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桥梁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6:57:09

中国著名的桥梁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桥梁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桥梁有哪些?
中国著名桥梁及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资料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桥梁历史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址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诗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钱塘江桥"联系起来,你就能看出这第三句的韵味来,此诗奇就奇在第三句. 2006年0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且连通了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编辑本段大桥特色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1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全部撤走了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002年八九月间,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该桥的寿命至少在100年以上. 如今武汉的长江江面上已经屹立着三座大桥,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和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 编辑本段桥梁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大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武汉长江大桥50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11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