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作(王维)的翻译是什么 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16:36:20

出塞作(王维)的翻译是什么 急.
出塞作(王维)的翻译是什么 急.

出塞作(王维)的翻译是什么 急.
出塞作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注释】
  ①猎天骄:匈奴打猎.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
  ②白草:草名.产于北方关外.干时呈白色,故名白草.
  ③碛:沙漠.
  ④护羌校尉:官名,防护西羌的武官.
  ⑤乘障:登城守卫.
  ⑥破虏句:汉昭帝时,辽东乌桓反叛,中郎将范明友任渡辽将军,带领军队,渡过辽河,平定了叛乱.破虏将军,武官名.
  ⑦玉靶:镶玉柄的剑把,代指剑.
  ⑧珠勒马:口勒上镶着宝珠的良马.
  ⑨霍嫖姚: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征伐匈奴,战功卓著,曾为嫖姚校尉,故称霍嫖姚.此处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赏析】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