又有“新忧”在前头;只能“居安思危”,永远当一个“先忧者”,当一个“后乐”的傻子。

当然,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像我这么思考(何况我不是临场写作,不可能只用50分钟)。同学们只要能觅取其中一点、两点,就可以了。

2、恳请多写“记叙文”

这儿用了“恳请”二字,“记叙文”三字还加了引号。足见此时此刻,我是在认真地进行呼吁!此话不知讲过多少次了,但是,应者寥寥!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这些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算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

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2005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

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

应当说,大多数中学生都已具备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的纯真,他们朴素的视角,往往能发现许多成人不容易看到心里去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自自然然地写下来,其审美效果是非比一般的。南师附中的方欣同学写过一篇《假发的风波》,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方欣的爸爸谢顶忒早,为了美化自己的仪表,他特意去选购假发,此乃人之常情。由于老方在柜台前挑来拣去,结果引来了一大堆“看客”,这可叫陪爸爸逛商店的小方欣尴尬万分。她恼了,整个晚上都不理睬老爸,老爸为博得千金之欢欣,

下页

篇二:【作文研究】杨早:什么是好的高考作文题(整理精校版)

【作文研究】杨早:什么是好的高考作文题作文辅导

062017:09::

这两年有媒体邀请我点评中学生作文,因得一窥中学作文之面貌。总体来说,尚丽、尚虚、尚单——也就是,喜欢华丽,喜欢宏大,喜欢片面论证。

“中学生作文”此处是特指,都是一模二模的应试课卷。会形成这样的风格,出题者要负很大的责任。有些题目,把李贺从天上唤下来也写不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儒林外史》里某人说孔夫子再生,也要学写八股,就跟爱迪生穿越回21世纪,也要学用手机一般。

当然也有些题目很不错,只是学生作文审题往往不到位,何也?多半这些题目跟学生的受教内容脱节。单摆浮搁,是好题目,放在应试语题里,就未必。

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总是铺天盖地的议论声、试作声、争吵声。这也难怪,文题虽小,可以喻大。从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与反应中,也能看出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

高考作文题各省皆有,同样也是妍媸不一。全国卷以“同学关系”出题,可称是最扣紧时事的,虽然题干本身就有矛盾:既说“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又称“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40%的人对高中同学关系给出了负面评价,谈何“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

因此这一题目本身就意味深长,充分反映理想化的校园生活与灰色现实之间的差距。事实上,整道题目也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如何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此乃前一段全国时评都在尝试解答的问题,而我特别想看这些战斗在同学关系

某古人如何看待手机,不仅关乎此人的职业、成就,还关乎此人的性情、认知与思维习惯。爱迪生于中学生而言,怕只是干巴巴的“电灯发明者”、“发明大王”,单由此推论,爱迪生要么自己发明手机,要么改进手机,我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可写。

广东卷题“捐助”,让考生比较面对慈善捐助,三个家庭的三种不同态度。就我所见,是今年最好、最有话可说也颇有现实意义的文题。这几年,慈善的话题很多,“暴力慈善是否应当”、“受捐者应否感恩”、“受捐与自尊的关系”都是时时引起公众注意的议题。广东卷最好的地方,在于并列三种态度,并未明示暗示考生该崇尚何种取向,这就留下了巨大的思考与阐述空间。

其余题目中,上海卷“更重要的事”与天津卷“___而知之’(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也符合“广阔”的要求。只是考场时间太短,题目过于简单,对高度紧张的考生也是一种折磨,不如广东卷收放有度。要知道,这样的大题目,放在科举时代,是要写一天的哩。

篇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是一个高三模拟高考作文题反...

点评: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是一个高三模拟高考作文题。反应灵敏的同学一下子抓住了中心,“熟悉的地方不是没有风景,而是我们没有去留心、去发现、去辨析,是没有发现风景的眼睛”。于是,扣题,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一挥而就。物理课难教,抽象,枯燥,深奥,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就变得鲜活灵动。就变得有声有色,就变得可捉可摸。写作文与教物理来作个比较,似乎牵强,但也不是全无道理。就是说,教师要去找能带动教好物理的那些生活和事物,熟悉的地方有物理嘛。一句话,教师的引导特别关键!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有实践,有经验,他写的这篇随笔,我们不妨一读。

有关钟表问题的教学反思

覃进文

时钟,手表,相信每位同学都非常熟悉,每到最后一节晚修或上、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有些同学会看着自己的手表倒数10,9,8??,3,2,1,0,精确度非常高,但遇到与时钟有关的物理题,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入手。下面罗列二例如下。

1、与初二物理相关的是平面镜成像的例子。

如图1所示是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

像,你知道此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吗?

有些同学误认为是1:40,他不知道通过平面镜所看到的像是左右调换了的。让他拿个镜子与钟表实际做一下实验就很易明白了。下面我们从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1)、由于物像对称,故钟表在平面镜里成像后将左

右调换,将钟表沿6点和12

点之间平分后,左右对称,

可知,此时时间为10时20分,如图2.

(2)、将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纸观察,此时指针所指时刻为10时20分。我一般要求学生考试时采用本方法作答。

(3)、沿逆时针方向读数,先读时针为10时,再读分针为20分。

(4)、先直接读数为1时40分,再用12时减去1时40分,则实际时间为10时20分。

(5)、用一平面镜使钟表再成一次像,通过平面镜可直接读数。

2、与高一物理相关的是圆周运动(必修二

在这之间不会相遇,秒针走一格之后,分针也同时在走,所以在1分处是不能相遇的,应当在1分钟之后相遇,大约在1分1秒之后1分2秒之前相遇,因为如果分针到2,就2分钟了,这时分针就超过秒针了,按照这样的规律推下去,2分2秒后相遇一次,3分3秒后相遇一次,4分4秒后相遇一次,…58分58秒以后,59分59秒后就是12点了,在59与12点之间不会相遇,所以一圈相遇59次,时间是60分,所以就是60min.59

上题还可以这样变式后让学生思考:新型石英表中的时针与分针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时针与分针从某一次重合至

虽然详细分析了,同学们也认真听讲了,但如果同学们不认真独立自己再推算一次,我相信下次改变一下题目的形式再次考试的话,答错的同学应该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的同学往往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不仔细加以思考。因此,从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开始,多点选编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以现实生活为物理情境创设题目,体现新课标的STS的精神,要鼓励同学们多思、多想、多质疑,多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捕捉身边的物理问题,才能学好物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