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和楷书书写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7:10:59

隶书和楷书书写的区别?...
隶书和楷书书写的区别?...

隶书和楷书书写的区别?...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汉隶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后来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关于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之《力命》、《戎格》、《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他说的真书,就是楷书.六朝以来,这种新字体被称为真书、正书.到了唐代,这种字体又有了大的发展,大概是由于它可作人们学习摹仿的楷模的缘故,被称为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字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历史上的书法家有不少精品传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 以独特的风格把楷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