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词语的来源典故最好简洁些,不要太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2:35:13

关于一些词语的来源典故最好简洁些,不要太多
关于一些词语的来源典故
最好简洁些,不要太多

关于一些词语的来源典故最好简洁些,不要太多
[望梅止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极了,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
[爱鹤失众]---- 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江郎才尽]—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远近闻名,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请他画竹.
晁补之是文同的知心朋友,常和文同喝酒赏竹,最爱看他画竹.有一位年轻人想向文同学习画竹,先向晁补之请教文同画竹的秘诀,晁补之说:当他画竹时,已经心里面有竹的影子了,这就是他独到的地方.
[志在四方]— 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曾参杀人]—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上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去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还是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可是,当第三个、第四个人跑来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
曾妈妈开始相信曾参杀了人,难过地哭了起来:“参儿呀!妈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说你杀人了,这些人跟你无冤无仇的,他们干嘛要骗我呢?参儿呀!你真的杀人了吗?呜~参儿呀,你为什么还不回来,你一定是被官兵抓起来了!”大家都劝曾妈妈赶快逃走,免得被官兵一起抓起来,曾妈妈擦干眼泪说:“不行,如果我逃走,那谁来照顾全家大小呢?”这个时候,曾参回来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曾参,你不是杀了人被官兵抓起来了吗?”曾参说:“那个曾参不是我,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曾妈妈才放心地笑起来:“我真是的,因为大家都说曾参杀人了,让我也怀疑自己的乖儿子杀了人.”
后来,大家把曾参杀人的事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件乱造谣的事情,如果经过很多人说,就连本来不相信谣言的人也会以为是真的!
[入木三分]—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怒发冲冠]—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很珍贵的国宝一一和氏璧,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与之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根本就没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于是就假说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趁机从秦王手中收回璧.这时蔺相如靠近殿柱,愤怒得头发都竖直了,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他告诉秦王:如果你逼迫我,我的头就和这璧玉一起碰碎在这柱子上!后来,蔺相如终于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了赵国.这个成语形容愤怒之极.
 [背水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纸上谈兵]—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磨杵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乐不思蜀]—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暗渡陈仓]—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能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始终不渝】 魏征是一个刚直敢言的谏官,是唐太宗朝中明名的大臣.
有一次,唐太宗派人以重价四出访求名马和珍宝.
魏征很不赞成唐太宗这样做,便上书谏劝,他写道:“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始终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
唐太宗见魏征说得有理,便马上下令召回了派出去买马的和珍宝的人.
魏征所说的“始终弗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始终不渝,用来比喻能自始至终,坚持不变.
【老马识途】----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出人头地—苏 轼 脱颖出—毛 遂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 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毛遂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锥子放在布袋中,尖儿立刻露出来.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未听说过你的名字.看来你没有什么能耐,还是不要去了.”毛遂说:“若我真的能如锥子,放在布袋里,就会连锥子上面的环也露出,岂止只露出尖儿︰”后来毛遂就跟着去,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方寸已乱]— 东汉末年,刘备因兵败暂时投靠荆州刘表.他听说徐庶很有谋略,便请来做自己的谋士.不久,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死,刘备向南败走.这时曹操抓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为了营救母亲,不得不向刘备辞别,去见曹操.临行前,他指着自己的心胸说,本来想和将军共同努力,建立霸业,只是因为老母亲被抓,方寸乱矣(心里乱得很),所以只好告辞了.徐庶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方寸:指心.这个成语指心绪已经慌乱.
[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东山再起]—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这样以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后来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则成语的“赔”是亏、蚀了本钱;“折”是亏损.比喻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元208年,刘备占领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后来,孙权因想讨还借给刘备的南郡没有得逞,便采用大将周瑜的计谋,骗刘备到东吴来娶孙权的妹妹为妻,乘机把他扣下当人质,借以讨还南郡.这就是所谓“借荆州”和“讨荆州”.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风声鹤唳】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司空见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用错,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得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得很偶然,但又是常常可能发生或见到的,这时用这个成语就比较恰当.比方大都市街道上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着,但很多时候又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撞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个字就恰当了.

古稀:源于杜甫《曲江》一诗,原句为“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桃园: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泰山:将碧霞祠的面积缩小刊载文《也说“有眼不识泰山’》,。“泰山”亦可还仗依岳父权势,由九品官摧升作为岳父之别称。
替罪羊:“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

全部展开

古稀:源于杜甫《曲江》一诗,原句为“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桃园: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泰山:将碧霞祠的面积缩小刊载文《也说“有眼不识泰山’》,。“泰山”亦可还仗依岳父权势,由九品官摧升作为岳父之别称。
替罪羊:“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
一字师:齐己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三不知:从苟寅的口中概括并流传下来的
东道主: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问津:《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推敲: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