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孔融和祢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06:42:21 优秀作文
孔融和祢衡优秀作文

篇一:孔融和祢衡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 将作大匠 (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 仲尼不死 。孔融说祢衡是 颜回复生 。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把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相关阅读:

篇二:孔融和祢衡

“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除指人外,有时也指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篇三:祢衡之死

祢衡之死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形”中,曹操欲使人招安刘表,贾诩进谏说:“刘表喜欢结交名流,现在必须派一位有名之士前去游说才可以使他投降。”荀攸推荐孔融,孔融却推荐了一位他的好友。“吾友祢衡,字正平,其才十倍于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备行人而已。我当荐之于天子。”于是祢衡出场了。然而,在短短两张纸的篇幅描写里,祢衡已葬于鹦鹉洲边,那么祢衡是怎么死的呢?

祢衡是一位有才之人。“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这是孔融上表帝文中描写的祢衡,由此而知此时的祢衡年纪轻轻,英俊潇洒,有着高超的记忆力,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善于写文章,长与辩论。祢衡还善于音乐,曹操命他击鼓,“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这得要多强的功力啊,可见他还精通音律。

祢衡是一位孤傲之人。他是孤独的,他没有朋友,他将孔融唤为大儿,杨修唤为小儿,当世两位有才之子勉强才能与他成为朋友,曹操手下的能人义士都被他贬得一文不值。谁还愿与他为友,他又还看得起谁。他的一生是孤独的,别人都是衣架﹑饭桶﹑酒桶﹑肉袋耳。依他自己所言,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也没有他不知道的。上可以辅佐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相提并论。由此可知他是一位狂傲之人。

祢衡是一位倔强之人。当曹操派祢衡为使,去往荆州招安刘表,并答应祢衡如果刘表来降将拜为上卿。按理说这对祢衡来说是一次机会,一次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一次让曹操重视自己的机会。可是祢衡拒绝前往,在他看来你曹操不识人才,将我做为鼓吏,现在你又要我帮你招安刘表,我又何必为你效力,我还要继续当我的鼓吏。祢衡是倔强的。曹操只能两位卫士将这位倔强的文人送往荆州。

祢衡的可爱之处完全在于他的那张嘴。祢衡骂人是没有缘由的,夏侯淳成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他不但骂曹操手下之人,他还骂曹操。曹操大宴宾客,他当堂脱下旧衣,****而立,众目睽睽之下,连脸色都不变一下。可见其脸皮之厚。他骂曹操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想谋朝篡位是心浊。这无疑是指着曹操鼻子骂他,曹操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依旧照骂不误,他的眼里还有谁是不能骂的呢?

他骂曹操,曹操没有杀他,“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曹操考虑到杀了祢衡会给他的成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他将他送往刘表处,希望借刘表之手除去祢衡,曹操可没有打算放过这个指着自己鼻子骂自己的人。然而刘表明白曹操的意

图,面对祢衡的羞辱他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将祢衡送给了黄祖,黄祖是个将军,是个粗人,面对祢衡说他只是一对泥土草木谁他可没想过要珍惜有才之人。于是祢衡命丧黄祖之手,葬于鹦鹉洲边。

当黄祖杀了祢衡的消息传到曹操处,曹操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曹操借刀杀人的意图总算达到了。在曹操看来祢衡的死是他目空一切所导致的,祢衡只是能耍耍嘴皮子的文人。祢衡的死另人惋惜,然而祢衡的死又是意料之中。一个文人,整天见人就骂,可以说是到了世人厌恨他,他也憎恨世人的地步,他不能随波逐流,亦不能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终究只能成为悲剧。

有人说祢衡是傻的,傻到在战争的年代拿自己的生命往刀口上撞,没有自知之明,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要是他能对人谦让一点,和气一点,在言辞上肯饶人,那他就不会死得那么早。可是,我想那将不会再是能裸衣骂贼的祢衡了。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祢衡?然而又要借刀杀人。我想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祢衡有素有虚名,远近所闻,更因为祢衡骂出了曹操心中一直所想之事,也就是篡谋皇位,他将曹操的野心大白于天下,如果当时曹操杀了祢衡,那不就证明祢衡所说之事时对的,而你曹操杀了他不就证明你曹操做贼心虚,曹操作为臣子尽然有图汉室之心,那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他手下谁还会辅佐他,天下有名之士谁还来投靠他。依曹操的性格我们知道,他是容不的祢衡的,但他还必须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只能借他人之手去杀祢衡。

祢衡死了,他是孤独的,他势单力薄,他只能孤军奋战,面对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整个他所处的时代,即使祢衡身处在当今的这个时代,他也是不会被世人所包容,工作上天天批评领导的过处,与同事之间不能好好相处,看不惯别人的所做所为,没有朋友,没权没势的他只能处处遭人排挤,也许,他只能在精神病院渡过他的一生,或许还是重点观察对象。祢衡之后,也就没有祢衡了。

