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 赋役 徭役 兵役 田租 户税 人口税 谁能讲讲?不是很明白 有的我感觉就是一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8:31:56

赋税 赋役 徭役 兵役 田租 户税 人口税 谁能讲讲?不是很明白 有的我感觉就是一回事
赋税 赋役 徭役 兵役 田租 户税 人口税 谁能讲讲?
不是很明白 有的我感觉就是一回事

赋税 赋役 徭役 兵役 田租 户税 人口税 谁能讲讲?不是很明白 有的我感觉就是一回事
赋税
  1: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2: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赋税: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中国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稍后渐变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春秋战国以后,私有经济不断发展,授田制的创建,特别是“初税亩”、“初阻禾”的推行、国家向农民份地征收实物,故赋、税逐渐混合.唐宋时代按田亩征课的又称为田赋(或田租).清代“摊丁入亩”后,从而完成了赋役合并征收.辛亥革命后,漕粮、芦课和官田征纳均称“田赋”,“税”则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概称或其他征课之名.
  赋役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最初,周王室和诸侯向臣属定期征用兵杂、武器、衣甲等,称赋;征收农产品称税或租.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秦汉起,按田地、人丁、户籍征收赋税.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清雍正时实行摊丁入地,赋税就专指田赋,而将盐、铁、茶、酒以及行商、典当、契约等的征课统称征榷或杂税.清末,习惯上把赋税作为多种税课的统称.起初,赋包括军役.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秦代规定,男子22岁起,每年在郡县服军役一月,称更卒,在中央服役一年,称正卒,屯边一年,称戍卒.汉代也行此制度,民夫可出钱募代,称更赋.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苛刻,即使在非战争年代,为筑城挖河、营造宫室、整治园囿等等,征发动辄数十万人,使田地荒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战国时,征伐频仍,军役繁重.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平民身上.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 ,民户逃亡现象严重.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宋代 ,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兵役
  中国夏、商、西周时期,士卒由奴隶主和平民充任.春秋中、后期,逐步允许奴隶从军和充当甲士,并已出现郡县征兵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秦、汉时期,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三国初期,主要实行募兵制.隋、唐这两朝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宋朝,盛行募兵制.元朝和明、清朝前、中期,主要实行世兵制.清末,编练新军,招募兵员,士兵在常备军中服现役 3年后,转为续备军和后备军.中华民国初年,主要实行募兵制.中国共产党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继续实行志愿兵役制.1955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19847年 5 月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田租
  租赋
  中国古代由国家强制征收的财政手段之一.即田租和赋税.田租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赋税是集中化的田租,基本上属于田租范畴之内的剩余劳动.两者在历史发展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有一个相互交融的历程.
  田租亦可称田赋.历代田赋名称有所不同.春秋中期后,土地渐变为私产,于是产生向臣属征收谷物的土地税.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初税亩 ”是征土地税的开始 .秦汉魏晋南北朝 ,田赋都称田租 .以后则官田称租 ,私田称税.唐代有田租和地税,实行两税法后,田租及庸、调并入户税,地税和各种附加合并分为夏季和秋季两次征收.宋将唐户税与斛斗(地税)都按田亩征收,赋额增加.官田、民田税项均称赋,即官田之赋和民田之赋,这是官私田统称为田赋的开始.元代地丁征米粟,称税粮.明代官田和民田所征田赋,科则重轻不同.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徭役、土贡等逐渐折征银两,并入田赋征收.清初又陆续将各项杂征并入田赋,自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从此田赋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辛亥革命后,又将漕粮、芦课和各种官田税课统称田赋.历代征收田赋连带各种附加的赋率有所不同,或征实物,或收银钱.
  户税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以户为单位按资产征收的税.户税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将全国户按其资产分为3等.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将3等户中的每等分为上、中.下,成为9等,按户等高下征收不同的税钱,成为定制,三年一大税,每年一小税.税收用于官员俸禄、军用、传驿等.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规定每年税钱上上户4000文,上中户3500文,上下户3000文,中上户2500文,中中户2000文,中下户1500文,下上户1000文,下中户700文,下下户500文;王公百官同样纳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即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税
  以人作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税.又叫"人头税".
  国家对人身课征的一种税.早在罗马帝国时就有此税,在中国,秦代以前就已存在,秦代以后均课征具有人头税性质的税收.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政府从农民身上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按田亩计征的税,即土地税;一是按人头计征的税,即人头税.人头税的效率高,但最不公平.这里所说的效率高,指的是可以用很小的税收成本征收到较多的税收.因为任何一个具备良好户籍管理的国家都使人头税的计税依据比任何一个其他税种简单,税款的征收成本可以非常低.所谓最不公平指的是收入最丰的富人和几乎无收入的穷人缴纳同样多的税款,具有累退性.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在征人头税的情况下,富人的福利损失微乎其微,而穷人则可能把最必要的福利损失掉.与其他税种相比较,人头税的不公平程度几乎是最高的.由于人头税很不公平,现代国家几乎都不再征收.
  它们不是一回事,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仔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