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44:09

自燃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自燃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自燃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想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是温度逐步身高.当到达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相关定义:
1.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2.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3.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4.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5.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6.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7.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地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自燃的分类自燃可分两种情况.由于外来热源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这些热在条件适合时足以使物质自动燃烧起来,这叫做本身自燃.
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热的来源不同,前者是物质本身的热效应,后者是外部加热的结果.物质自燃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有的能在常温下发生,有的能在低温下发生.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在一般情况下,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植物产品、油脂类、煤及其他化学物质.如磷、磷化氢是自燃点低的物质.
广义的自燃包括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受热自燃(加热自燃):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其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比如可燃物靠近高温物体时,有可能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被“烤”着火;在熬炼(熬油、熬沥青等)或热处理过程中,受热介质因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都属于受热自燃现象.
本身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细菌腐败等)而发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本身自燃.比如煤堆、干草堆、赛璐珞、堆积的油纸油布、黄磷等的自燃都属于本身自燃现象.
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都是可燃物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导致可燃物升温的热源不同,引起受热自燃的是外部热源,而引起本身自燃的热源来自可燃物内部.
请注意一些书中讲的自燃是狭义的,只限于本身自燃.就实际情况来讲,本身自燃引起的火灾较多些.自燃的原因自燃是由于可燃混合气体(或蒸气)自身热量或与无火花、无火焰的热表面接触,使温度升高,以及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增长而引起的着火现象.在燃烧理论中自燃分为热自燃和链自燃两种.
热自燃理论认为可燃混合气体化学反应的热量牛成速率超过系统的散热速率,从而有过剩的热量加热可燃混合气体,使化学反应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加快,进而使混合气体的温度迅速升高,直至引起混合气体燃烧.
链自燃理论认为使化学反应自行加速不一定是依靠热量的积累,而是通过链锁反应,迅速增加活化中心来促使反应不断加速,直至着火燃烧.自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和物理现象.对可燃混合气体,在发生自燃时总是需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自燃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然点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可见,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自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