临川区黄乐春

篇四:狂升祢衡

狂升祢衡

历史上有名的的狂生可能有很多,但要论起最为狂放不羁,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留下过灿烂的一笔,并且因其狂悖而丢了性命的,大概只有汉代的弥衡此人了。 祢衡是山东临邑人,这个人很有才华,从小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博闻强记之能,亦无人能及。他还精通音律,即兴作鼓乐《渔阳曲》,“音节殊妙” ,“渊渊有金石声。” 可以令"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 但让人讨厌的是,这个人生性相当狂傲自大,口才极好,爱骂人,当时的权贵只要是他知道的,几乎都会受到他的羞辱。 由于这个人过于恃才傲物,且老爱出口伤人,所以他一生的朋友并不多。称得上交心的才两个人,一个是孔融,一个是杨修。当时孔融和杨修都比他大二十多岁,但三个人以兄弟相称,这也是彼此气味相投,惺惺相惜的缘故。 历史上关于他的评论有很多,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说这个人“诞傲致殒”,就是说因为太过于桀骜不驯而丢了性命。 后汉书这样评论他的作品:“情志既动,篇辞为贵。抽心呈貌,非雕非蔚。。。。。。” 大才子孔融对祢衡的才华极为钦佩,夸赞道: “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 孔融不仅恭维祢衡,还多次向曹操推荐。第一次祢衡并没有去,而是托病在家。后来架不住孔融反复劝说,只好去了。而曹操之所以收纳祢衡并不仅仅仅是给孔融的面子这么简单,当时正是连年混战的时代。军阀割据,各霸一方,谁都想笼络人才以为己用。以弥衡的才气和当时的声望,曹操收纳他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让曹操生气的是,祢衡对他所笼络的文官武将一个也瞧不上眼,说郭嘉只会耍嘴皮子;说许褚只配放牛马;说吕虔刀剑磨得不错;因为夏侯惇打仗时瞎了一只眼,就笑话夏侯惇是”完体将军;”。。。。。。。总之没有一个能让弥衡看得上眼的。曹操就问弥衡你自己呢?祢衡夸自己: “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简直把自己夸到了天上。 这让曹操心里很不高兴,心想你有这么大本事,到我这里真是屈才了!想挖苦他却但念及弥衡的才华,想留住此人为己所用,心想,玉石不雕琢终就是一块顽石,应该好好挫一挫他的锐气。你不是鼓乐很有造诣吗?先去做“鼓吏”吧!鼓吏也就是在宴会上供客人消遣娱乐的鼓手。性情高傲的弥衡本不愿来曹操这里做幕宾,总觉得自己乃经天纬地之才,岂能屈就于曹某人的麾下?再一看曹操的安排,就知道这是在侮辱他,弥衡对曹操真是恨到了骨子里,但他没有即刻翻脸。——他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机会! 机终于会来了,有一次曹操宴请宾朋,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侮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做了一件不仅让众人瞠目结舌,更让曹操大觉难堪的事。当时根据汉代的规定,鼓吏在击鼓的时候需要穿着鼓吏专门的服装,而弥衡却穿着普通的衣服来了,汉代的人对什么阶层的人穿什么衣服要求极为严格,于是就有人训斥祢衡。祢衡也不辩解,说: “好!我这就换。” 然后便当着众宾客的面一件一件慢慢地脱衣服,直到把身上所有的衣服脱得精光,光屁股对着曹操,这让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又无不觉得尴尬之极。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 自嘲到: ‘’我本想羞辱祢衡一番,却被他羞辱了。‘’ 后来曹操很不高兴地对孔融说:“我敬重弥衡是个人才,没想到这个小子竟让我如此难堪,给他脸不要脸,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 孔融说这个人患有狂症,时常发作,等他病好了我让他去给你道歉。“ 过了几天,弥衡真的来了,却不是道歉来的。他穿了一身很破旧的衣服,手执一根长木棍,来到大账外,坐在地上,一边把手里的木棍在地上戳得”咣咣“响,一边破口大骂曹操。弥衡的举动彻底把曹操激怒了。但曹操生气归生气,却不糊涂,他不愿担着乱杀名士的恶名,于是就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了荆州牧刘表。 刘表这个人比较厚道,对他的才学也十分佩服,所以对他还礼节很周到,让他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

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再厚道,这时也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想,我惹不起你躲得起你总行吧?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 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 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 “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一次,有人送给黄射一只很漂亮的鹦鹉,黄射让祢衡写一首描写鹦鹉的文章,祢衡连想也不想,提笔就写,一挥而就,没有改动一个字,文章的内容,辞藻也很华美,这让在场的人无不吃惊。 但才华的出众并不能掩盖祢衡性格狂放不羁,目空一切的致命缺陷——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你个死老头,休要啰嗦!” 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 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二十六岁。 祢衡一生最有名的作品有《鹦鹉赋》,《吊张衡文》等。而《鹦鹉赋》就连后来的李白都极为赏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虽有超人才华而不容于世,这一点与祢衡颇有相似之处。这时,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写下了《望鹦鹉洲悲祢衡》一篇以示对弥衡的敬仰:魏帝营八极, 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也是因弥衡的《鹦鹉赋》而作,可见此篇名赋作的影响之大。。。。。。。 纵观弥衡的一生,极具才华而性格狂悖偏执,且口无遮拦,总是吃了性格的亏。然而弥衡就是弥衡,让他改一改他的性格恐怕也没可能,那也就不是弥衡了。 弥衡短暂而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令人感叹!在他身上至少有两点是世俗的力量无法做到的:一个是他旷古烁今的才华,另一个是不畏强权,蔑视富贵,不甘沦作他人工具的气节,很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祢衡的性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世俗的力量都是无法容忍他的存在的,祢衡惊世骇俗的狂悖造就了他生命的悲剧,但这却无法掩盖其对我国文学史上的贡献。《鹦鹉赋》的文学价值甚则可与曹植的《洛神赋》,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肩,只是出于种种原因,《鹦鹉赋》的光芒被历史的灰尘无奈地掩盖了!现在知道《鹦鹉赋》的人还有多少呢?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