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传>> 人所遗,一毫佛义受也.其家人化之如此.童子过之.(这几句话帮忙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6:59:39

<<许衡传>> 人所遗,一毫佛义受也.其家人化之如此.童子过之.(这几句话帮忙翻译)
<<许衡传>> 人所遗,一毫佛义受也.其家人化之如此.童子过之.(这几句话帮忙翻译)

<<许衡传>> 人所遗,一毫佛义受也.其家人化之如此.童子过之.(这几句话帮忙翻译)
原文: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